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魅影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明戈舞者
  海蛞蝓是多种外壳消失或退化的腹足动物的泛称。上面这种外观艳丽的海蛞蝓名叫“红色舞娘”,它们吃什么东西,外表就会变成什么颜色。它们舞姿曼妙、色彩华丽,就像盛装的弗拉明戈舞者。这些舞者不单舞姿惊艳,还有独门绝技——当它们受到威胁时,会利用炫目的颜色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绿光蜗牛
  贻贝“粘得牢”
  贻贝只有人的指甲盖大小,层层叠叠地生长在坚硬的礁石上,想把它们抠出来还十分不易。贻贝能够如此“粘得牢”的秘诀在于它们的“脚底”长有类似根须的足丝,这种足丝一旦遇到适当硬度的物体时,就会喷射出来,将自己牢牢地“贴”在礁石表面上。这股黏合力足以保证它们能够经受住惊涛拍岸的考验,不被海浪轻易卷走。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贻贝惊人的黏合力,创造出一种适用于海水的水下胶黏剂。他们还希望研究贻贝黏合物中的某种特殊物质,来解决人的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关节黏合处的问题。
  贝壳从何而来
  刚出生的贝类就有一个硬硬的壳吗?不是的。贝类幼虫身体柔软,外层皮肤自背部褶皱成外套膜(就像鸡蛋壳内层的膜),将身体包裹,这层膜的分泌物质能形成保护用的石灰质壳。最初的壳又薄又软,幼虫一点点长大,外套膜不断地分泌石灰质,壳也就越变越大。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分泌机能,故贝壳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因此会在贝壳表面形成生长线,表现出其生长的快慢。
  “甜心”蛤蜊
  一类略显低调的贝类是体形较大的太平洋牡蛎。太平洋牡蛎喜欢躺在阳光充足、靠近珊瑚礁群且有海藻生存的浅滩处。它们对浮游生物不是很感兴趣,最爱的食物是一种微型藻类。当微型藻类孢子落进其贝壳内部时,通过光合作用会产生糖。太平洋牡蛎幼虫就以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方式尽情地享受“藻类糖果”。作为回报,牡蛎坚硬的外壳也为微型藻类提供了安全的庇护之所。
  凶残“屠夫”
  海蝴蝶
  “海蝴蝶”是海蜗牛的一种,它们不像一般腹足类那样爬来爬去,而是过着浮游生活。其实这是一种有着透明壳的海螺,叫翼足螺。由于它们游泳的样子多少有点像蝴蝶,所以有“海蝴蝶”之称,它们用两支像蝴蝶小翅膀一样的侧足游泳、搬运食物,甚至捕捉水蜘蛛一类的猎物。
  “迪斯科灯”蛤蜊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一种奇特蛤蜊在浮夸背后的良苦用心。为什么要发光?答案是“求关注”,或者“吓唬你”!   这种奇特蛤蜊的学名叫圆栉锉蛤,也被科学家称为“迪斯科蛤”,是因为它们的组织会产生类似迪斯科舞厅频闪的灯光效果。圆栉锉蛤频闪发光的重要意义在于:在黑暗中吸引具有趋光性的浮游生物或者吓跑掠食者。
  科学家利用高功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它们的闪光来源于两层特殊的组织,一层组织可以反射光线(且反射性能非常好);另一层组织可以吸收光线。当两层组织快速卷起和舒展开时,反射光就会产生如迪斯科舞厅频闪的效果。
  东南亚新蜗牛物种
  科学家在东南亚发现的蜗牛新物种,体格不超过2毫米,但外壳非常华丽,看起来像来自另一颗星球的生物。不过,这种蜗牛依赖独特的石灰岩山丘环境,它们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
  曾经繁盛的菊石
  在时间的长河中,头足类演变成奇怪而又复杂的形态,菊石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菊石最早见于晚古生代泥盆纪,而在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菊石已全部灭绝。菊石全部为海生,它们的外壳呈螺旋状,直径大小不等,小型菊石的外壳直径只有十几厘米,而巨型菊石的外壳直径可达3米。菊石是不善于活动的动物,外壳房室中有许多气囊,通过调节气囊中空气的量,能在水中自如上升或下降,且能保持运动的平衡。它们大部分时间漂浮于海面,还会通过喷水来推进身体。
  菊石的出现显然是软体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时,成千上万的菊石随处可见。但是,菊石“盛世”最终于6500万年前落幕。白垩纪末大灭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菊石同称霸一时的恐龙等大量物种一道灭绝。但是,被称为菊石远亲、为数不多的鹦鹉螺却成功逃过一劫。
  “长牙的”菊石
  断尾求生
  行动缓慢的软体动物也会演变出各种求生战术,避免成为别人的盘中餐。会断尾逃生的萨摩蜗牛就是软体动物中聪明的“适者”之一。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会勇敢地舍弃自己的尾巴以求存活。不久之后,断尾又会重新长出。
  美丽的鹦鹉螺
