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中外流行史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zhong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人类记忆中最凶猛的“鼠疫”袭击了印度西部的苏拉特市,数十万人惊惶地四散逃亡,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染病者把瘟疫带向各地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这就是欧洲历史上令人谈虎色变的“黑死病”!在14世纪,它花了两年时间,才从中东的君士坦丁堡蔓延到伦敦;一百年前,它用了5年时间,才从香港散播到美国。如今,若不加以有效的制止和预防,它如果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这人类历史上可怖的疾病将如虎添翼,一旦在印度西岸“复活”后只消十几个小时,就可以“超音速”地把病菌散播到千里之外的世界每个角落。
  世界上最早的鼠疫流行是在公元6世纪时的东罗马帝国,相当于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鼠疫的第二次流行是在公元14世纪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元、明朝代,后人们在学习历史或看电影时,都知道曾有过震惊世界的瘟疫“黑死病”,而这就正是第二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时期。它发源于欧洲,使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遭难,共死去了2500万人;同时。也波及了亚洲和北非洲,死亡人数有1300万人。
  世界第三次大瘟疫发生于19世纪初期,其波及范围多达32个国家。19世纪末,鼠疫又再次肆虐于亚洲,1894年,香港、广州都先后发生了鼠疫。5月,鼠疫刚袭击香港几天后,染者便已增至100多人,此后更是成倍增加,迅速蔓延开来。当时,人们由于缺乏医药卫生知识,患者大多没有隔离而留在家中延医诊治,更增多了传染的机会,短时间之内,患病致死者急剧递增逾2000人。
  在此后的20年里。全世界鼠疫流行,死亡人数达1000多万人。
  中国的东北在本世纪的初期和中期。即1910年、1920年和1947年,都曾遇上鼠疫流行,死亡人数达10万人以上。其中最后一次的1947年,与日本侵华特种部队“731部队”有直接关系。二战期间,日军“731部队”大规模生产跳蚤和鼠疫等菌剂,施行丧尽天良的“细菌战”。1949年后,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大量严格而有效的措施,彻底根治了鼠疫,至今未曾发现此类病例。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直至今天,鼠疫依然存在于世界各地,仅从1988年到1991年,全球便发生了鼠疫5351宗,其主要疫区在非洲南撒哈那诸国。
  鼠疫杆菌最先是由鼠蚤叮咬人体时。传染给人类的。鼠疫杆菌进入皮肤后,沿着人体的淋巴管而上,引起淋巴结炎,这类叫腺鼠疫或淋巴结型鼠疫。杆菌可以突破淋巴结的防线而侵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有时病原菌也可以不必经过淋巴腺而直接侵入血液,造成原发性败血型鼠疫。鼠疫菌还会通过呼吸道侵入而使肺部发炎,所以我们在电视新闻中见到的疫区人们都用手帕遮盖口鼻,以防止受到带菌飞沫的感染。
  鼠疫虽然恐怖,但也并非是不可预防的。从世界范围看,50年代以后,发病率已是大大下降,发达国家更是基本消灭了鼠疫。特别是自抗菌素如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出现之后,更是有效地抑制了鼠疫的流行。环境预防,是必不可少和简单易行的。只要清扫处理好垃圾,适当喷洒杀虫剂就可以了。
其他文献
3年前,我经常感觉头痛脑涨、失眠多梦、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还时常感到周身乏力。到医院一查,血压已到170/110毫米汞柱,才知患上了高血压病。从此,我陷入痛苦折磨之中,曾服用多种药物,效果均不明显,使工作和生活受到極大的影响,时年我仅30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坚持冷水浴,治愈了高血压病。看后我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
许多老年人的家庭小药柜中,药品琳琅满目,花色品种繁多。有资料表明,约有25%的老年病患者同时应用7种以上药品。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但它的毒副反应,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危害,却不是人人皆知的。老年人肝脏血流量减少,解毒能力减弱,肾脏排泄速度减慢,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因而特别容易发生毒副作用。老年人嗜药成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状态上剖析,大致有以下诸种原因。  一、不安全感:由于体会到身体机能下降的
一份卑微的爱情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前些日子,我到社区广场散步,看到远处走来一对夫妻。那是怎样的一对夫妻啊,男的是个瘸子,女的是一个瞎子。男的穿着破旧的西服和分不清颜色的裤子,那女的穿着很土的碎花布薄棉袄。他们出现在广场上显得很是另类。男的扯着女的,在广场上走着,男人一拐一拐的滑稽的动作引得附近几个谈恋爱的年轻人指指点点,他们可能是在笑这对夫妻破坏了美丽的风景。  但是,那对夫妻对于人们的反应视若
慢性疲劳不可轻视    如今人们交谈时,最常见的一个涉及健康的词就是“太累”。不仅成年人,就连一些中小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也常常发出“太累了”、“真想好好睡一觉”的呼声。  国家“十一·五”项目涉及全国10个省区11980人的亚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疲劳人群占总非患病人群的8136%,其中,经常感到疲劳,而休息后可以恢复的轻度疲劳者占68.07%;总是感到疲劳,休息后恢复比较困难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经常闹病。有一次毛泽东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知道此事后,特地赶到杨家岭给毛泽东看病。但是由于中西医矛盾尖锐,西医贬低中医中药,认为中医落后,无科学性,因此毛泽东身边的医生反对他服中药。可是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主张,他还是坚持吃了李先生为他开的四副药。服药后,果然胳膊疼痛消失了。  1929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让他们老有所乐,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的确,心理老龄化,退休后的心理适应,丧偶与再婚,空巢现象……诸多问题困扰着老年人,他们正逐渐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角。    身体衰老是生命的必然    什么是年龄?这里有几个不同的年龄概念。  年代年龄,又称时序年龄或出生年龄,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平常人们所说的“多大”
发条上得太紧的表走得不准,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得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得不久,情绪紧张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太紧,善于调整情绪的人则会常保轻松愉快的心情。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当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单位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不断进取,知难而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物,只有进取才能算成功吗?其实不然
【专家简介】 宋宁宏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  硬汉,已然成了人们对男人坚忍品质的一种高度概括,也让很多男性朋友在遇到男性疾病的时候,更多的选择了硬扛。在10月28日“世界男性健康日”前夕,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
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30岁以后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现代口腔医学研究证实:口腔卫生与牙周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附着于牙面上的牙菌斑是粘性较强的细菌薄膜,其中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刺激牙龈发炎、红肿,有明显口臭,如不及时处理控制牙菌斑,牙周组织病变将进一步加重,出现溢脓、松动以致脱落。此外,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粗糙而坚硬的牙结石,堆积附着于牙面、牙颈部,这时仅靠刷牙便无法去除。应该到医院由口腔
不久前,辽宁某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七二老人座谈会”。这里的“七”是指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二”是指有20年以上病程的冠心病人。座谈的中心议题是“我是怎样战胜疾病的”。20多位冠心病老人踊跃畅谈,其经验各具特色,给人启迪。笔者总结归纳了一下,列出以下十条,以飨读者。  一、树立必愈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参加座谈的冠心病人几乎都是乐天派。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来自必愈的信心,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