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题画诗写作教学探究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题画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综合了艺术与文学之美,与画、印、书相互补充,互相引申,相映成趣。古代大多数画家的作品都是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但当今能做到诗画双全的人不多。题画诗的少人问津,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通过对美术生题画诗教学进行研究,阐述题画诗的写作目的,展现写作过程,介绍写作方法,为继承这笔优秀的文化遗产做出探索。
  [关键词]美术生;题画诗;写作
  题画诗,是指画家本人或他人对画面的内容进行介绍、描述,并加以议论、抒情的诗歌的总称。它滥觞于汉代,发展于唐、五代,但这时诗歌和绘画不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彼此是分开的。一直到了宋朝,由于写意画的成熟,画上题诗之风开始兴起。到了元、明、清时代,画上题诗现象已蔚然成风,题画诗篇幅日渐增多,且佳作迭出。
  由于古代文人的积极参与,题画诗综合了文学和艺术的优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它的写作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借得丹青三分色,写就翰墨几行诗”,题画诗的写作,能使诗心和画意巧妙结合,使中国传统书画更加焕发出它独特的光彩。
  一、题画诗写作的必要性
  古代大多数画家的作品都是诗书画印浑然一体。而反观当今,能做到诗画双全的人不多。五四运动以来,以文言文为基础的写作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功利性的教育,又使人们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跟考试关系不密切的诗歌写作上。因此,诗歌的写作出现被放逐的现象,题画诗的写作更是少人问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完全有资格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但是如果缺乏文化底蕴,它会囿于一隅,前景令人担忧。因此,我国的艺术类学校应培养出能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学生。美术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国画的,学会写题画诗有用武之地,所以应该让他们继承。在当今的教育氛围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画画得不错,但古文功底没有跟上,所以几乎不会写题画诗。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开展题画诗写作的教学活动。
  二、题画诗写作的方法
  1.创设情景
  青春是一首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情感,用线条和颜料表达,就会成为一幅画;用文字来表达,就会成为一首诗。美术生丰沛的情感是非常有利于创作诗歌的,再加上学校的美术专业都会开书法课或书法选修课,这些都为学生学习题画诗写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即可。
  2.观摩学习
  在题画诗写作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观摩画作并讲解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比如立意、意象的组合、意境的生成、形式的要求、声律的限定等,让学生对诗歌创作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观摩题画诗,用多媒体呈现古代诗画结合的经典作品,介绍题画诗的发展、体例、题跋方式、字体等。
  3.具体方法
  (1)观察生活,捕捉灵感
  灵感,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能使思路豁然开朗的一种精神状态。尽管灵感来临有偶然性,但它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要使它来访的频率增大,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多吟诵经典,“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前人的题画诗,学生如果也注重吟诵经典,对它的模仿能力自然就会增强,灵感也容易产生。二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对同样的事物,粗枝大叶的人会忽视它的存在,敏锐的作家会注意到各种细节,这样更容易招致灵感的到来。三是学会感悟生活。有些学生即使观察生活了,也不会认真品味咀嚼它,这样就写不出情真意切的好诗词。教师应多加引导,让学生学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画家想象竹子时,要连着线条、颜色、阴影一起想。”由此即彼的感悟可以让创作者绘画与文学的造诣都得到提升。美术生既然能对冰冷的石膏像产生创作灵感,有什么理由对鲜活的生活报以冷漠?让学生对生活要以一双含情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善感的心去体味,会提高学生捕捉灵感的能力。有人认为,写题画诗时很难有灵感,实际上往往是他思想懒惰,不注重积累,不勤动笔的缘故。
  (2)精心构思,巧妙立意
  题画诗的构思有独特性,它需从画面出发,但是又不拘于画面,通常会加以联想和生发。只要翻阅题画诗,都会发现优秀的题画诗里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怀和志向,画家通常以他的才情和学识入画,对画外之境加以引申。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从画面内容写起,但又要由此联系生活,进行抒情议论,这样才会让画面更有内涵。
  诗歌的立意应该巧妙高洁,不能鄙陋不堪。选择的意象不可晦涩难懂,应尽量浅显可感。在对画面立意时,初学者可先从模仿前人的一般构思做起。古诗中,有一些意象都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应用这些意象,会让题画诗有古雅之气。
  (3)行文流畅,手法巧妙
  题画诗作为古诗中的一种,创作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跟写古诗方法差不多的,也要注意起承转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起承转合的手法和对仗、音韵、平仄等要求。
  诗歌写作手法与绘画手法经常是相通的,比如采用象征手法、对比与映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与渲染结合等。教师在教的时候,可以借鉴绘画手法。在这些手法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画家常用的手法。如果只是就景说景、就物言物,文章容易空泛,流于平庸。但如果画面里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那么画面就会有了灵魂,意境就会截然不同。清代诗人袁枚认为“诗有寄托便佳”,说明了托物言志的重要性。
  4.反复推敲。认真修改
  修改是写作中常被学生忽视但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贾岛的“推敲”故事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都可以看出修改的艰苦劳作。学生的题画诗也需要不断锤炼。有的需要从立意上进行修改,如:
  《月季》(原稿)
  红季展枝头,月月笑盈盈。
  引得蝶来恋,翩翩悦目图。
  《月季》(修改稿)
  朱衣金蕊宝相花,全年春色在它家。
  纵使蜂蝶不来恋,邀与冬青一处发。
  原诗只是赞美月季的美丽悦人,立意相对寻常一些。修改后,把月季样貌与品性都写了出来,并且能托物言志,歌颂了月季凌寒照开的坚贞品行。这样立意会更新颖深刻。
  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题画诗在发展中也要不断吸纳更多的支流。结合时代的活水,对题画诗就会有更灵动的继承方法。比如今天的很多摄影作品,可以算一幅幅优美的画,就可以给它配诗歌训练自己的题画诗创作水平。在发微信朋友圈时,给图片配上诗歌,既锻炼了微主写作能力,也能使微信具有诗情画意,让观者赏心悦目。
  由于文言功底不够深厚,许多创作者心生怯意,不敢大胆尝试题画诗的写作。这样不利于题画诗的继承。因此,我们可以在传承题画诗的诗心与画魂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尝试,既可以写成古体诗,也可以写成现代诗。诗可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甚至可以不拘一格。押韵上,平仄的要求太专业,对失去古音语境的习作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稍微宽泛一些,按今天的音韵来对仗。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题画诗固步自封,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题画诗的生命力才会重新焕发出光彩。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重结果胜于过程,重知识积累胜于重知识应用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则是强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通过自己的感
美术作为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理应受到重视。不过,由于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得很不够,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影响
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创设情境,
2015年是江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13年,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农村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需加大农村高中化学教师省级培训的力度;需建立以"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越来越显得单调,整齐划一,教师的个性思维被磨灭,语文教学也丧失了内在的灵魂。在丰富多变的语文课堂形式中.教师要力求体现语文真正的灵魂。资料的利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微时代.微时代的特点是追求效益,微课掀起了教育界的革命。对于新生事物,教
通过对好氧颗粒污泥中真菌的分离、纯化,得到13株丝状真菌,其中含8种酵母菌、3种霉菌和2种放线菌。进一步鉴定后,选出其中4株真菌分别接入到灭菌后的污泥消化液内,考察其对污泥消
要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根据学习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
20年前一位怀胎7个月的女护工上班时因触电造成工伤,本人虽无大碍,但孩子出生后成为三级智力残障者.工伤者当时虽向单位提出工伤及赔偿请求,没有也不可能有结果.20年后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