  在亚热带、热带数百米深的海底,生活着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动物——鹦鹉螺。它们和乌贼、鱿鱼等同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已存在上亿年,素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仅存四种鹦鹉螺。是的,它们正濒临灭绝。
  鹦鹉螺的壳里面分隔了许多小室,最末尾的一个房室最大,是动物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住室”。其他的小室贮满空气,又称“气室”。气室之间有管道相通,用以调节室内气体分布,控制身体沉浮。它们依靠喷水来推动圆锥形身体在碧波中遨游,活像一艘潜艇。
  由于美丽的外表,鹦鹉螺受到过度捕捉。如今,鹦鹉螺越来越少,但仍有人在深海播洒诱饵,用以吸引隐藏在海洋深处的珍稀鹦鹉螺。
其他文献
當然不。大脑和神经细胞需要持续不断的氧供给,因而它们会在一个人断气后的几分钟内死亡。接着死亡的是心脏,接着是肝脏,再下来是肾脏和胰腺(它们会在断气后大约1小时死亡)。皮肤、肌腱、心脏瓣膜和角膜会在人断气一天后死亡。白血球则会在3天后才死亡。
paleontology>>古生物  这是一棵小树?还是一种蕨类植物?不,它都不是,它是一种曾经称霸海洋达4000万年的叶状形态类生命,是地球上最早的一类复杂生命。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其化石进行分析发现,叶状形态类生命进化出奇特的生命形态,好利于它们从周围的海水中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叶状形态类生命蓬勃生长于埃迪卡拉时期(距今至少5.75亿年),属于埃迪卡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不同于今天的
拨浪鼓只有在你晃动它时才会响,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最近,科学家调查了14只狗和12头狼(它们愿意与人交往)的因果推理能力。在研究中,这些动物必须在两个物体间做选择。其中一个物体包含食物,另一个则是空的。  首先,科学家测试这些动物是否会利用交流提示,例如像人的眼神暗示和指向有食物的物體的手势。第二步,这些动物只能依靠行为线索。实验员只通过自己的行为表明有食物的物体位置,而与动物没有眼神接触。这种行
期刊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使用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另一组40例为治疗组,在此基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培养健康个性的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目标所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呢?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给学生
基于三维多相流动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制动工况下的非稳态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泵轮流道的压力分布较规律,沿径向成比例逐渐增大,而涡轮流道
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的运用要产生质的飞跃。初一数学教材蕴含了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又要不断地运用与提高。因此把握好初一教材中的数学思想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符号思想    用字母符号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初一教材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的引言中,就蕴涵用字母符号表示数的思想。教师先让学生在引言实例中计
雖然现代蛙类和蝾螈没有牙齿,但它们的祖先却有满口牙齿。远古蛙类不仅有大长牙,而且口腔顶还有数千枚仅0.1毫米左右长的钩状小齿(它们与大齿的结构相同)来帮助抓住猎物。这些牙齿或许曾帮助两栖类以一种奇怪方式进食,这种方式在现代两栖类身上也可见。这些牙齿不仅很适合它们抓捕像昆虫和小型四足动物这样的猎物,而且有助于把舌头收回口腔内来吞咽猎物,今天的一些两栖类正是这么干的。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医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运用,使医院管理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对推动会计工作更好地为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