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古诗歌的篇目也很多,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乡村初中学生来说,因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篇文章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学生对文言文学不懂。对古诗文的内容理解不透,更不说诗歌意境了,越发没有兴趣和信心,更不愿学。但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收效甚微,更不用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如 陶渊明借《饮酒》感怀,情融于景,景中见情,情形并茂,余韵缭绕,将满腔情思化于坦然自若的意境酿造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我们在尘寰鼎沸中寻到了一份魂魄的平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了解安史之乱中杜甫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就自然理解了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圣人胸襟和仁者光辉。初中课本中的古文,如《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韩愈的《马说》不但指出人才被埋没的可惜,统治者不识人才的可悲,同时也赞颂了我国古代人民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口技》记叙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加深学生对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李元洛《诗美学》说:“以文字为手段的诗,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作者都必须讲究语言之美,诗人就更需要追求语言的美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语言美。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唐雎不辱使命》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外交家,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以命相搏的英雄气概。《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学生加深认识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我们中华民族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宝贵的文化财富,而且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这些伟大的诗人。历代优秀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詩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领悟古诗文的意境美,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参考文献:1刘勰在《文心雕龙》
  2李元洛《诗美学》
  
  3《古诗文鉴赏》
  
  4 《唐诗三百首》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黄昏,走出办公室,我感觉身心俱疲:这次测验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写写心目中的母亲,全班居然多数同学写的都是母亲半夜冒雨送发烧的自己去医院看病,或母亲到学校为忘记带伞的孩子送伞的事,且细节都惊人的相似。如此的千篇一律,看得我没有一点兴趣与激情。父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居然找不到写的?  正当我深感失败、心烦意乱时,一阵熟悉而煽情的歌声传入我的耳畔,那是阎维文演唱的感人至深的歌曲《母亲
内容摘要: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工程的招投标到项目竣工结算,涉及到多个环节与内容,对工程不同阶段的造价实现全过程、动态控制与监督,可有效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并对工程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造价;应用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是对工程投资费用的控制与管理,也包括对工程价格的控制与管理。跟踪审计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审计人员则在建设过程中
期刊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优大化”目标相比较,无疑是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技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缺点,而且还
期刊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创新走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思考的时空交给学生,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呢?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前提  
由于聋哑学生听力和语言障碍,他们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单一,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只能用手语和书面语言。手语作为聋哑学生的基础语,给聋哑人交流带来及大的方便,自然有其重要性。然而,聋哑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接触绝大多数不懂手语的正常人,而要与他们进行正常的交流,主要靠书面语言。因此,培养聋哑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写作水
期刊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
[论文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寓学于乐、寓学于趣。   [关键词]:中学生学语文 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下,培养学生兴趣无疑是一条能达到双重效果的捷径了。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教师面临着课改的严峻考验,若能真正做到“教人以渔”,就会使学生终生受用,逐步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