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14-01
每年新学期开学前,都会收到领导、同事与亲戚朋友打的招呼,要求在排座位时给班上有些同学以特别照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座位,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思,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托的关系都托了。但是,班上有近一半学生托人说情要求照顾,班主任哪怕绞尽脑汁,依然免不了顾此失彼。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觉得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有一定的讲究,如果班主任老师了解学生的需求,给他们安排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是大有稗益的。让每个同学都能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听课、学习、成长,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不懈追求。
座位安排对班级的气氛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到底该如何安排学生的座位呢?我调查了一些班主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看法:一些认为应纯粹按高矮,除非特殊原因另外安排,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一些认为应适当照顾优秀生,其余考虑高矮、男女等因素,保证课堂有较好的气氛;一些认为将应优生与后进生搭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其中有一位班主任说应将优生放在后几排,而将平庸的学生放在前面一些,因为优生学习较主动,后进生学习被动,需要老师多关注。
以上这些老师的做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存在着局限性。
1.这些座位是老师安排给学生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动的心理,坐在好位置不认为自己的位置好,或者是觉得自己应该坐在这里,根本不领老师的情,坐在角落偏远的位置的,就会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从而自暴自弃。
2.在座位安排上优差搭配,在低年级的时候或许有用,因为所学知识简单,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充当学习差同学的老师,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业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时候再优差搭配,他们之间缺乏学习上的交流和互动,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如何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呢?我是不是该作一些反思,找出一个好的办法。晚上在家里,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的一个事例引起了我的注意: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了当时世界上罕见的特大型公园——美国迪斯尼乐园,就在这个公园主体工程竣工之际,格罗培斯却为了连接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径费尽了心思。后来,他从法国一处向游客开放的葡萄园让游客在园中任意走动,随意采摘中获得启示,立即通知乐园的负责人:“在乐园的空地上撒上草籽,乐园提前开放。”就这样,在景点与景点之间,游人随意踩出了一条条小路,游人不常走的地方长出了小草。第二年,格罗培斯依照游人踩出的小路,设计出了景点之间的道路。他的这个设计获得了1971年园艺艺术最佳设计奖。格罗培斯这极富匠心的杰作之所以能够夺魁关键在于设计者心中有“游客”,在于他乐于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游客,对游客的充分尊重。而游人们踩出的一条条小路,那是人们充满个性的自主“选择”,其科学性即表现在与人的需求的自然贴合上,其合理性表现为对自主选择的高度尊重上。由此,我想:我们在排列学生座位时,老师是不是有点拉郎配,滥用了自己的权力。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选择同桌的权利交给学生。对,就这么办。第二天,我把这个决定一宣布,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一些同学马上眉目传情,互相约定。在安静下来之后,我说:“同学们,选择权交给了你们,你们就要珍惜它,要慎重选择。在选择时,你应考虑,我的选择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班级有什么影响,我能为我的同桌做些什么?”同学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一会儿,班长站了起来,说:“我想和周林(成绩很差)坐在一起,因为我们是邻居,可以一道来,一道走。我还可以帮他提高成绩。”王艳选择了张鹏,因为他们是表姐弟……就这样,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同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不但没有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同学之间也更团结了,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
选择好了同桌,再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选择座次呢?教室里学生公认的好座位就那么几个,如果大家都选这些怎么办?我是这么做的:
1.开始时,不给学生排固定的座位,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坐哪就坐哪。因为新学期开始,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陌生的,大部分学生都想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的印象,所以这个办法在短时间内还是可行的。
2.班级工作正常化之后,我会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课内课后纪律的遵守、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保持、音体美课堂中的成绩、助人为乐的事迹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表现按A、B、C、D、E五个等级进行评定。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桌、自主选择座次后师生都受益匪浅。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我们自己选座位的依据是学生的班级量化考核成绩,而这份量化成绩是由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组成,不是单纯的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像以前,学习好的学生就可以占据好位置,从而也增强了部分学习不是很好,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自信。
2.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表现的主动性。
按自己选择的座位坐好后,老师和学生从座位上一看就知道每个学生这月的表现,不再像以前班级量化成绩名存实无,任课老师不知道,学生装糊涂。这样,这个月没有坐到好位置的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从而在下个月好好表现。(当然,安静的角落也会有优秀的学生喜欢选择那是例外)
3.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有些班主任给同学换座位的频率太低,一学期换一次或更少,换时可能也是个别调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全班几十名同学,因为座位的原因可能造成只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来往过多,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话,或只是点头之交,那对于他在班级的活动能力就大有影响。我们班的座位是一月一换,不断变化的环境让他们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打交道,增强和他人的相处能力和合作关系,我认为是青少年时期健全个性形成的必要因素。
4.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座位是自己选择的,同桌、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是自己要好的朋友,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的讨论、交流,非常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5.有利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自从我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座位以来,任课老师都普遍反映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举行公开课都乐于选我们班。
当然,学生自主选座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做好“宏观调控”,避免出现上课好玩的、自我控制力差的同学凑在一起影响学习的情况。对于连续几个月量化成绩低,选不到好座位的同学,要及时地沟通、谈话,以防止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有积极上进的动力和信心。
