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方法:认真做好术前 、术中和术后护理的健康指导 结果: 100例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后,95 例取得较好效果,3例效果不明显,2例无效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微创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是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射频热凝靶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以25-55岁为多发年龄,因手机、电脑电子产品的普及及办公一族的不正常姿势均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临床上追求安全、 有效、 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的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科于2013年开始采用射频微创介入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自2013 年5 月至2014 年 12月共收治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男60例,女40例;年龄28-60岁;病程3-10年,患者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为腰痛并向一侧或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部分有不同程度腰部活动受限,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其中L3-L4椎间隙,有30例,L4-L5椎间隙有50例,L5-S1 有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术前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原理 ,大致过程效果及安全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让患者了解该治疗的优越性:整个治疗过程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过程是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阻抗测定;直接作用在病变的椎间盘上,数据精确到1mm以下,不会伤及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及神经;射频温度可调控,确保了治疗前后的安全,不感染,不存在热损伤;微创,无痛苦,穿刺针仅有0.7毫米(和针灸针一样细);不开刀,无出血,术后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危险小,恢复快。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解除焦虑恐惧 抑郁情绪,由被动变为主动配合微创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术前查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 、血糖、 尿常规、 心电图、 术前一天洗澡或清洁备皮区域皮肤及健侧下肢小腿皮肤便于粘贴电极板。前往CT室前穿刺留置针和更换手术衣。予以安慰和鼓励,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2.1.2.1轴线翻身指导:首先使患者双腿屈曲,协助其将身体移向对侧,近侧腿伸直,对侧手臂放于胸前,使肩、腰、髋在一条直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抬臀使臀部后移45度以放松腰部。
2.1.2.2排便指导: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治疗后卧床的需要,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勿食产气食物(如牛奶和豆制品),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引起椎管内压力增高,下床大便时,应戴腰围,以卧床休息为主。
2.1.2.3腰围佩戴指导:对腰椎具有良好的制动及保护作用。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
2.1.2.4手术体位指导:首先俯卧位,胸部、腹部、双下肢各垫一个软枕,下颌贴近CT床前端的凹槽处,双上肢自然放松环保凹槽处。
2.2術中护理
患者进入 CT室后给予安慰、关心,消除紧张情绪,给予指脉氧监测和监测血压,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胸部、腹部、双下肢各垫一个软枕,四肢舒适体位 协助患者取好卧位,按常规消毒铺巾,确保手术在严密的无菌操作下进行,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配合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MRI或CT 等影像学资料,在CT准确定位下,准备无菌物品,射频包 射频针,常规消毒,并吿知患者术中有麻触电感应告诉医生, 医生穿刺成功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避免损伤神经。测试完毕后根据医嘱进行连续射频热凝,温度从50度开始,最高可达95度,大约3分钟。神经根不会产生不可逆损伤,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肌力情况,术毕按压针眼 ,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针眼。
2.3术后护理
2.3.1患者术毕回病房的护理:虽局部麻醉,但穿刺针多穿过硬脊膜,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3天,以减少脑脊液外漏,避免头痛头晕的发生。3 天后根据患者情况可戴腰围下床适当活动。
2.3.2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24小时,一周内尽量不要洗澡,防止针眼处感染;观察敷料有无渗湿,局部穿刺点及皮肤有无红肿 疼痛等局部炎症反应;注意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等, 腰痛程度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予及时处理,24小时后撤去敷料。
2.3.3饮食护理;术后饮食无特殊禁忌,术后即可进食,多食高蛋白 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3.4微创治疗后配合理疗,如高频和蜡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水肿消退,解善神经供血,松弛肌肉痉挛,解除疼痛。
3康复计划:
3.1术后1-3天的腰背肌康复锻炼指导: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好的疗效不仅来自手术,术后的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指导如何功能锻炼。1)脚拇指背伸康复训练(术后第l天):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让患者脚拇指尽力上翘(背伸)到极点的同时、连做10个动作,每日两次。2)踝关节背伸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仰卧位,助手按住患肢的膝关节,让患者的脚用力往上钩(背伸)到极点,坚持3—5秒,再重复,连续做10个动作。3)直腿抬高康复训练(术后第3天):仰卧位,让患者翘脚拇指,再勾脚(即1、2同时做),将腿绷直了,慢慢抬高,到有酸痛不适感时,坚持3—5秒,慢慢放下,再重复,连续做10个动作(可双下肢交替进行),主要防止神经根粘连。4)膝关节屈伸运动:取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一侧下肢屈曲,脚贴于床面,向上用力;对侧伸直;然后伸直下肢,脚贴于床面增加阻力,缓慢伸直。5)股神经康复训练:俯卧位,身体自然放松,两下肢伸直,先抬健侧下肢至最高点,坚持3~5秒,慢慢放下,再抬患侧下肢至最高点,坚持3—5秒,慢慢放下,如此交替,各重复l0次。 3.2术后下床活动指导:嘱患者轴线翻身至俯卧位(询问有无不适),双膝跪起(询问有无不适),佩戴腰围,退到床沿,穿上鞋子慢慢站起(询问有无不适),协助患者床边走动。告知其尽量减少坐站姿势,需要坐位时,采用有后靠背的椅子,背后垫靠垫,双膝关节屈曲90°,防止双下肢悬垂,以减少腰部负重。走路时挺胸抬头,腰部放松,告知其上厕所时需要采取坐便。勿长时间佩戴腰围,防止腰肌萎缩。
3.3睡硬板床,保持正确坐、卧、立、行走姿势,避免过度坐站及行走;避免腰部扭曲负重,要注意腰部保暖;纠正不良姿势,使其认识到身体姿势不良易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源[2];正确佩戴腰围,时间不超过3个月,保护脊柱的稳定性;禁止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面上物品应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缓慢;部分患者2周后恢复轻体力工作;应循序渐进的腰背肌锻炼,部分患者可恢复重体力劳动。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宜食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
4体会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大致有保守微创以及手术等多种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安全、 有效、 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及费用适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重视和接受,采用射频所独具的神经系统的精确鉴别和刺激功能,能测到治疗范围1cm以内的神经,并精确到分辨出运动神经还是感觉神经,其准确度該设备所独具有的阻抗显示功能,能分辨出髓核纤维环钙化点,骨质和血管,并用音调和数字准确显示,确保了治疗的准确和安全.射频仪可任意调节温度,误差在1摄氏度以下,确保了治疗前后的安全,不感染,不存在热损伤,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将射频电流直接作用于突出部位,消融部分髓核组织,使突出的髓核体积缩小回缩,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微创手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将直接关系到病员康复。通过术后制定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计划并指导督促患者认真执行是术后护理的重点,而向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术后必不可少的通过切实有效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54
[2]李俊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J].临床医学,2003,23(8):64
[3]陈晓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26卷第1期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方法:认真做好术前 、术中和术后护理的健康指导 结果: 100例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后,95 例取得较好效果,3例效果不明显,2例无效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微创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是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射频热凝靶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以25-55岁为多发年龄,因手机、电脑电子产品的普及及办公一族的不正常姿势均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临床上追求安全、 有效、 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的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科于2013年开始采用射频微创介入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自2013 年5 月至2014 年 12月共收治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男60例,女40例;年龄28-60岁;病程3-10年,患者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为腰痛并向一侧或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部分有不同程度腰部活动受限,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其中L3-L4椎间隙,有30例,L4-L5椎间隙有50例,L5-S1 有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术前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原理 ,大致过程效果及安全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让患者了解该治疗的优越性:整个治疗过程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过程是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阻抗测定;直接作用在病变的椎间盘上,数据精确到1mm以下,不会伤及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及神经;射频温度可调控,确保了治疗前后的安全,不感染,不存在热损伤;微创,无痛苦,穿刺针仅有0.7毫米(和针灸针一样细);不开刀,无出血,术后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危险小,恢复快。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解除焦虑恐惧 抑郁情绪,由被动变为主动配合微创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术前查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 、血糖、 尿常规、 心电图、 术前一天洗澡或清洁备皮区域皮肤及健侧下肢小腿皮肤便于粘贴电极板。前往CT室前穿刺留置针和更换手术衣。予以安慰和鼓励,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2.1.2.1轴线翻身指导:首先使患者双腿屈曲,协助其将身体移向对侧,近侧腿伸直,对侧手臂放于胸前,使肩、腰、髋在一条直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抬臀使臀部后移45度以放松腰部。
