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60周岁,与新中国同龄,系江苏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在缅怀张爱萍上将的丰功伟绩时,我心情沉重地翻阅起他生前给我的一封封来信、一张张照片、一幅幅书法作品,触景生情,泪水涟涟。30多年前我救助张爱萍上将的那段真情故事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我和所带的5名警卫战士住在“张续”病房楼下的地下室里。根据监护规定,我们对“张续”实行24小时监护,每两小时换一次岗。病房内设有电铃,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对外联系。
1972年7月28日晚8时许,我下岗后刚躺下休息,“丁零零”床头电铃骤响,我一骨碌跃起冲上5楼。此时的“张续”脸色铁青,口吐白沫,已处于昏迷状态。
“怎么回事?”我大声责问。值班战士报告说:“十几分钟前,一个戴口罩的医生模样的人送来一碗煎好的中药要他喝下去,‘张续’喝下中药后先是呕吐,后又抽筋,很快就成了这个样子。”
我一听急了,忙抓起电话向部队首长作了汇报。首长指示:事不宜迟,赶快通知院方派人抢救。我迅速打电话到医院值班室,可电话响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人接。我又跑到医院值班室,可值班室无人值班。时间就是生命,我将5名战士叫到病房下令说:“在主治医生没有到来之前,外人不得跨入病房一步。”
随后,我奔向一公里外的主治医生宋军医家。耿直正派的宋军医听了我的简单叙述后说:“有人在搞鬼,赶快救人!”我与宋军医飞似的赶回医院。
经过两天两夜的全力抢救,“张续”终于告别死神,睁开了双眼。 “张续”苏醒后,得知监护自己的警卫班长抢救措施得力,并已48小时寸步不离守护自己时,他握住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张续”为何出现如此险情?我趁抢救之际,悄悄收了一些中药渣。事后,我和宋军医在逐一分检药渣时,发现药渣内多了一味处方上没有的“洋金花”种子。宋军医说,这是一种剧毒中药,服用5钱即可致人死亡。
“太险恶了!”我找到院方,要他们给个说法。院方解释说,“洋金花”是从上层药屉漏下来的,不是人为所致。我气愤地拿出院方的规章制度据理力争:“剧毒中药专人保管,单独存放,这话怎样解释?人命关天的大事,解释岂能这么轻描淡写?”
正当我与院方争执不休时,“张续”反倒叫警卫战士将我劝回病房。“张续”说:“这个年代黑白颠倒,你是查不出来的。我既然投身革命,就随时准备付出一切!我估计你在部队的时间不会太长了,请你记住,如果你退伍,走之前一定要到我这里来一下!”
1972年11月6日下午,“专案组”宣布解除对“张续”的监护,并通知我及其他5名警卫战士当日下午3时前务必离开301医院,不得再与病人接触。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张续”的真名——张爱萍。我欲哭无泪,自己“监护”了6个月的“张续”原来就是令人敬仰的张爱萍上将。然而我身不由己,临别时终未能再见他一面。那天,我含泪站在六病区窗下向他行了个军礼,自言自语地说:“张将军好好保重身体,保群告辞了!”
果然不出张爱萍上将所料,因我在“监护”“张续”期间,给予其特殊照顾,违反了规定,北京卫戍区于1973年3月1日宣布我提前退伍,并限令我两天之内离开北京,同时还规定在离队前不得离开营区。3月5日,我回到了海安县角斜镇五坊村。
张爱萍苦寻救助人
我回到家乡后,救助张爱萍上将的事情我从未向任何人透露,更没有向地方领导提出任何要求。我忘我工作,先后20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田野里,我和群众打成一片,脏活苦活抢着干;在供销社做临时工时,我一人顶三人干活;在砖瓦厂挑砖时,我挑肿了肩膀,跑破了脚板

我和所带的5名警卫战士住在“张续”病房楼下的地下室里。根据监护规定,我们对“张续”实行24小时监护,每两小时换一次岗。病房内设有电铃,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对外联系。
1972年7月28日晚8时许,我下岗后刚躺下休息,“丁零零”床头电铃骤响,我一骨碌跃起冲上5楼。此时的“张续”脸色铁青,口吐白沫,已处于昏迷状态。
“怎么回事?”我大声责问。值班战士报告说:“十几分钟前,一个戴口罩的医生模样的人送来一碗煎好的中药要他喝下去,‘张续’喝下中药后先是呕吐,后又抽筋,很快就成了这个样子。”
我一听急了,忙抓起电话向部队首长作了汇报。首长指示:事不宜迟,赶快通知院方派人抢救。我迅速打电话到医院值班室,可电话响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人接。我又跑到医院值班室,可值班室无人值班。时间就是生命,我将5名战士叫到病房下令说:“在主治医生没有到来之前,外人不得跨入病房一步。”
随后,我奔向一公里外的主治医生宋军医家。耿直正派的宋军医听了我的简单叙述后说:“有人在搞鬼,赶快救人!”我与宋军医飞似的赶回医院。
经过两天两夜的全力抢救,“张续”终于告别死神,睁开了双眼。 “张续”苏醒后,得知监护自己的警卫班长抢救措施得力,并已48小时寸步不离守护自己时,他握住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张续”为何出现如此险情?我趁抢救之际,悄悄收了一些中药渣。事后,我和宋军医在逐一分检药渣时,发现药渣内多了一味处方上没有的“洋金花”种子。宋军医说,这是一种剧毒中药,服用5钱即可致人死亡。
“太险恶了!”我找到院方,要他们给个说法。院方解释说,“洋金花”是从上层药屉漏下来的,不是人为所致。我气愤地拿出院方的规章制度据理力争:“剧毒中药专人保管,单独存放,这话怎样解释?人命关天的大事,解释岂能这么轻描淡写?”
正当我与院方争执不休时,“张续”反倒叫警卫战士将我劝回病房。“张续”说:“这个年代黑白颠倒,你是查不出来的。我既然投身革命,就随时准备付出一切!我估计你在部队的时间不会太长了,请你记住,如果你退伍,走之前一定要到我这里来一下!”
1972年11月6日下午,“专案组”宣布解除对“张续”的监护,并通知我及其他5名警卫战士当日下午3时前务必离开301医院,不得再与病人接触。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张续”的真名——张爱萍。我欲哭无泪,自己“监护”了6个月的“张续”原来就是令人敬仰的张爱萍上将。然而我身不由己,临别时终未能再见他一面。那天,我含泪站在六病区窗下向他行了个军礼,自言自语地说:“张将军好好保重身体,保群告辞了!”
果然不出张爱萍上将所料,因我在“监护”“张续”期间,给予其特殊照顾,违反了规定,北京卫戍区于1973年3月1日宣布我提前退伍,并限令我两天之内离开北京,同时还规定在离队前不得离开营区。3月5日,我回到了海安县角斜镇五坊村。
张爱萍苦寻救助人
我回到家乡后,救助张爱萍上将的事情我从未向任何人透露,更没有向地方领导提出任何要求。我忘我工作,先后20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田野里,我和群众打成一片,脏活苦活抢着干;在供销社做临时工时,我一人顶三人干活;在砖瓦厂挑砖时,我挑肿了肩膀,跑破了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