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著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课业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前提下,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能够体现我们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更加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实践
  一、 引言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对实践性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综合性学习给予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德育教导缺乏科学性的指导,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进行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让语文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二、 转变课程体系,拓展教育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语文知识,学生都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具备一双探索的眼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行创新的能力,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对于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维的发散,知识面的拓展,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创作灵感,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创造性,以此促进语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转变课程体系。例如在小学阅读课堂时,教师要善于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拓展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师在转变课程体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文,学生在下面记课文的教学模式,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多穿插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生活领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当然在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进行适当地表扬,不仅可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发挥语文综合性教育的作用,不断提升思想品德素质,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三、 丰富学习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封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从课本中获取语文知识,对于语文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学生对语文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差。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的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融入德育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育,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学习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综合性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编写教学内容时,通过一些社会热点,生活知识等,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传授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让教学形式变得多样,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生活化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对语文学科有了积极正面的情感,在正确态度的指引下,能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诱导合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就要诱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将自主与合作结合起来,积累学习与研究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任务过程中,学生合理分工,认真履行职责,遇到问题互相帮助,共同学习,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鼓励学生实现整体的目标,将个人的努力付诸行动之中,在集体目标实现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当然,教师在对学生划分小组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初中阶段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认知水平,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之间的竞赛,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之间各自安排,发挥创造力,进行探究性学习,积累探究性学习的经验,并进行自我评价。最后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选,选出表演优秀的小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集体的合作,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在不断的练习中,对课文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时,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在综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进步,不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五、 开展审美教育,延伸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就能让学生对于课文蕴含的各种意境深入理解,所以教师对小学生德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以及诗歌的理解能力,获得对世界的美的感知,学会欣赏。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制订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达到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美的教育,延伸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妥善处理复杂冗长的语文语言,结合教学过程,采取简短精练的语言点拨学生思维,诱发学生进行想象,感悟语文课文教育意境之美。总的来说,审美教育过程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习《日月潭》一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日月潭之美,充分认识到尊重大自然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可以为学生描绘一幅幅自然景致的优美画卷,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引领学生进入这美丽的画境之中,从而产生对日月潭美的向往,感受作者表达的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赞美之情。在美的熏陶中,获得德育感知,同时感悟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延伸小学语文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六、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助于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工作,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颖.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177.
  [2]王忠伟.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2):162.
  作者简介:
  李楠,江苏省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多孩子不再懂得敬老尊贤、尊师重道。在小学着手思想教育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
摘 要:以“乡村产业”为关键词,对2010—2019年CNKI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乡村产业”发展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综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呈现“乡村产业”研究与发展的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结果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精准扶贫、发展模式等是研究热点,劳动者、产业生态化、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融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挖空心思”去指导学生书写的“声情并茂”,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古诗因其
初中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除了学习基本汉字,更重要的是开启阅读、写作之旅,并且能独立完成。课堂授课主要是分析课文,而课堂时间有限,在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课外阅读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阅读要领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本文通过三方面分析,强调课外阅读对小学写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小学写作  一、 引言  课外阅读是对课上学习的阅读思路的巩固与加深,学会自主阅读,提
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且常常与“表现手法”、“表达特色”等词语混用,让学生难以把握。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教师有必要在对相关考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学
摘 要:基于2011~2017年31个典型矿业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添加时间虚拟变量的STIRPAT模型进行面板回归,对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矿产开采规模是矿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驱动力;从时间虚拟变量上看,2017年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对矿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有抑制作用;从交叉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矿产开发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源依赖度对矿业城市工业
摘要: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很强,不仅能够传递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能融入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班主任可以巧妙借助语文学习,创新管理方法,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构建良性的心理需求,促使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中。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创新管理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纪律性不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加强小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