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新媒体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的结合程度也越来越紧密。从全国到地方,新媒体正在以狂飙突进式的发展速度进入到影视文化产业中,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模式和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在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方面给予用户良好的感官体验和互动交流,是其受宠的重要原因。当代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朝着视听及触摸感官全面融合的方向飞速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带宽的不断提高,20M光纤入户的设想将变成现实并从一线城市向全国普及。网络“点对点”传播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充分运用,使得网络存储、用户数据采集等功能应运而生。在未来一年内,虚拟现实技术将进入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便捷的网络服务。尤其是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新媒体迅速地进入到影视文化产业,与其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影视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机遇。
一、我国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对接的基本概况
新媒体技术乃至于新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还为我国的文化产业经济提供了鲜活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32亿,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有5.2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83.4%。如此惊人的数据表明,未来的新媒体平台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方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
新媒体具有受众广泛、交互性强、平民化、点对点传播等优势,我国最早诞生的视频分享网站土豆、优酷等,在2005年起步阶段主要为网络用户传播、分享自己的视频提供平台,实现了普通人拍视频给其他人看的梦想。之后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PPS影音、酷6、爱奇艺、乐视等视频网站以惊人的速度拓展出自己的生存领域。“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不仅是土豆网的核心价值,也已然成为打造“微视频”时代的源动力。正是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的融合,促成了当代人人拍视频,人人可以成为焦点的梦想变为现实。这类视频网站的生存之灵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普通人的创作欲望,使其成为全民狂欢式的舞台。
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新媒体已不再满足于“草根”的定位,期望与影视文化产业分得一杯羹。这些公司参与影视文化产业运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直接投资影视作品,作为制作方和出品方,拥有全部或一部分知识产权。这种方式对前期的策划、市场调研要求很高,它往往决定了作品最终的收视效果以及投资回报。拥有作品的知识产权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作品的播放、发行等有处置的权力,可以长期盈利。
(二)购买节目或剧作品的互联网播出权。这是目前视频网站与影视文化产业对接的主流合作方式。
(三)手机等移动媒体客户端。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都在千方百计染指移动新媒体领域。根据利用APP等应用技术,拓展其在新媒体领域的生存空间。
二、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开发新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建设新媒体平台情况
河北省内以电视台、电影院线、广播电台为主的影视文化产业主要单位,其中,河北电视台于2013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成立了河北网络电视台(域名:www.hebtv.com),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拥有粉丝384.3万,并开发了官方微信账号及手机客户端。河北电视台在百度贴吧开通了官方贴吧,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依托于河北网络电视台建立了农民网(域名:www.nongmintv.com),地市级影视机构中,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3月15日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复,成立了石家庄网络广播电视台,同年5月2日正式开播,燕赵名城网(域名www.2300sjz.com或www.sjzntv.cn)成立后,将其内嵌为网站的音视频主要播出通道。该网站也成为河北省内第一家市级新媒体电视广播播出机构。同时,燕赵名城网也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拥有粉丝6万余人。2013年1月26日,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的主导安排下,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主办的河北省新媒体创作中心成立,启动了河北省首届创新传播新媒体创意大赛。网络电视台的建立,为网民提供了一个通过互联网观看电视节目、交流观感心得、了解河北省内时政及民生新闻的渠道,也为节目重播提供了另一个平台。再加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的共同推动,让以视频内容为主的传统播出机构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2011年11月26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新媒体广播平台——河北广播网,以“台网一体”为战略,互为支持、互为补充,为受众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与此同时,电台节目的主持人纷纷开通了个人微博,节目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通过新媒体社交网络加强与听众的交流和互动。石家庄交通广播的官方微信平台成为听众交流实时交通信息、提供应急帮助或服务、交流节目心得的重要场所,已然成为节目播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和节目制作模式。
