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姥爷的诗教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古诗情有独钟。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高潮中,我随着知青队伍浩浩荡荡开赴农村,在生产队的大炕上,打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啃起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1998年,应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邀请,我给少年儿童写了一本通俗读物——《家长教孩子学古诗》。
  我对古诗教学情有独钟。
  在30年的教研员生涯中,我听过上千节语文课,其中不乏精彩的古诗教学。我耳听,眼观,体察,脑思,手记,对个中三昧悉心琢磨,有时不免为那摄魂勾魄的教学艺术所倾倒。期间,我也照葫芦画瓢上过一些古诗课,觉得领着孩子吟诵古诗,口有余香,心有光明。
  我对古诗教学研究情有独钟。
  进入不惑之年以后,我常常有感而言,有积而发,有思而作,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过一些言论,也做过一点教改实验。2001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一本专著——《小学古诗教学理论与实践》。
  我之所以对古诗、古诗教学、古诗教学研究情有独钟,均源于早些年间四姥爷对我的启蒙指点。
  四姥爷家同我婶母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婶母称他四叔,论起来,我当然叫他四姥爷了。
  据说,四姥爷祖籍在钟灵毓秀的安徽歙县,他与陶行知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徽州的山川风物、粉墙黛瓦是他学童时饱览的第一卷书。四姥爷年轻的时候,教过书,当过校监,爱国忧民,固穷自守,不失寸步。后来他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流亡东北。解放初期他落脚双鸭山,过上了“一窗疏竹,两袖清风,几卷书本,万壑雨润”的赋闲生活。
  四姥爷号称“诗癫”。他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不同,李诗飘然不群,杜诗沉郁顿挫。四姥爷一生不写诗,却爱读诗,赏诗,教诗,他的身上流淌着诗文化的精神血液。
  1957年,我10歲,在双鸭山读小学,常与四姥爷见面。
  记得有一天,大概是清明节前夕,我在街上碰见了四姥爷。那天,整个山城都笼罩在近乎雾的蒙蒙细雨之中,轻细的雨点吻在我的手背上、脸上,凉极了。令人奇怪的是,六七十岁的四姥爷,既没穿雨衣,又没打雨伞,手里拎着一个空瓶子,径直地向我走来。
  他沉静地问道:“孩子,哪里有卖酒的地方?”当时我想,可能四姥爷冷了,想喝点酒暖暖身子,或许是累了,想找个酒店歇歇脚。于是,我用手指了指前方说:“四姥爷,您顺着我的手儿瞧,那边就有个小酒馆。”四姥爷听罢用皖南普通话大声吟诵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知为什么,杜牧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小诗,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清明节那天,我学着四姥爷的样子,手里拎着酒瓶子,在屋里踱来踱去,口中念念有词“清明时节雨纷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后来我才懂得,四姥爷旅居在外,思念亲人,惆怅苦闷,难以自禁,想借酒消愁。我呢,学的只是皮毛,不过是插科打诨而已。
  还有一次,四姥爷带我去秋游。山间,一条石块铺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山的远处,在那白云飘浮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那经过霜打的枫树如丹似霞,美丽极了。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欣赏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色。
  四姥爷以他一贯沉静的语调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一千多年前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叫《山行》,这位诗人叫杜牧。”
  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这时,四姥爷站在一块山石上,面对满山红叶抑扬顿挫地念出4句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茫然地摇摇头。
  “就是现在的景色啊!诗的前两句中‘远’‘斜’二字,写出山势的高峻,‘白云生处’不但加深了这种高峻的印象,还给人一种幽远飘渺的感觉。诗的三、四句用夕阳中枫树秋色和二月的花朵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歌颂了瑰丽的秋天,体现出一种勃发向上的精神。”
  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在琢磨,年幼的我尚未入道语文,怎么也想象不到一位一千多年前的诗人,能为一千多年后的我们留下如此美丽的诗句;也没想到,四姥爷在我纯净空廓的心灵里,撒播下如此神奇的诗歌种子。从“诗言志”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从“诗成泣鬼神”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得到文脉传承,一路走来,气象万千。“不读诗,无以言”,跟四姥爷学诗,确是一种幸福。
