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针对高中政治课低效的表现和原因,通过教学诊断,努力找到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措施和路径,培育有效教师,彰显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最终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有效性低效的表现和原因 教学诊断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我们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承担着当前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德育任务。反观我们一线教学,一些教师主观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满堂灌”和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才是有效教学的观点。这些误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本文展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低效的表现,找出低效背后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尝试构建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高中政治课堂低效的表现
1.政治课堂缺乏激情和活力。高中政治课教材有时慢于时代的变化节奏,有的观点不合时宜,让太多学生觉得教材观点“假、大、空”。在平时教学中时常发现,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无精打采的听着,虽然教师可以采用批评话语和肢体语言加以制止,可是政治课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大打折扣,当然无从谈起教学的有效性。
2.师生各自为战,学生“被学习”。政治课堂应该是师生良性互动、一起分享和体验的过程。我们平时教学中,教师的“教”的时间占据一大半课堂,学生的“学“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师生习惯于”形式“上的互动,教师在乎课堂上提问的次数,预设的问题逃不出教师的固定思维,让学生”自投罗网“。比如学生只需用”是“或”不是“回答一些无需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常常感到一头学生硬着头皮“啃”书本知识,考试一结束,头脑一片空白;一头教师身兼“主导”和“主体”双重角色,学生显然成为“被学习”角色。
3.缺乏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功利化。有效政治课堂需要教师付出真情实感,使得学生情感得以升华。目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重心放在分数和智育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则是走走过场,难免被贴上急功近利的标签。
4.部分学生政治素养缺失。高中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德育和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仍然把分数和智育放在优先位置,轻视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的培养。江苏的教育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下,学生只能全身心投入语数外学习中。
二、高中政治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方面。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体制并未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依据。
2.教师方面。教师角色是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原因。国家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下,受利益的驱使和教师流动市场化的冲击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甚至部分教师自己都不认可政治教材的理念,当然教学效果付之东流。其次,教师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沿袭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空间都被挤占。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创新思维,比如,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未根据新课改要求和学情变化,来填充自己的教学经验,尤其在备课、授课和作业布置环节,以我为主,很少从学生的思维、体验和认知来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
3.学生方面。受长期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上眼前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下,学生已养成被学习的行为习惯,必然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缺失。
三、借助教学诊断,探寻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依托自身的教学实际,剖析出高中政治课堂低效的表现和原因,如何诊断现实中的高中政治课堂,提升政治课的有效性,成为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以下是笔者不成熟的想法,呈现给大家商榷。
1.全面打造有效教师。陈厚德定义有效教师为“有效教师即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可见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不容忽视。打造有效教师须具备作为政治教师特有的素养。
首先,注入情感,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心理、智力、情感、潜在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师德意识,作为政治教师需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忱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节,把自己对教育的事业心和担当意识传递给学生。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有意识把社会反响强烈的《感动中国人物》和《向幸福出发》等一系列具有德育功能的节目推荐给学生,平时生活中自己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般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以往“知识本位”德尔落后观念,凸显“学生本位”的现代理念,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完善自我,挖掘学生的生成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堂缺乏活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老师自身激情不够,所以教师要打造充满激情和张力课堂,教师只有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态度会感染到课堂气氛,学生自然也会把自身的创造性和吸收知识的生成性展现其中。
最后,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协作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例如,我在讲高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框内容时,根据班级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富裕的实际,首先,以“身边的外国名牌”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讨论身边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的营销理念,然后结合我们自己“大娘水饺”品牌的现实困境,引导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载体和影响。最后,以“我为民族品牌出点子”为主题作为本课的落脚点,让学生从书本理论过渡到现实生活,尤其为民族品牌出点子,体现了学生关心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情感体验。
2.精致管理,活化课外生活体验,有效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一是有效高中政治课堂的内核在于学生认
