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的冷暖亲疏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知识广博,具有吸引力,从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氛围,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师生互动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既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的情感基础,也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达到从真情交融渐进到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如何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在无拘无束里获得知识和技能呢?
一、创设互动情景,引导学生参与
创设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和精神的高度集中,融洽,步调一致的氛围。就拿“杠杆”概念而言,必须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教师上升到理性认识,杠杆这个概念引入比较容易,一是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例子很多,二是小学自然课本中关于杠杆讲得比较具体,因此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这两个长处,让学生摆出各种杠杆的实例,并把有代表的杠杆示意图画出来,如撬石头,撬开饼干筒的盖,开汽水瓶的盖等,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用途各异的杠杆共同特征给杠杆下定义。
二、积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肯定他们的成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啦啦队”的角色,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为之喝彩。教师更要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参与评价;对某些学生的失误不要过分的指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解答。
三、实施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师生角色互换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并非象我们预期的那样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实施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师生角色互换。
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不是支配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学生不是教师活动的附庸,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补充自己平时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的与课题有关的信息。通过学生阅读自学、表述交流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说理论证能力,又培养了尊重他人的态度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以“知识权威”的身份,总是把他认为必要的知识,以他认为合理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只能全盘的接受,不能“异想天开”,提出疑义;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只能正确理解,不能“有所创造”。讲台是教师的“堡垒”,课桌是学生的“地界”,通过一片静悄悄的课堂纪律,教师对学生实行了心理、行为上的无形控制,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在未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教师应该遵循“为人师表”的训导,既教书育人,又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学生应该向教师学习,特别是学习“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与此同时,学生应该敢于思考问题,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敢于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在教学中的合作”将是未来物理教育中的新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四、教师点拨设疑,让互动向课外延伸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需要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对于某些阻碍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师要对其要点给予恰当的点拨、疏导,开阔学生视野。尤其是对那些与人们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在课后还有“物理问题”的思考、讨论、争议、探索,使师生互动教学向课外延伸。
五、把握教育时机,引导互动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互动的主体。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基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没有老师的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一句话,“在教学中,学生的言听计从是由教师领导着进行的”,只有当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质疑、启发、调节,才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互动,把握什么样的教学机会及时“出击”激发互动,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看书自学遇到难点、疑点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不断点拨,适当提出一些“爬坡”性问题,引导、启发、解惑。
2、求异、探新、延伸遇到困难时,提建议导向诱思,提供信息“铺路架桥”,教给方法,开拓思路。
3、学生因一时成功而自满时,及时设置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冲破障碍。
4、学生遇挫感到气馁时,提供通向成功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互动的教学时机多数情况下靠自己创设,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互动,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如何互动作出精心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才能完成现代的教学任务。我认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师生互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师生互动的关键。现代教学具有挑战性,我们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既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的情感基础,也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达到从真情交融渐进到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如何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在无拘无束里获得知识和技能呢?
一、创设互动情景,引导学生参与
创设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和精神的高度集中,融洽,步调一致的氛围。就拿“杠杆”概念而言,必须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教师上升到理性认识,杠杆这个概念引入比较容易,一是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例子很多,二是小学自然课本中关于杠杆讲得比较具体,因此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这两个长处,让学生摆出各种杠杆的实例,并把有代表的杠杆示意图画出来,如撬石头,撬开饼干筒的盖,开汽水瓶的盖等,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用途各异的杠杆共同特征给杠杆下定义。
二、积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肯定他们的成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啦啦队”的角色,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为之喝彩。教师更要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参与评价;对某些学生的失误不要过分的指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解答。
三、实施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师生角色互换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并非象我们预期的那样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实施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师生角色互换。
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不是支配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学生不是教师活动的附庸,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补充自己平时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的与课题有关的信息。通过学生阅读自学、表述交流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说理论证能力,又培养了尊重他人的态度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以“知识权威”的身份,总是把他认为必要的知识,以他认为合理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只能全盘的接受,不能“异想天开”,提出疑义;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只能正确理解,不能“有所创造”。讲台是教师的“堡垒”,课桌是学生的“地界”,通过一片静悄悄的课堂纪律,教师对学生实行了心理、行为上的无形控制,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在未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教师应该遵循“为人师表”的训导,既教书育人,又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学生应该向教师学习,特别是学习“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与此同时,学生应该敢于思考问题,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敢于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在教学中的合作”将是未来物理教育中的新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四、教师点拨设疑,让互动向课外延伸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需要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对于某些阻碍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师要对其要点给予恰当的点拨、疏导,开阔学生视野。尤其是对那些与人们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在课后还有“物理问题”的思考、讨论、争议、探索,使师生互动教学向课外延伸。
五、把握教育时机,引导互动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互动的主体。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基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没有老师的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一句话,“在教学中,学生的言听计从是由教师领导着进行的”,只有当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质疑、启发、调节,才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互动,把握什么样的教学机会及时“出击”激发互动,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看书自学遇到难点、疑点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不断点拨,适当提出一些“爬坡”性问题,引导、启发、解惑。
2、求异、探新、延伸遇到困难时,提建议导向诱思,提供信息“铺路架桥”,教给方法,开拓思路。
3、学生因一时成功而自满时,及时设置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冲破障碍。
4、学生遇挫感到气馁时,提供通向成功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互动的教学时机多数情况下靠自己创设,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互动,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如何互动作出精心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才能完成现代的教学任务。我认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师生互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师生互动的关键。现代教学具有挑战性,我们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