  我从小智力平平,生性顽皮,不爱学习,但非常喜欢听四姥爷赏析古诗。四老爷的古诗赏析,不管你懂不懂,甚至连看也不看你一眼,只管自个儿摇头晃脑,高声吟哦,还要不断地赞叹“神来之笔,弦外之音”!四姥爷常说,我国是一个美丽的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民族精神铸成的民族瑰宝。在浩浩汤汤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这一篇篇经典绝妙的诗文佳作无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只有通过读,才能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只有通过读,才能把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心中活的语言。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往事历历。四姥爷教我学古诗,让我朝吟暮赏,日熏月陶,怡然自得。我本想拥有一缕春风,却得到了一个春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上了老师,四姥爷的教泽在我身上绵延下来。我教古诗喜欢引导学生读、诵、吟,让古诗那铿锵裂帛的节奏,汇聚成一种使人流连忘返的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对诗的通灵感悟。每当我踏着铃声,步入教室,看见孩子们在入情入境地背诵古诗,真让人惬意。那美妙的童音如云雀窜天,溪泉撞石,像一股清风,一下子拂开了我的心扉。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课堂景象,怎能不让人赞叹。
  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前几天,我到一所书卷飘香、文气淳厚的学校听课,顺道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顿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40多本书来,林林总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诵读得到如此重视,令人振奋。
  中国语文独立设科已经百余年了,百余年来,跌跌撞撞,屡受指斥,论辩不断,究其归因就是悖逆传统,舍本逐末。如今,从品民族情韵、诵古典诗词的国学热中,我看到了母语教育的希望。时间的跨度显示了历史的厚重,空间的远度昭示了世间的广袤,这才是教育本应的真义。
  四姥爷无疾而终。他一辈子没害过病,生活有规律。那天,他还高高兴兴和一家人共进午餐,然后独自回房休息。直至到了点还没起床,媳妇进房探望,他已经一暝不醒,时年百岁。
  那些伴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课本,早已去如春梦了无痕,一本也没有了,但是四姥爷的诗教却像一盏灯,一直照在我的心里,从来不曾熄灭过。如今,我也满头白发,还在昏灯之下,追忆着,沉思着,有如山谷中的泉水,这情感是永远流不尽的。
  人生在世,得四姥爷如此,夫复何求!
  责任编辑赵霭雯
  (投稿邮箱:zaw@gdjy.cn)
其他文献
增强现实技术致力于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在虚拟物体与现实场景叠合中,需要考虑两者在融合中的空间几何及外观一致性问题,这些视觉一致性问题是增强现实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的难点问题。传统视觉一致性问题的研究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依赖辅助设备,应用具有局限性,算法过于复杂,影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实一致性问题,探索有效的几何一致性策略及光照一致性机制。首先,论文研
跨境电商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发展动力与潜力巨大,而制造业产业集群由于产业同构、创新不足、处于价值链低端等弊端的凸显,对外贸易优势逐渐下降,突破困境实现转型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特定学科内容的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有效融合,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不同类型高中化学教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下的PCK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这一主题下PCK的不同,并有针对性地对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其更快地向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发展。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明确新手教
近几年以来,随着汉语在世界众多语言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目前正在学习汉语的以及对汉语具有潜在学习需求的孟加拉国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汉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孟加拉学生来说,是学习之路上最大的障碍。“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是一个亟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人在借鉴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有机地结合了趣味性原则,提出了三种适合成人零起点学生的汉字趣味性讲解方法和练习方法。一方面试图解决孟加拉学生在汉字学习
近些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加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们的教育意识也得到了巨大的飞跃,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子女教育的话题。伴随着出国留学人员的逐年递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农业种植技术方面变得更加成熟。可以通过施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现在无论是化肥供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推销他们
综述了CBF转录因子研究进展,介绍了CBF转录因子的分离鉴定、表达、结构特点以及其在植物抗寒性中的作用机制。
超高压加工是一项较为柔和的非热物理处理技术,可瞬时、均匀地作用于样品。超高压处理会引起淀粉的凝胶化和蛋白质变性,目前关于超高压对小麦面团影响的研究较少,但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