河北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近一两年内,以传统报业媒体为主力,开通了地市级的新闻网站,为本地的观众群提供新闻视频的网络播出渠道。这些地方台主要通过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努力在新媒体领域开拓自己的宣传阵地和影响力。
(二)河北省内影视文化产业新媒体建设的问题
河北省内影视文化产业在新媒体开发过程中,紧跟国家关于促进新媒体发展建设的脚步,在省一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通了网络电视台、广播网以及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了各种媒介的融合,朝着“全媒体”时代的方向大步前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较低。与如火如荼的民营视频网站相比,河北省内的各家广播电视机构的新媒体平台少人问津,网站的点击率维持在百万级,缺少更大范围的关注。河北网络电视台将河北电视台自制节目(包括省内新闻)的视频放到网站上,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设计和安排,但是其内容的影响力和平台的影响力远远低于主流门户网站。同样的视频内容,被放置到土豆、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站上,其扩散效果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些省内重点支持拍摄制作的节目或影视作品,除了在省内官方网络平台上进行播出之外,还要与规模更大的全国性视频网站联系,进行推广。这从侧面说明省内新媒体在影响力和关注度上都要稍逊一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则更少。 新媒体平台缺少用户互动体验。新媒体在技术特点上要求互动性强、操作简洁、界面清晰明快、设计风格多样、充分调动视听感官。河北省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在网页设计、手机客户端的应用体验上都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这些网站没有为用户提供下载的平台,视频内容只能在线观看,其互动体验上就下降了很多。尽管河北网络电视台对视频内容开通了评论通道,但由于平台本身缺乏影响力,应者寥寥。
网站的内容更新较慢。新媒体平台依托于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对网站内容的更新可谓是“分秒必争”。以河北省新媒体创作中心网站为例,该网站主页上的栏目只有“最新动态”和“活动专题”两个,每个栏目里也只有4-5个题目。最近更新的内容已经是本文截稿之前3个月的省内影视文化产业相关新闻。主页上展播的视频只有2个,并且是2013年的内容。河北网络电视台的页面更新速度主要依托于河北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内容和即将播出的电视剧,时政新闻是24小时更新,网络自制节目则为零。
三、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策略分析
为了加快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开局面已经形成了共识,新媒体技术对影视文化产业的贡献已经有目共睹。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只是把新媒体的技术“外壳”迅速地建立起来,却没有在数量惊人的网民群体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力,其内容和技术平台建设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怎样在新媒体技术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仍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笔者经过观察和调研,提出如下四点策略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建设,扩大影响力。相比较全国或其他省级的大型门户网站(例如湖南卫视的新媒体平台——芒果台),我省的新媒体平台在关注度上确实差距不小。这不仅仅是内容建设的问题。因为,同样的视频内容放到主流新媒体平台上就会获得超高人气的关注,说明在新媒体的技术开发过程中,平台比内容还要重要。我们应该着眼于将平台开发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充分利用“点对点”、移动客户端等网络技术对平台的各个环节加以开发并细化。例如,网页或移动客户端为热播节目提供下载方式,满足一部分用户的观看需求,对用户反馈的评论和建议进行实际的改进,增加热门话题讨论、专题网络投票、热门话题的多角度分析及评论等模块,将视音频内容嵌套入模块之中,全面提高用户的视听体验。只有把平台的内容模块细化,加深与网民的交流沟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现在我省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显得过于单一。
(二)加强传统媒体的影视节目制作能力,加大网络自制节目的份额。影视文化产业最终还是要看内容。省内传统媒体在影视节目的制作能力上还没有明显的优势,即使有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推广效果。因此,传统媒体有必要加强自身的制作能力,全面推行制播分离制度,调动民营公司的力量,全面参与节目的制作。传统媒体推出优秀的影视节目资源,再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网络上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进而提高我省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另外,我省的网络新媒体也不必单纯依靠传统媒体提供资源。加大对网络自制节目和短片的投入,也是可行的方法。目前,主流的门户网站都有自成一体的网络自制节目,例如腾讯视频的《Hi歌》、《你正常吗》,优酷的《老友记》,爱奇艺推出的《生而闪亮》等等,都深受网民欢迎。网络自制节目享有电视播出平台无法比拟的互动体验快感,网民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随时发表评论。这些网友评论通过刷屏字幕的形式直接出现在播出的界面中,具有极强的实时参与性和互动感。节目更加贴近生活,限制相对较少,因此,这已经是很多网站的“生财之道”。这种方式也可以为我所用。
