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我们大力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建设,抓好国学经典诵读的结合点,积极探索“诵读考级”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性指导作用,激励、督促、指导学生多读、读好,并在诵读中,激发学生浓厚的诵读兴趣、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素养。这正是我们在国学经典诵读上所倡导的“指向过程性促进”的价值所在。
一、紧抓“过程促进”的关键节点,推进国学经典诵读的平台建设
(一)与环境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根植根校园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教室外墙上结合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设计制作了国学经典诵读版面:一楼是《三字经》,二楼是《弟子规》,三楼是《千字文》,四楼是《笠翁对韵》。教学楼楼道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精选的古诗词,每层一个季节,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学校还在教学楼和办公楼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内处处陶冶着学生的诗情。
(二)与活动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芽绽放葱绿
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每年的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国学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有“走近诗人”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古韵童声”的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定期举办“古诗诵读大王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典诗文临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我校还与温州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我爱背唐诗”大赛,120多位学生参与了海选,在活动中,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三)与学科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树枝繁叶茂
我们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唱、舞蹈;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兴趣盎然。我校作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书法是特色教育课程,我们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与社团建设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花争奇斗艳
我校是全国雏鹰红旗大队,近年来致力于红领巾社团建设,大力打造社团文化品牌。我校现有50多个各具特色的红领巾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校园的每个角落翰墨飘香,歌声阵阵,琴声悠扬,书声琅琅。其中与“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的校级红领巾社团有三个:三浦诵读社、三浦书友会、三浦文学苑、三浦国学园。现在这四个校级社团成员总数达到了280名,在近两年各级各类诵读、读书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中,获奖人次达到200余次。各中队根据队情,挖掘资源,成立红领巾社团,如动吧社、美食社、曲艺社、互助社等等,学生参与面达到100%。其中,与“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的社团有18个,如小荷书友会、秀水灵童私塾、金苹果国学园、小冰心文学社、春水诗会等等,这些红领巾社团,将国学经典诵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了“百舸竞风流”的景象。
二、整合“过程促进”的深度资源,引领国学经典诵读的规划运作
(一)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学校课程
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指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诗文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每周一节,由学校语文教师兼任,并本课程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纳入学校教师量化考评之中,并且,每学期进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展示优秀教学成果,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是本课程的重头戏,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实施“四个加强”:①加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探索较为科学的、有利于积累和自主探究的多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②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自主学习研究。③加强课堂上快速积累的研究。④加强课堂上国学经典诵读对人文素养形成的研究。探索古诗文所承载的丰富人文内涵,挖掘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创新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
“诵读考级”是我校推行的国学经典诵读评价方式。这个评价体系是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兴趣有序列、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经典书目,包括国学经典篇目、古诗文佳作、文学名著等,学生针对自己所申报级别的书目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多元积累,并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通过者获得相应的级别证书,依次类推,逐级申报。
(四)打造国学经典诵读师生共同体
我们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培训教材《教师国学经典诵读读本》,真正将经典的文化推荐给大家。教材人手一册,长期保存。通过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等长期管理体制,引导教师诵读经典名著。对重点篇目进行集体诵读和讲习,每学期不少于10次,做到有记录、有展评、有效果,避免流于形式。
各教研组要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每周一诗”挂牌学习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诵读活动,认真落实“六个一”要求(自读一本新书、建立一本笔记、撰写一篇文章、参加一次评比、主讲一篇诗文,指导一个家庭),努力提高阅读效益。
现在,《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成了我校深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诵读成为我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习惯与乐趣,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引领师生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长之路。多年来的书香文化建设,使校园成了诗歌的王国,诵读的乐园,经典的舞台,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书香班级纷纷涌现,好一个书香校园!遵循“为终身发展打好人生底色”的校训,我们坚信,我校一定会在国学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更精彩……
一、紧抓“过程促进”的关键节点,推进国学经典诵读的平台建设
(一)与环境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根植根校园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教室外墙上结合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设计制作了国学经典诵读版面:一楼是《三字经》,二楼是《弟子规》,三楼是《千字文》,四楼是《笠翁对韵》。教学楼楼道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精选的古诗词,每层一个季节,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学校还在教学楼和办公楼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内处处陶冶着学生的诗情。
(二)与活动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芽绽放葱绿
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每年的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国学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有“走近诗人”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古韵童声”的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定期举办“古诗诵读大王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典诗文临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我校还与温州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我爱背唐诗”大赛,120多位学生参与了海选,在活动中,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三)与学科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树枝繁叶茂
我们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唱、舞蹈;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兴趣盎然。我校作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书法是特色教育课程,我们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与社团建设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之花争奇斗艳
我校是全国雏鹰红旗大队,近年来致力于红领巾社团建设,大力打造社团文化品牌。我校现有50多个各具特色的红领巾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校园的每个角落翰墨飘香,歌声阵阵,琴声悠扬,书声琅琅。其中与“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的校级红领巾社团有三个:三浦诵读社、三浦书友会、三浦文学苑、三浦国学园。现在这四个校级社团成员总数达到了280名,在近两年各级各类诵读、读书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中,获奖人次达到200余次。各中队根据队情,挖掘资源,成立红领巾社团,如动吧社、美食社、曲艺社、互助社等等,学生参与面达到100%。其中,与“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的社团有18个,如小荷书友会、秀水灵童私塾、金苹果国学园、小冰心文学社、春水诗会等等,这些红领巾社团,将国学经典诵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了“百舸竞风流”的景象。
二、整合“过程促进”的深度资源,引领国学经典诵读的规划运作
(一)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学校课程
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指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诗文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每周一节,由学校语文教师兼任,并本课程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纳入学校教师量化考评之中,并且,每学期进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展示优秀教学成果,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是本课程的重头戏,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实施“四个加强”:①加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探索较为科学的、有利于积累和自主探究的多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②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自主学习研究。③加强课堂上快速积累的研究。④加强课堂上国学经典诵读对人文素养形成的研究。探索古诗文所承载的丰富人文内涵,挖掘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创新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
“诵读考级”是我校推行的国学经典诵读评价方式。这个评价体系是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兴趣有序列、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经典书目,包括国学经典篇目、古诗文佳作、文学名著等,学生针对自己所申报级别的书目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多元积累,并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通过者获得相应的级别证书,依次类推,逐级申报。
(四)打造国学经典诵读师生共同体
我们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培训教材《教师国学经典诵读读本》,真正将经典的文化推荐给大家。教材人手一册,长期保存。通过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等长期管理体制,引导教师诵读经典名著。对重点篇目进行集体诵读和讲习,每学期不少于10次,做到有记录、有展评、有效果,避免流于形式。
各教研组要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每周一诗”挂牌学习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诵读活动,认真落实“六个一”要求(自读一本新书、建立一本笔记、撰写一篇文章、参加一次评比、主讲一篇诗文,指导一个家庭),努力提高阅读效益。
现在,《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成了我校深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诵读成为我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习惯与乐趣,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引领师生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长之路。多年来的书香文化建设,使校园成了诗歌的王国,诵读的乐园,经典的舞台,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书香班级纷纷涌现,好一个书香校园!遵循“为终身发展打好人生底色”的校训,我们坚信,我校一定会在国学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