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入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学生党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高校党校教育受时间、空间、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的需要,本文将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探讨以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网上党校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党校、网上党校、社会实践、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党校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接受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对高校学生党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是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基层党建研究创新立项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将对以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网上党校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模式进行探索。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党校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党的建设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它的不足也在不断的凸显。传统的高校党校教育受时间、空间、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的需要,同时党校授课方式单一、教育培训内容枯燥、考核标准低,导致党校教育培训效果差,所以必须勇于创新,大胆改革,积极开创党校教育的新途径、拓展党校教育的新领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已经广泛地深入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以其特有的功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这就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校教育如果无视网络阵地将使我们的教育在青年学生中失去应有的吸引力。而党校的教学成果是否有成效,必须要通过检验,而这种检验则需要来自社会实践,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达到教育的效果。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以理论教学、网上党校、社会实践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模式,使得青年大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础理论,又能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党的历史、党的政策,参与各种讨论,还能通过社会实践奉献青春正能量,在实践中体会理想与信念的价值。
二、探索"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这里探索的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教学、网上党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党校模式,要充分发挥三个部分各自的优势,使高校党校教育常态化,达到教育目的。
(一)理论教学
1.党课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密切关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党课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形式政策,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圈和生活圈,如将党的就业政策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内容加入党课教学内容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局面,引导其正确的价值选择。
2.增加热点难点分析,增强内容的新颖性。党课教学内容要紧抓热点问题,刷新党课内容,提高党建实效,要围绕形势和任务、围绕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选题,要及时掌握改革进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反腐倡廉情况,及时跟踪和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推陈出新,及时将那些反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内容补充进来。
3.丰富党课内容,拓展党课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穿插一些党史和英雄人物的介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的讲解,并针对身边的一些事件、案例进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剖析,将社会上、理论上、意识形态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阐释,拓展党课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二)网上党校
1.准确定位,丰富学习内容。网上党校要设有"党校动态"、"时政要闻"、"入党导航"、"党史知识"等栏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网页的内容编排、版式设计、学习形式上有所突破。开发一些如网上辩论赛、网上红色旅游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尽量把抽象变得具体,把严肃变为活泼,把沉闷变得轻快,使学生党员在学习、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2.增强学习互动性。合理运用各种网络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BBS、QQ、博客等,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交流,检验网上党校的实际教育效果;让学生党员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提高。在进行网上交流的同时,要适当进行一些网下的交流、讨论,做到网上交流与网下交流相结合、虚拟交流与现实交流相结合,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社会实践
1.逐步建设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党校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上,要着眼于提高党校学员思想理论素养,着眼于提高学员服务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的指导方针,应该坚持就近原则,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
2.选择多种实践活动形式。①参观访问和考察。组织学生奔赴党建先进单位、革命老区进行参观考察;走访先进党员、烈士家属等。②社会调查。组织学员到农村、工厂和有关单位,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的走访调查,或是对某一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③社会服务。组织党校学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和群众,帮助孤寡老人、举办教育咨询、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志愿者服务活动。④公益劳动。组织学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义务劳动,可以是有组织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小分队或者统一领导下的个人行动。
参考文献:
[1]杜汇良.论高校学生党校建设的创新发展[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李正平.发挥基层党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M].党建,2010,(5).
[3]常婧华.高校党校课程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与经济,2011(3).
作者简介:张娟(1982-),女,山西阳泉人,天津商业大学组织部工作;郑滢(1981-),女,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高校党校、网上党校、社会实践、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党校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接受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对高校学生党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是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基层党建研究创新立项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将对以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网上党校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模式进行探索。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党校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党的建设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它的不足也在不断的凸显。传统的高校党校教育受时间、空间、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的需要,同时党校授课方式单一、教育培训内容枯燥、考核标准低,导致党校教育培训效果差,所以必须勇于创新,大胆改革,积极开创党校教育的新途径、拓展党校教育的新领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已经广泛地深入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以其特有的功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这就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校教育如果无视网络阵地将使我们的教育在青年学生中失去应有的吸引力。而党校的教学成果是否有成效,必须要通过检验,而这种检验则需要来自社会实践,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达到教育的效果。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以理论教学、网上党校、社会实践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模式,使得青年大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础理论,又能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党的历史、党的政策,参与各种讨论,还能通过社会实践奉献青春正能量,在实践中体会理想与信念的价值。
二、探索"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这里探索的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教学、网上党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党校模式,要充分发挥三个部分各自的优势,使高校党校教育常态化,达到教育目的。
(一)理论教学
1.党课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密切关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党课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形式政策,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圈和生活圈,如将党的就业政策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内容加入党课教学内容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局面,引导其正确的价值选择。
2.增加热点难点分析,增强内容的新颖性。党课教学内容要紧抓热点问题,刷新党课内容,提高党建实效,要围绕形势和任务、围绕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选题,要及时掌握改革进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反腐倡廉情况,及时跟踪和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推陈出新,及时将那些反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内容补充进来。
3.丰富党课内容,拓展党课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穿插一些党史和英雄人物的介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的讲解,并针对身边的一些事件、案例进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剖析,将社会上、理论上、意识形态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阐释,拓展党课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二)网上党校
1.准确定位,丰富学习内容。网上党校要设有"党校动态"、"时政要闻"、"入党导航"、"党史知识"等栏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网页的内容编排、版式设计、学习形式上有所突破。开发一些如网上辩论赛、网上红色旅游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尽量把抽象变得具体,把严肃变为活泼,把沉闷变得轻快,使学生党员在学习、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2.增强学习互动性。合理运用各种网络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BBS、QQ、博客等,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交流,检验网上党校的实际教育效果;让学生党员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提高。在进行网上交流的同时,要适当进行一些网下的交流、讨论,做到网上交流与网下交流相结合、虚拟交流与现实交流相结合,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社会实践
1.逐步建设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党校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上,要着眼于提高党校学员思想理论素养,着眼于提高学员服务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的指导方针,应该坚持就近原则,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
2.选择多种实践活动形式。①参观访问和考察。组织学生奔赴党建先进单位、革命老区进行参观考察;走访先进党员、烈士家属等。②社会调查。组织学员到农村、工厂和有关单位,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的走访调查,或是对某一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③社会服务。组织党校学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和群众,帮助孤寡老人、举办教育咨询、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志愿者服务活动。④公益劳动。组织学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义务劳动,可以是有组织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小分队或者统一领导下的个人行动。
参考文献:
[1]杜汇良.论高校学生党校建设的创新发展[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李正平.发挥基层党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M].党建,2010,(5).
[3]常婧华.高校党校课程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与经济,2011(3).
作者简介:张娟(1982-),女,山西阳泉人,天津商业大学组织部工作;郑滢(1981-),女,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