(三)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内容建设。河北省内拥有多所文科类、艺术类高等学府,这些高校中不乏影视创作的爱好者,有些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准。这些极富创作力的青年学生是新媒体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对民生百态的理解和批判,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政府到高校,应当对他们加以引导,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良好而持久的平台,鼓励师生进行影视创作。河北省现有的新媒体影视网站数量已经不少,但是其内容缺乏新意,创作水平一般,更新速度也非常慢。网站的视频内容大多依靠电视媒体的资源,一些网站只是给某一次“微电影”大赛做展播,就再也没有了下文。如果将高校师生的创作纳入到这些视频网站的运营中,通过系统化权威化的比赛、投稿式播出、定向合作播出、购买播出权等方式全面扩充网站的内容量,并且对网站平台加以长期的维护和运作,相信河北省的影视文化产业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大放异彩。
(四)给予新媒体视频网站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新媒体的土壤在于广泛的平民性、草根性与互动性。目前河北省大多数的新媒体影视网站资源由政府主管并经营,其官方的背景决定了这类影视网站不可能做到以用户体验为运营目标。这类网站的视音频内容大多以民生新闻、反映官方主旋律的“微电影”为主,其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与网民的交流和互动,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在对接的过程中,理应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而由民营机构来运作新媒体平台,由影视产业机构来生产、制作节目,其平台运作方式会更加活泼、亲民,对内容加以包装或修饰,就会在网络用户群体中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总体来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快速融合的趋势已经成为现实。河北省的新媒体发展不应该固步自封,只把新媒体当做一个简单的窗口。它应该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主力军,为广大的网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性和更多选择的影视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开放的平台,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北省的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的对接,任重道远。
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在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方面给予用户良好的感官体验和互动交流,是其受宠的重要原因。当代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朝着视听及触摸感官全面融合的方向飞速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带宽的不断提高,20M光纤入户的设想将变成现实并从一线城市向全国普及。网络“点对点”传播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充分运用,使得网络存储、用户数据采集等功能应运而生。在未来一年内,虚拟现实技术将进入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便捷的网络服务。尤其是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新媒体迅速地进入到影视文化产业,与其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影视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机遇。
一、我国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对接的基本概况
新媒体技术乃至于新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还为我国的文化产业经济提供了鲜活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32亿,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有5.2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83.4%。如此惊人的数据表明,未来的新媒体平台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方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
新媒体具有受众广泛、交互性强、平民化、点对点传播等优势,我国最早诞生的视频分享网站土豆、优酷等,在2005年起步阶段主要为网络用户传播、分享自己的视频提供平台,实现了普通人拍视频给其他人看的梦想。之后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PPS影音、酷6、爱奇艺、乐视等视频网站以惊人的速度拓展出自己的生存领域。“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不仅是土豆网的核心价值,也已然成为打造“微视频”时代的源动力。正是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的融合,促成了当代人人拍视频,人人可以成为焦点的梦想变为现实。这类视频网站的生存之灵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普通人的创作欲望,使其成为全民狂欢式的舞台。
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新媒体已不再满足于“草根”的定位,期望与影视文化产业分得一杯羹。这些公司参与影视文化产业运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直接投资影视作品,作为制作方和出品方,拥有全部或一部分知识产权。这种方式对前期的策划、市场调研要求很高,它往往决定了作品最终的收视效果以及投资回报。拥有作品的知识产权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作品的播放、发行等有处置的权力,可以长期盈利。
(二)购买节目或剧作品的互联网播出权。这是目前视频网站与影视文化产业对接的主流合作方式。
(三)手机等移动媒体客户端。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都在千方百计染指移动新媒体领域。根据利用APP等应用技术,拓展其在新媒体领域的生存空间。
