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人文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具备了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创造出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产品。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冷酷、片面、机械、枯燥吞噬着人的心灵,于是人们对人文主义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如今设计正处于一个关于后现代的时代,其代表思潮就是人文化的审美趋势。这一趋势是当代任何学科所共同关注的焦点,美学也不例外。审美人文化包含着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现代与传统、科学与技术等多重关系。
  关键词人文化传统美学审美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是创造美的学科,其本质是人的生存的设计。这就决定了设计必然是主体人性化的合理展开。而审美永远是艺术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属性,它引导着人们的欣赏和设计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主导了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设计和审美来讲,美学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或者首要的问题,因为我们并不要求纯粹的视觉装饰。如何把产品的外在形式和功能结合,从而超越表面的审美,或者更进一步来讲,只有从与实际环境结合的形式来考虑设计,设计才具有实际的效应,才具有文化的价值。
  
  1 我国的传统美学与人文的内在联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的贲卦象辞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表明人文与天文的相附相依。我国传统美学源远流长,其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重要体现就是人文关怀,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认为自然与人是不可分离的,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这与西方重视自然科学、高扬自然科学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
  
  2 审美、设计、人文化相结合的发展历史
  
  2.1 手工艺设计阶段
  在手工艺设计阶段,生产者、消费者与设计者同为一人或同一作坊。此时,低下的生产力与集体劳作使得生产物品完全取决于生产者的个人审美倾向。
  
  2.2 进入工业设计阶段
  随着市场的形成,人类进入工业设计阶段,工业设计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脱离出来。工具、机器、科学成了设计的主题词,“机器美学”使设计主体不再成为艺术设计的主导, “构成派”、 “风格派”、“未来主义风格”都是理性科学的一种表现,而“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唤醒了设计艺术的人文化的萌芽。
  
  2.3 后现代主义设计阶段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单纯的设计反叛,也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在审美上的颠覆,是设计人文化的回归。比如以典雅、自然、温馨、简洁享誉世界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是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人文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2.4 全球化背影下的设计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由此表现出来的是人类社会趋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可能带来的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同现象,强调美学的人文化设计肩负巨大的责任。
  
  3 人文化是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诗化肌肤
  
  设计是对人文的解读与阐释,人文是设计的灵魂,人文在设计上的表现往往通过形式表现,所以说“人文是设计的诗化肌肤”,表现为和谐设计、节制设计、艺术设计、民主设计的特点。设计关怀、人机和谐、环境和谐、使用和谐、结构和谐、资源节约、形式节制、精神和艺术化以及普遍设计、大众设计、民主设计,都是人文化的审美的表现。人文化使得文化的符号性、实用性与设计的物审美性、功用性获得了一致。如中国传统设计在文化阐释上集中体现了一种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传达,道家重自然,追形式;儒家重理性,求功利。
  
  4 美学、审美与人文的关系
  
  审美、美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是:人文是美学之魂,设计是研究人对美的需求,美学是时时处处与人紧密相联的概念。人创造了美,所以我们可以说美学是典型的人学,是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学科,离开了人文精神,美学就会仅仅停留在“物”的外观上,忽略了物背后的人、人性、人的本质力量,忘记了人文精神,这实际上是取消了美学本身。审美的运用,不应是给感官愉悦,故弄玄虚,而是让消费者从商品内外中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内蕴。审美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5 艺术设计审美的人文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和服务于人的艺术设计是人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文化,而人文化又为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养料,它能使设计变得简单而真实。所以,我们更加需要设计审美的人文化,它不但反映了功能与艺术表现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反映着人类的真情实感。它提升了人类的思想境界,是民族性的体现。
  所以,在当今设计全球化的背影下,如何获求一种既与自然生命相同又具有独特的人文特征的整体的设计,从而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单向文化抗衡,在世界设计多元化、共存化中保存身份意识,正是设计美学的可行之策。
  
  6 结语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其最高水平与主导倾向总是最集中地体现出该时代审美人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所以,当代的设计美学应以审美人文化为基本原则,找准与人文的契合点,从单纯的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上升至一种深刻的人文思想,给消费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使产品更好地为人服务。
  所以,作为当代的设计师应该尤为重视设计中的审美人文化,充分弘扬人文精神,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为自己的设计讲出一个鲜活的故事、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个深刻的回忆、一份温柔的感动,使原本冰冷的物质与人的情感交流、呼唤、共通与融合,从而使自己的设计超越物化的形式。
其他文献
摘要隨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波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见突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应结合人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全国范围内将有640万毕业生,比2008届增加50余万
摘要每个儿童都是富有个性的。养育者和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养育者对儿童始终寄予期望和热忱,并能尊重和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愿望。  关键词0-3岁儿童亲子关系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直接地影响着0-3岁儿童的身心發展和行为表现。家庭内的心理社会环境应该是充满  温暖的,养育者和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养育者对儿童始终寄
摘要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先进教育思想,以此来观照诗歌教学就能挖掘和辐射到诗歌教学更深广的价值。本文结合新课标中关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人文精神的要求,分析了诗歌教学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诗性智慧、涵养人文精神的。  关键词 新课标诗歌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1 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视知识传承的教育理念,不仅考虑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笔者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把备“教案”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在其诗作中他不仅讴歌大自然,而且表达了对人类的爱、对人性的赞美以及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康伯兰的老乞丐》这首诗是诗人将对自然之爱融入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注之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一首代表作。本文将着重探究该诗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华兹华斯人道主义思想康伯兰的老乞丐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威廉·华兹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