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uanjuan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教师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新的特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恰当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在新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胆改变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小学语文的教学定位、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囿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认为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应该坚持“一个中心”教学完全依照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机会脱颖而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长足发展第二一些教师对新课改要求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认识不全面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应付实际上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将创新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不知道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的途径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也是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时代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满足新课程理念的需求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那么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自主个性化学习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获得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通过创建情境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发展但是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创建情境需要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如电脑和投影仪等通过创建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符合學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建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朴素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父亲浓厚的情意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表达父亲的伟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动画电影《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建立情境学生受到动画氛围的感染这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父亲对儿子沉重的、无法言说的感情深深感动了学生们学生们受到了情感共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重视差异化的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都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异学生的思维全都向一个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正是阻碍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最大阻碍因此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改变思维定势
  (三)给学生实践空间
  没有实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没有施展空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恰当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郊游后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小作文在教学中教师切忌采取封闭式的教学而是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扩展思维空间
  四、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佘琪.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4(1):58.
  [2]辛锡恒.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4(13):103.
  [3]樊清山.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60.
其他文献
一转身,看见了秋的样子。躲藏在叶子背后,隐隐变了脸色。在一个空间里看一首诗“恋雨却怕湿绣衣,惜花偏折花枝低,怜蝶反扑蝶落地,喜奴叫奴心何依?”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恋雨、惜花、怜蝶,如同喜欢一个人,总会伴随着忧郁的情愫,表达的方式不正确便是伤害。  有的人当它是游戏,有的人拿它作为墓志铭,所有与爱恨有关的故事都手握利剑。或互相奋力搏杀,或一起仗剑天涯。  似乎,这几句话与秋叶无关,也与秋雨无染
湘云听了笑道:“我不去罢。昨儿病成那个样儿,闹大夫的、药的,今儿可就又去赴席,教人家瞧着是个什么样儿呢。”  王夫人笑道:“我的儿,你快别这样。昨儿你得了病的话,外头人并不知道,只管逛逛去。”湘云听了,只得应允。凤姐道:“太太,我想平儿已是临月的人了,大肚累坠的,他可以不必去罢。巧姐呢,昨儿刘姥姥打发人来告诉我说,他这两三天儿里头就要进城来呢,大概周家要择日子娶巧姐过门。因为昨儿史大妹妹病了,太太
生活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失败。当别人灰心丧气时,给他一阵掌声吧;当别人对生活失去信心时,给他一阵掌声吧;当别人觉得生命丧失意义时,给他一阵掌声吧。掌声是对人的一种肯定,一种相信。掌声给予人力量,让人觉得其实生存在这个世上是极有意义的。  生活需要掌声,就像人生需要肯定一样。被否定的人生就会迷失了自己,特别是否定自己的人生。在给予别人肯定的同时首先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让掌声在自己的世界响起。“
午后贾政退朝。王夫人便将史湘云的女婿回生,以及周家择日要娶巧姐,并老太太吩咐将晴雯、金钏儿、紫鹃、莺儿都给宝玉收到房里的话,告诉了一遍。贾政初听了湘云之婿回生之事,不胜之喜。及聞周家要娶巧姐,便觉踌躇。惟恐家内空虚,办理陪送不易。后来听到将晴雯、金钏儿、紫鹃、莺儿四个人都给宝玉放到房里,便皱眉道:“小人儿家已经有了两个媳妇,且等过了四十岁之后,再立妾也还不迟。即或不然,再放一两个人,也就是了,怎么
丹·布朗个人简介  丹·布朗(Dan Brown,1964年6月22日-),美国畅销书作家,全心投入写作事业之前,是高中的英语老师。他的作品多为密码学结合科技、宗教、艺术的惊悚悬疑小说。2003年以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闻名世界,在台湾被出版商封为“全球惊悚小说之王”。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首次发布,该榜统计了2000至2010十年间,
四  星期天早晨通常总是这样:九点半戈尔蒂开始煮咖啡,此时爱泼斯坦就走到街角去买熏鲑鱼和星期天的《消息报》。当熏鲑鱼放到桌上,面包圈放入烘箱,报纸的插图栏放到戈尔蒂的鼻子底下时,希拉穿着齐踵长的晨衣打着呵欠走下楼来。他们坐下用餐,希拉边吃边责备父亲不该买《消息报》:“将钱扔进法西斯分子的口袋。”门外,非犹太教的教徒们成群结队走向教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切依然如故,只是《消息报》离戈尔蒂的鼻子越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生活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时有明确的目标,带着具体的任务,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下面是笔者对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的分析:  课案的观察描述  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學习任务
“篮球呢?”  “也不怎么拿手。”  “那么,你拿手的到底是什么呢?”玲子堆起眼角皱纹笑着问,“除了同女孩子睡觉以外?”  “那也算不得什么拿手。”我有点不悦。  “别生气,开个玩笑。暖,到底怎样?什么东西拿手?”  “没有称得上拿手的啊。喜欢的倒是有。”  “喜欢什么?”  “徒步旅行、游泳、看书。”  ‘喜歡一个人做事?“  “嗯——或许。”我说,“以前我就对同别人配合的活动提不起兴致。那类活
10  周德才和李婉婷结婚后,就住进了李婉婷家的二楼的房子里,李婉婷从小是家里的小女儿,不会做家务,而周德才从小也是被母亲抚养长得的,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周六这一天,李媛婷的父亲李嘉业敲着李媛婷的房门说:“媛婷和德才,你妈把饭做好了,你们下楼吃吧!”当李嘉业推开房门时,周德才在床上躺着看书,李媛婷则在梳妆台收拾自己,房子的地上,则是乱扔的苹果皮,香蕉皮,瓜子皮等,床上的被子也没有叠放整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凭借聪明智慧巧妙地回击楚王,维护了齐国和自己尊严的故事。晏子的话具有“于委婉处听惊雷”的语言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读懂晏子的语言艺术,既有利于他们深入把握晏子的形象,又有利于提升其语言品析能力。  走进文本,把握语言的特点  文章通过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集中表现了晏子精于辞令、能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