知和行为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理念的转变、良性师生互动等要素的生成,需要学生的有效配合。学生应责无旁贷看重自己行为培养,由自发向自觉行为转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抓住时机,转变以往教师的中心论和行为控制论,运用课堂观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的内在自律性和学习的有效性。我校是严格和有效管理著称,针对本班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笔者尝试写出自己的监督卡,监督卡上注明“教师对学生的忌语、对家长的禁忌行为以及每日一次对学生的激励话语”,并张贴教室。与此同时,笔者也对学生提出相关的学法、教法和班级日常管理等要求,让学生张贴在自己座位上。在行动上教师尊重每位学生,放下权威的架子,实践证明,在班级试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取得双丰收。
二是高中政治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感悟,加强自我修养。假如政治课培养学生自己的思想,他们会借助课外生活来发现、提出并向自己当地的政府乃至整个国家呈交提案,这才是本文高中政治课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比如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教材时,我有幸带领学生到苏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单位——吴江永祥酒精制造厂参观学习,一部分学生到厂房外进行调查研究该厂的节能减排事实,学生从中可以锻炼与人沟通能力,又可以亲身体验循环经济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国家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与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在场内进行调查企业的利润和低碳设施,通过自己访问企业高管,学生自己算出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等活动,学生可以结合高一书本知识来验证该企业取得经济利润是否与书本知识相吻合。同时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可以向专家和教师进行解答,从中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国家培养机制的更新,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1.国家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应不断完善。许多人认为高中政治地位下降,他们看到高中政治不再以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可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仍要继续,文理生都要进行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利弊姑且不论,但我们发现高考模式中有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鲜血液,这也是本文倡导的高中政治课有效性的落脚点,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最后能把知识转化为一种品质。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政治课的有效性会延伸在高中生将来的生活中,故大学生的长远培养机制应建立起来。
2.国家的法治和德治要并举,国家的物质、精神要文明,政治和生态环境也要文明。国家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减少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学生才会有信念学好知识、关注生活和热爱生活。国家的法律制定和修改要体现生活实际,要弘扬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公民充分信赖自己的国家。
最后,作为高中政治教师,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忙于学生的考试。提出有效教学的实践途径在现有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国家、教师和学生等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真正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有效性低效的表现和原因 教学诊断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我们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承担着当前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德育任务。反观我们一线教学,一些教师主观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满堂灌”和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才是有效教学的观点。这些误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本文展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低效的表现,找出低效背后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尝试构建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高中政治课堂低效的表现
1.政治课堂缺乏激情和活力。高中政治课教材有时慢于时代的变化节奏,有的观点不合时宜,让太多学生觉得教材观点“假、大、空”。在平时教学中时常发现,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无精打采的听着,虽然教师可以采用批评话语和肢体语言加以制止,可是政治课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大打折扣,当然无从谈起教学的有效性。
2.师生各自为战,学生“被学习”。政治课堂应该是师生良性互动、一起分享和体验的过程。我们平时教学中,教师的“教”的时间占据一大半课堂,学生的“学“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师生习惯于”形式“上的互动,教师在乎课堂上提问的次数,预设的问题逃不出教师的固定思维,让学生”自投罗网“。比如学生只需用”是“或”不是“回答一些无需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常常感到一头学生硬着头皮“啃”书本知识,考试一结束,头脑一片空白;一头教师身兼“主导”和“主体”双重角色,学生显然成为“被学习”角色。
3.缺乏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功利化。有效政治课堂需要教师付出真情实感,使得学生情感得以升华。目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重心放在分数和智育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则是走走过场,难免被贴上急功近利的标签。
4.部分学生政治素养缺失。高中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德育和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仍然把分数和智育放在优先位置,轻视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的培养。江苏的教育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下,学生只能全身心投入语数外学习中。
二、高中政治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方面。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体制并未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依据。
2.教师方面。教师角色是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原因。国家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下,受利益的驱使和教师流动市场化的冲击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甚至部分教师自己都不认可政治教材的理念,当然教学效果付之东流。其次,教师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沿袭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空间都被挤占。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创新思维,比如,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未根据新课改要求和学情变化,来填充自己的教学经验,尤其在备课、授课和作业布置环节,以我为主,很少从学生的思维、体验和认知来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
