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田间防治效果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效果。[方法]对武汉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50%嘧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圃地病残体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气温、降雨量及降雨次数与该病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3种杀菌剂在该病发生流行时对其均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稀释800倍效果最好,达到64.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1 500倍的防效达到63.1%,且药后对月
其他文献
采用二步深冷浓缩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CIS-GC/MS)对北京大气中痕量烷烃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观测数据表明:日变化有双峰和三峰变化,冬、春呈现与交通高峰吻合的双峰变化,即:上午08:00点
根据龙眼生物学特性、产量和气候资料,通过平行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条件影响广西地区龙眼产量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影响广西地区龙眼产量
对2003年6月24、25日的江南北部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其结果分析。研究表明:这是一次在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及高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下,冷暖空气交汇形成梅雨锋而引发的降雨;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世界上主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障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病理学表现为:细胞外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