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技能应用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开设。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计算机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课的内容大多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为了能体现该课程的特点,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多数计算机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贯穿课堂教学。同时,合作学习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时而生。
  
  二、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来看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存在差别,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相当熟练,常用计算机上网、玩游戏,有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而且,从学生的身心状况来看,中职学校学生多是未考上高中或者想学一技之长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过渡时间,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情绪波动较大,学习自控能力较弱。通过精心设计任务,营造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探究意识。在非智力因素被激活的情况下,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都极其活跃,特别有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2.从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来看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和职业性都非常强的課程,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与练习才可能学好它,而这多数是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来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
  3.从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来看
  传统说教式的操作练习不能很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教学吸纳了“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采用任务引导的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既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同学的真才实干,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施的策略分析
  1.分组得当
  有效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关键。在分组时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层次差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异,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在各组,通过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每一名学生以成就感。避免因各组学生知识、能力分布不均造成个别组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2.任务设计合理
  合理地设计任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但好奇心及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可行性、实用性,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设计的任务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要难易得当,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既要保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时,获得知识,同时又要为学生合作、才能、特长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以我校2009级计算机专业二班学生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部分为例,教师设计了完成北京、天津、大连和重庆4个地区的旅游景点和本地特产的演示文稿制作的任务。设计的任务既贴近生活实际,展示旅游景点和特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9级计算机专业二班共有学生32人,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8人。教师指导每组中的学生分别完成资料搜索、资料分类、幻灯片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和幻灯片制作几部分内容,学生分别完成本组内相应的任务。
  3.主导—主体模式的运用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学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名引导者和评价者,既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任务引导,又要做好督查工作,防止在完成任务时,差生旁观,优生“独揽”。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记录,作为后期评价依据,防止部分差生在小组合作中依靠本组其他学生,不独立承担相应的任务。
  4.多重的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四部分。还是以上文中提到的4个地区的旅游景点和本地特产的演示文稿为例,当各组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时,学生对各组完成的成果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通过对比,能从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组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不足;再通过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互评,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由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分析之前几种评价中的优缺点,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将以前所学内容做出归纳与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样经过多重的学习效果评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在学习Powerpoint2003的内容时,面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以唐装为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服饰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演示文稿。而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则以“车世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品牌的汽车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来完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实践证明:该学习方式对课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于高中生较短的中职生来说,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至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斌.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1
  [2] 宋国明.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4,16
  [3] 贺斌,夏燕.基于问题的小课题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其他文献
数学交流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能力之一,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堂中的数学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切入问题的本质以澄清模糊的认知。因此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情况,对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也能为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数学交流提供事实依据。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了以学科性和互动性为特点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分析
政府绩效考核是政府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通过绩效考核,政府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行政效能。对干部的绩效考核是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
国外有人断言:未来全球只需要三所大学——哈佛、耶鲁和牛津,互联网将会“消灭”大多数学校与平庸的教师。那么,2030年职业教育还需要学校吗?上世纪伊凡·伊里奇等社会学家的“非
报纸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蛋白CLDNs在结直肠癌等多种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影响肿瘤的增殖能力。作为紧密连接蛋白CLDNs家族成员之一,Claudin-6(CLDN6)包含一个氨基末端、一个羧基末端和两个胞外环结构。CLDN6羧基末端的PDZ结合基序可与含PDZ结构域的信号蛋白(如ZO-1等)结合,参与信号传递过程,从而在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中发
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数据库数据,分析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不合理用药现状,强调合理用药、开展药物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