每年新学期开学前,都会收到领导、同事与亲戚朋友打的招呼,要求在排座位时给班上有些同学以特别照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座位,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思,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托的关系都托了。但是,班上有近一半学生托人说情要求照顾,班主任哪怕绞尽脑汁,依然免不了顾此失彼。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觉得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有一定的讲究,如果班主任老师了解学生的需求,给他们安排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是大有稗益的。让每个同学都能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听课、学习、成长,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不懈追求。
座位安排对班级的气氛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到底该如何安排学生的座位呢?我调查了一些班主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看法:一些认为应纯粹按高矮,除非特殊原因另外安排,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一些认为应适当照顾优秀生,其余考虑高矮、男女等因素,保证课堂有较好的气氛;一些认为将应优生与后进生搭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其中有一位班主任说应将优生放在后几排,而将平庸的学生放在前面一些,因为优生学习较主动,后进生学习被动,需要老师多关注。
以上这些老师的做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存在着局限性。
1.这些座位是老师安排给学生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动的心理,坐在好位置不认为自己的位置好,或者是觉得自己应该坐在这里,根本不领老师的情,坐在角落偏远的位置的,就会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从而自暴自弃。
2.在座位安排上优差搭配,在低年级的时候或许有用,因为所学知识简单,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充当学习差同学的老师,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业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时候再优差搭配,他们之间缺乏学习上的交流和互动,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如何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呢?我是不是该作一些反思,找出一个好的办法。晚上在家里,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的一个事例引起了我的注意: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了当时世界上罕见的特大型公园——美国迪斯尼乐园,就在这个公园主体工程竣工之际,格罗培斯却为了连接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径费尽了心思。后来,他从法国一处向游客开放的葡萄园让游客在园中任意走动,随意采摘中获得启示,立即通知乐园的负责人:“在乐园的空地上撒上草籽,乐园提前开放。”就这样,在景点与景点之间,游人随意踩出了一条条小路,游人不常走的地方长出了小草。第二年,格罗培斯依照游人踩出的小路,设计出了景点之间的道路。他的这个设计获得了1971年园艺艺术最佳设计奖。格罗培斯这极富匠心的杰作之所以能够夺魁关键在于设计者心中有“游客”,在于他乐于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游客,对游客的充分尊重。而游人们踩出的一条条小路,那是人们充满个性的自主“选择”,其科学性即表现在与人的需求的自然贴合上,其合理性表现为对自主选择的高度尊重上。由此,我想:我们在排列学生座位时,老师是不是有点拉郎配,滥用了自己的权力。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选择同桌的权利交给学生。对,就这么办。第二天,我把这个决定一宣布,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一些同学马上眉目传情,互相约定。在安静下来之后,我说:“同学们,选择权交给了你们,你们就要珍惜它,要慎重选择。在选择时,你应考虑,我的选择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班级有什么影响,我能为我的同桌做些什么?”同学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一会儿,班长站了起来,说:“我想和周林(成绩很差)坐在一起,因为我们是邻居,可以一道来,一道走。我还可以帮他提高成绩。”王艳选择了张鹏,因为他们是表姐弟……就这样,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同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不但没有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同学之间也更团结了,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
选择好了同桌,再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选择座次呢?教室里学生公认的好座位就那么几个,如果大家都选这些怎么办?我是这么做的:
1.开始时,不给学生排固定的座位,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坐哪就坐哪。因为新学期开始,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陌生的,大部分学生都想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的印象,所以这个办法在短时间内还是可行的。
2.班级工作正常化之后,我会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课内课后纪律的遵守、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保持、音体美课堂中的成绩、助人为乐的事迹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表现按A、B、C、D、E五个等级进行评定。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桌、自主选择座次后师生都受益匪浅。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我们自己选座位的依据是学生的班级量化考核成绩,而这份量化成绩是由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组成,不是单纯的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像以前,学习好的学生就可以占据好位置,从而也增强了部分学习不是很好,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自信。
2.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表现的主动性。
按自己选择的座位坐好后,老师和学生从座位上一看就知道每个学生这月的表现,不再像以前班级量化成绩名存实无,任课老师不知道,学生装糊涂。这样,这个月没有坐到好位置的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从而在下个月好好表现。(当然,安静的角落也会有优秀的学生喜欢选择那是例外)
3.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有些班主任给同学换座位的频率太低,一学期换一次或更少,换时可能也是个别调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全班几十名同学,因为座位的原因可能造成只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来往过多,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话,或只是点头之交,那对于他在班级的活动能力就大有影响。我们班的座位是一月一换,不断变化的环境让他们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打交道,增强和他人的相处能力和合作关系,我认为是青少年时期健全个性形成的必要因素。
4.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座位是自己选择的,同桌、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是自己要好的朋友,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的讨论、交流,非常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5.有利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自从我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座位以来,任课老师都普遍反映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举行公开课都乐于选我们班。
当然,学生自主选座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做好“宏观调控”,避免出现上课好玩的、自我控制力差的同学凑在一起影响学习的情况。对于连续几个月量化成绩低,选不到好座位的同学,要及时地沟通、谈话,以防止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有积极上进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