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校体育活动计划组织课余训练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人人参与,保证中小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尤其必要,体育教师要依据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利用体育课培养兴趣、课间操挤时间进行短时训练、大课间活动成立专项兴趣小组,见缝插针地安排课余训练,并利用周末时间安排专项训练进行整合,弥补“挤奶式”训练的不足。
  关键词: 体育兴趣 短时训练 兴趣小组 专项训练
  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日趋下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实施以来,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我校顺应时代要求,增加了体育课数量,创新了课间操,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全体师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体验运动的快乐。抓好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但现实情况是学校课程安排已满,不能抽出时间进行课余训练。因此,我依据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尝试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大课间活动,见缝插针地安排课余训练,利用周末进行整合,初见成效。
  一、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课上田径运动项目非常单调乏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消极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玩,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上课时教师适时地运用鼓励和肯定性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起他们比平常强好几倍的劲头,促使他们主动而愉快地参与活动。体育课上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多示范、多表现,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他们的练习强度和密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练习或者游戏,教师的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得他们更加喜欢参与运动,并逐渐养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
  二、课间操挤时间“短时训练”,加强素质练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我校既有小学又有中学,课间操分别做,第一节课前初中学生做操,做一遍操后还有十分钟左右,做完操正好身体活动开了,趁热打铁地练习几组蛙跳或跑几组加速跑是可行的。第一节课后等小学做操时,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再次集中特长生进行素质练习。训练跑的内容时可安排形式多样的运动,如“各种姿势起跑”、“贴烧饼”、“起跑追拍”等游戏,从而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练习掌握跑的技巧。跳高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辅助性练习,一组学生进行跳高练习,其他组学生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练习助跑踏跳摸高。可以利用松紧带代替跳高中的横杆,减少落竿拾竿的麻烦,挤出掉杆架杆的时间,增加训练的练习密度。这种“挤牛奶”式的组织形式,一般利用课间十到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学生分成几小组,选择某些专项运动项目的素质练习,为提高学生专项能力奠定基础。
  三、大课间活动时成立专项兴趣小组,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技能水平
  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方式,优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活动时间长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特长生的大课间活动以专项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使学生对某一专项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训练,甚至把这些专项活动延伸到生活中,逐渐提高这些项目的技术技能水平。体育兴趣小组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也是课余训练的方式之一,可以使学生运用体育课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某一专项技术技能的水平,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各项基本技术,在大课间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系统地训练某一专项,不但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可以熟练掌握专项技术技能。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就让他们把在兴趣小组中掌握的专项运动技能展示出来,得到同伴的赞赏会增强其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他们的优异表现也可以起到一个榜样与示范的作用,使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到课余训练中来。学生通过兴趣小活动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某项运动技术后就会信心倍增,从而对专项训练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也会有积极的影响,成为一专多能的运动员后备人才。根据县局体育竞赛计划组建学生训练梯队,利用大课间时间坚持训练,能为本校参加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准备。兴趣小组的建立健全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专项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化的训练过程,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专项能力,突出了体育特长生的优势,为特长生养成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锻炼中来。
  四、周末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弥补“挤奶式训练”的不足
  双休日有充足的时间,周末进行一次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对爱好体育的特长生们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体育教师应精心编排训练内容,尽量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穿插一些专项训练,学生因非常投入地参加游戏或比赛,会延缓疲劳的出现。灵活的组织方法会增加练习密度,激烈的比赛形式能提高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充足的练习时间使得训练比较系统化,可以弥补“挤奶式训练”的不足,对一周以来的短时训练起到整合作用,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人人参与,保证中小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尤其必要。依据学校日常工作安排,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大课间活动时间见缝插针地安排“挤奶式训练”是一种好方法,而利用双休日进行“整合式训练”使课余训练更上一层楼。刘翔的成功给国人带来了惊喜,刘翔在奥运会上的因伤退赛同样让人遗憾,我们需要更多的“刘翔”,亿万学生中就蕴藏着无数的体育后备人才,想方设法抓好学校课余训练,为国家培养更多运动员苗子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
其他文献
许多初一后进生很想提高英语成绩但又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后进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就对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教师具有爱心与耐心是转换后进生的一个前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也叫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
摘 要: 一堂课是否成功,不仅在于授课教师是否讲得清晰、完整,还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中。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学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数采用讲—听—练这一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老师讲得声嘶力竭
摘 要: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第一条。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文根据中学生兴趣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与感受,总结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形成的几方面策略。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入门教学 教学模式 评价
作者分析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文化意识渗透的有效策略问题。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ultu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听力教学,文章从做好听的准备、多听、喜听、读准语音语调、反复听写、掌握听的技巧等六个方面告诉我们怎样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听力训练 培养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要想用英语交际,首先要听懂别人讲的英语。因为,学习说话和发音都离不开听。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
摘 要: 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大项,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普遍采用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教材,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体会,总结出几点经验,以期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开展,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 高校太极拳教学 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因此,从小处讲,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从长远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应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