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内容教学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与图形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一个学习内容。小学数学课改实验教材分两个学段安排这一内容的教学,各个学段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对该内容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要弄清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变化及其价值与依据
  
  小学数学课改课程中空间与图形内容较现行大纲、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课改后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上。《数学课程标准》对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增删,对顺序进行了调整等,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为适应《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课改实验教材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如原教材从纯数学的角度出发,安排过多的点、线、面、体知识及相关计算,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几何知识则显得十分单薄。课改实验教材对此做了较大的改进:减少了几何图形和面、体积计算方面的内容,降低了对计算的要求,增加了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有关内容,如“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教材变得趣味化、人文化、生活化,将使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感到亲切、乐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可以说是调整内容后最大的价值所在。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几何知识教学不仅繁、难,而且片面,学生的空间观念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课改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对该内容的调整,既有理论的依据,也有实践的依据,我们要很好地把握。
  
  二、在教学中选择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实践内容、教学情景和教学方式
  
  目前,小学数学的两个学段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第二学段的教学则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并从“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教学中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实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1.结合现实生活实践进行教学。
  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要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注意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找出空间图形的原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其中,尤其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尽管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还十分有限)出发,选择相应内容进行教学,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其知识链接的形成。
  此外,这些内容的选择还应有可操作性,要便于学生观察、测量,在教学具的设计、运用上要合理。譬如“观察物体”的教学,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不同方向观察具体的物体并把它画出来,使课上得有趣。但教师选择的教具物体不能过于花哨,尽量简单些,这样学生才不难画出。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的兴趣,无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2.设计恰当的教学情景。
  新的课程标准加强和改善了传统的几何学习内容,并扩展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也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进行恰当的教学情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有空间感。要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体验空间的存在,认识图形。(2)情景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情景要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3)设计的情景要合理,既要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又要给学生合理的引导,使学生从情景教学的形象感知中学会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还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数学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决取缔“满堂灌”或“满堂问”。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其次,教学中要做到有收有放,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定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适当的点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只要教师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践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那么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及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则是可以预期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辅以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病床号为奇数的3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院内开展中药外敷疗法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以感染山羊、绵羊为主,临床多表现为高热,眼、鼻有较多的分泌物,且多数病例以先腹泻后血痢,无特效药物进行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教书育人。如果忽略了这一原则,不讲究教育方式,势必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意外事件的处理,用宽容之心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赏识激励,促进宽容个性形成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现在的孩子最怕什么?结果不是怕苦、怕累,而是怕丢面子,怕得不到别人的赏识。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
通过对汉川电厂实际燃煤的分析,计算说明了煤质变化对炉膛口出口烟温、制粉系统出力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说明锅炉出力不足的影响,并特别提出了控制煤质的变化范围和适当提高煤粉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大、贡献增大的同时,存在着总体资源的稀缺与结构性浪费等矛盾。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无形资源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受体。政府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导、主控”作用;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体、主动”作用;行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指导、引导”作用;企业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参与、合作”作
概述了大功率汽轮机调节系统改进的几个主要方面,并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要提高调节系统的自动人水平,务必对几个部件进行改进的结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看,会计委派制在委派对象上差别较大,有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会计、以及其他会计人员等。不同的委派对象对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效果会产生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已成为困扰我国女性健康的负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具有病程长、非致命、治愈率不理想等特点,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社交生活、心理健
[摘要]通过专业实践来提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从业素养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从就业角度来重新审视当前的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各环节,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文章试从这一现状入手,提出改进完善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就业  [作者简介]程浩萍(1973-),女,浙江龙泉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