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题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研究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57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无论对哪个学科来说,都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应用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应用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形式更加多变,数量上也有所增加。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例如教学中缺少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应用题教学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等等。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应用题是对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来说最高。掌握基础知识是应用题教学和学生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打得好,才能快速理解题意,找到解法,并且减少计算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应用题教学奠定基础。
在小學数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运算法则、数学符号的意义等等。并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最好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及时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根据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方法去解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离不开计算,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做题中计算的准确性。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主要是运用四则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是题目中呈现一个情境,学生需要对这个情境进行分析,将实际的背景转化为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例如教师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材知识,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注重方法和技能,不仅明白是什么样,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应用题题目要科学化、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应有题没有很大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惧怕做应用题,看到题目不知道从何下手。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要对应用题的题目进行精心设计,用科学化、趣味化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应用题题目的选择。好的应用题题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解答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应用题题目时,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保证题目的科学化。也就是说,应用题题目要体现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通过应用题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其次,教师设计和选择的应用题题目还要注意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难长时间集中,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趣味性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学设计题目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相关的题材,然后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如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游戏,实际生活经验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编排进应用题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又能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三、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形式,每类问题都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要重视解题策略的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过程中都处于模仿阶段。教师在讲解了例题之后,学生记住了解题方法,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准确解出,但是遇到变式性的问题,学生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解题步骤的展示,更加要注重让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并且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方法,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中举一反三,灵活转变。解题策略有很多种,例如画图、列表、猜想、推理等等,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用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重要的品质和能力,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题目是指条件不充分,或者有多种解决方式,通过这类型题目的练习,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解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另外,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一定的课堂练习。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练习能够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并且注意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把握课堂练习的质量和难度,不追求数量,而是注重质量,并且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题目的难度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够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获得答案。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应对,并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研究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57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无论对哪个学科来说,都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应用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应用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形式更加多变,数量上也有所增加。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例如教学中缺少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应用题教学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等等。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应用题是对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来说最高。掌握基础知识是应用题教学和学生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打得好,才能快速理解题意,找到解法,并且减少计算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应用题教学奠定基础。
在小學数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运算法则、数学符号的意义等等。并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最好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及时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根据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方法去解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离不开计算,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做题中计算的准确性。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主要是运用四则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是题目中呈现一个情境,学生需要对这个情境进行分析,将实际的背景转化为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例如教师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材知识,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注重方法和技能,不仅明白是什么样,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应用题题目要科学化、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应有题没有很大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惧怕做应用题,看到题目不知道从何下手。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要对应用题的题目进行精心设计,用科学化、趣味化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应用题题目的选择。好的应用题题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解答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应用题题目时,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保证题目的科学化。也就是说,应用题题目要体现相关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通过应用题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其次,教师设计和选择的应用题题目还要注意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难长时间集中,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趣味性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学设计题目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相关的题材,然后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如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游戏,实际生活经验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编排进应用题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又能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三、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形式,每类问题都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要重视解题策略的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过程中都处于模仿阶段。教师在讲解了例题之后,学生记住了解题方法,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准确解出,但是遇到变式性的问题,学生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解题步骤的展示,更加要注重让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并且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方法,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中举一反三,灵活转变。解题策略有很多种,例如画图、列表、猜想、推理等等,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用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重要的品质和能力,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题目是指条件不充分,或者有多种解决方式,通过这类型题目的练习,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解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另外,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一定的课堂练习。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练习能够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并且注意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把握课堂练习的质量和难度,不追求数量,而是注重质量,并且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题目的难度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够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获得答案。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应对,并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