2.1.2.2排便指导: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治疗后卧床的需要,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勿食产气食物(如牛奶和豆制品),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引起椎管内压力增高,下床大便时,应戴腰围,以卧床休息为主。
2.1.2.3腰围佩戴指导:对腰椎具有良好的制动及保护作用。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
2.1.2.4手术体位指导:首先俯卧位,胸部、腹部、双下肢各垫一个软枕,下颌贴近CT床前端的凹槽处,双上肢自然放松环保凹槽处。
2.2術中护理
患者进入 CT室后给予安慰、关心,消除紧张情绪,给予指脉氧监测和监测血压,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胸部、腹部、双下肢各垫一个软枕,四肢舒适体位 协助患者取好卧位,按常规消毒铺巾,确保手术在严密的无菌操作下进行,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配合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MRI或CT 等影像学资料,在CT准确定位下,准备无菌物品,射频包 射频针,常规消毒,并吿知患者术中有麻触电感应告诉医生, 医生穿刺成功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避免损伤神经。测试完毕后根据医嘱进行连续射频热凝,温度从50度开始,最高可达95度,大约3分钟。神经根不会产生不可逆损伤,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肌力情况,术毕按压针眼 ,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针眼。
2.3术后护理
2.3.1患者术毕回病房的护理:虽局部麻醉,但穿刺针多穿过硬脊膜,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3天,以减少脑脊液外漏,避免头痛头晕的发生。3 天后根据患者情况可戴腰围下床适当活动。
2.3.2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24小时,一周内尽量不要洗澡,防止针眼处感染;观察敷料有无渗湿,局部穿刺点及皮肤有无红肿 疼痛等局部炎症反应;注意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等, 腰痛程度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予及时处理,24小时后撤去敷料。
2.3.3饮食护理;术后饮食无特殊禁忌,术后即可进食,多食高蛋白 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3.4微创治疗后配合理疗,如高频和蜡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水肿消退,解善神经供血,松弛肌肉痉挛,解除疼痛。
3康复计划:
3.1术后1-3天的腰背肌康复锻炼指导: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好的疗效不仅来自手术,术后的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指导如何功能锻炼。1)脚拇指背伸康复训练(术后第l天):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让患者脚拇指尽力上翘(背伸)到极点的同时、连做10个动作,每日两次。2)踝关节背伸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仰卧位,助手按住患肢的膝关节,让患者的脚用力往上钩(背伸)到极点,坚持3—5秒,再重复,连续做10个动作。3)直腿抬高康复训练(术后第3天):仰卧位,让患者翘脚拇指,再勾脚(即1、2同时做),将腿绷直了,慢慢抬高,到有酸痛不适感时,坚持3—5秒,慢慢放下,再重复,连续做10个动作(可双下肢交替进行),主要防止神经根粘连。4)膝关节屈伸运动:取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一侧下肢屈曲,脚贴于床面,向上用力;对侧伸直;然后伸直下肢,脚贴于床面增加阻力,缓慢伸直。5)股神经康复训练:俯卧位,身体自然放松,两下肢伸直,先抬健侧下肢至最高点,坚持3~5秒,慢慢放下,再抬患侧下肢至最高点,坚持3—5秒,慢慢放下,如此交替,各重复l0次。 3.2术后下床活动指导:嘱患者轴线翻身至俯卧位(询问有无不适),双膝跪起(询问有无不适),佩戴腰围,退到床沿,穿上鞋子慢慢站起(询问有无不适),协助患者床边走动。告知其尽量减少坐站姿势,需要坐位时,采用有后靠背的椅子,背后垫靠垫,双膝关节屈曲90°,防止双下肢悬垂,以减少腰部负重。走路时挺胸抬头,腰部放松,告知其上厕所时需要采取坐便。勿长时间佩戴腰围,防止腰肌萎缩。
3.3睡硬板床,保持正确坐、卧、立、行走姿势,避免过度坐站及行走;避免腰部扭曲负重,要注意腰部保暖;纠正不良姿势,使其认识到身体姿势不良易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源[2];正确佩戴腰围,时间不超过3个月,保护脊柱的稳定性;禁止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面上物品应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缓慢;部分患者2周后恢复轻体力工作;应循序渐进的腰背肌锻炼,部分患者可恢复重体力劳动。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宜食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
4体会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大致有保守微创以及手术等多种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安全、 有效、 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及费用适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重视和接受,采用射频所独具的神经系统的精确鉴别和刺激功能,能测到治疗范围1cm以内的神经,并精确到分辨出运动神经还是感觉神经,其准确度該设备所独具有的阻抗显示功能,能分辨出髓核纤维环钙化点,骨质和血管,并用音调和数字准确显示,确保了治疗的准确和安全.射频仪可任意调节温度,误差在1摄氏度以下,确保了治疗前后的安全,不感染,不存在热损伤,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将射频电流直接作用于突出部位,消融部分髓核组织,使突出的髓核体积缩小回缩,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微创手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将直接关系到病员康复。通过术后制定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计划并指导督促患者认真执行是术后护理的重点,而向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术后必不可少的通过切实有效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54
[2]李俊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J].临床医学,2003,23(8):64
[3]陈晓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2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