3.学生方面。受长期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上眼前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下,学生已养成被学习的行为习惯,必然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缺失。
三、借助教学诊断,探寻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依托自身的教学实际,剖析出高中政治课堂低效的表现和原因,如何诊断现实中的高中政治课堂,提升政治课的有效性,成为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以下是笔者不成熟的想法,呈现给大家商榷。
1.全面打造有效教师。陈厚德定义有效教师为“有效教师即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可见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不容忽视。打造有效教师须具备作为政治教师特有的素养。
首先,注入情感,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心理、智力、情感、潜在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师德意识,作为政治教师需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忱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节,把自己对教育的事业心和担当意识传递给学生。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有意识把社会反响强烈的《感动中国人物》和《向幸福出发》等一系列具有德育功能的节目推荐给学生,平时生活中自己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般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以往“知识本位”德尔落后观念,凸显“学生本位”的现代理念,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完善自我,挖掘学生的生成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堂缺乏活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老师自身激情不够,所以教师要打造充满激情和张力课堂,教师只有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态度会感染到课堂气氛,学生自然也会把自身的创造性和吸收知识的生成性展现其中。
最后,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协作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例如,我在讲高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框内容时,根据班级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富裕的实际,首先,以“身边的外国名牌”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讨论身边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的营销理念,然后结合我们自己“大娘水饺”品牌的现实困境,引导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载体和影响。最后,以“我为民族品牌出点子”为主题作为本课的落脚点,让学生从书本理论过渡到现实生活,尤其为民族品牌出点子,体现了学生关心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情感体验。
2.精致管理,活化课外生活体验,有效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一是有效高中政治课堂的内核在于学生认
知和行为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理念的转变、良性师生互动等要素的生成,需要学生的有效配合。学生应责无旁贷看重自己行为培养,由自发向自觉行为转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抓住时机,转变以往教师的中心论和行为控制论,运用课堂观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的内在自律性和学习的有效性。我校是严格和有效管理著称,针对本班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笔者尝试写出自己的监督卡,监督卡上注明“教师对学生的忌语、对家长的禁忌行为以及每日一次对学生的激励话语”,并张贴教室。与此同时,笔者也对学生提出相关的学法、教法和班级日常管理等要求,让学生张贴在自己座位上。在行动上教师尊重每位学生,放下权威的架子,实践证明,在班级试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取得双丰收。
二是高中政治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感悟,加强自我修养。假如政治课培养学生自己的思想,他们会借助课外生活来发现、提出并向自己当地的政府乃至整个国家呈交提案,这才是本文高中政治课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比如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教材时,我有幸带领学生到苏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单位——吴江永祥酒精制造厂参观学习,一部分学生到厂房外进行调查研究该厂的节能减排事实,学生从中可以锻炼与人沟通能力,又可以亲身体验循环经济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国家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与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在场内进行调查企业的利润和低碳设施,通过自己访问企业高管,学生自己算出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等活动,学生可以结合高一书本知识来验证该企业取得经济利润是否与书本知识相吻合。同时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可以向专家和教师进行解答,从中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国家培养机制的更新,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1.国家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应不断完善。许多人认为高中政治地位下降,他们看到高中政治不再以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可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仍要继续,文理生都要进行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利弊姑且不论,但我们发现高考模式中有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鲜血液,这也是本文倡导的高中政治课有效性的落脚点,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最后能把知识转化为一种品质。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政治课的有效性会延伸在高中生将来的生活中,故大学生的长远培养机制应建立起来。
2.国家的法治和德治要并举,国家的物质、精神要文明,政治和生态环境也要文明。国家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减少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学生才会有信念学好知识、关注生活和热爱生活。国家的法律制定和修改要体现生活实际,要弘扬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公民充分信赖自己的国家。
最后,作为高中政治教师,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忙于学生的考试。提出有效教学的实践途径在现有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国家、教师和学生等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真正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