二、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开发新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建设新媒体平台情况
河北省内以电视台、电影院线、广播电台为主的影视文化产业主要单位,其中,河北电视台于2013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成立了河北网络电视台(域名:www.hebtv.com),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拥有粉丝384.3万,并开发了官方微信账号及手机客户端。河北电视台在百度贴吧开通了官方贴吧,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依托于河北网络电视台建立了农民网(域名:www.nongmintv.com),地市级影视机构中,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3月15日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复,成立了石家庄网络广播电视台,同年5月2日正式开播,燕赵名城网(域名www.2300sjz.com或www.sjzntv.cn)成立后,将其内嵌为网站的音视频主要播出通道。该网站也成为河北省内第一家市级新媒体电视广播播出机构。同时,燕赵名城网也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拥有粉丝6万余人。2013年1月26日,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的主导安排下,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主办的河北省新媒体创作中心成立,启动了河北省首届创新传播新媒体创意大赛。网络电视台的建立,为网民提供了一个通过互联网观看电视节目、交流观感心得、了解河北省内时政及民生新闻的渠道,也为节目重播提供了另一个平台。再加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的共同推动,让以视频内容为主的传统播出机构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2011年11月26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新媒体广播平台——河北广播网,以“台网一体”为战略,互为支持、互为补充,为受众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与此同时,电台节目的主持人纷纷开通了个人微博,节目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通过新媒体社交网络加强与听众的交流和互动。石家庄交通广播的官方微信平台成为听众交流实时交通信息、提供应急帮助或服务、交流节目心得的重要场所,已然成为节目播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和节目制作模式。
河北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近一两年内,以传统报业媒体为主力,开通了地市级的新闻网站,为本地的观众群提供新闻视频的网络播出渠道。这些地方台主要通过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努力在新媒体领域开拓自己的宣传阵地和影响力。
(二)河北省内影视文化产业新媒体建设的问题
河北省内影视文化产业在新媒体开发过程中,紧跟国家关于促进新媒体发展建设的脚步,在省一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通了网络电视台、广播网以及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了各种媒介的融合,朝着“全媒体”时代的方向大步前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较低。与如火如荼的民营视频网站相比,河北省内的各家广播电视机构的新媒体平台少人问津,网站的点击率维持在百万级,缺少更大范围的关注。河北网络电视台将河北电视台自制节目(包括省内新闻)的视频放到网站上,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设计和安排,但是其内容的影响力和平台的影响力远远低于主流门户网站。同样的视频内容,被放置到土豆、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站上,其扩散效果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些省内重点支持拍摄制作的节目或影视作品,除了在省内官方网络平台上进行播出之外,还要与规模更大的全国性视频网站联系,进行推广。这从侧面说明省内新媒体在影响力和关注度上都要稍逊一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则更少。 新媒体平台缺少用户互动体验。新媒体在技术特点上要求互动性强、操作简洁、界面清晰明快、设计风格多样、充分调动视听感官。河北省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在网页设计、手机客户端的应用体验上都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这些网站没有为用户提供下载的平台,视频内容只能在线观看,其互动体验上就下降了很多。尽管河北网络电视台对视频内容开通了评论通道,但由于平台本身缺乏影响力,应者寥寥。
网站的内容更新较慢。新媒体平台依托于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对网站内容的更新可谓是“分秒必争”。以河北省新媒体创作中心网站为例,该网站主页上的栏目只有“最新动态”和“活动专题”两个,每个栏目里也只有4-5个题目。最近更新的内容已经是本文截稿之前3个月的省内影视文化产业相关新闻。主页上展播的视频只有2个,并且是2013年的内容。河北网络电视台的页面更新速度主要依托于河北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内容和即将播出的电视剧,时政新闻是24小时更新,网络自制节目则为零。
三、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策略分析
为了加快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开局面已经形成了共识,新媒体技术对影视文化产业的贡献已经有目共睹。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只是把新媒体的技术“外壳”迅速地建立起来,却没有在数量惊人的网民群体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力,其内容和技术平台建设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怎样在新媒体技术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仍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笔者经过观察和调研,提出如下四点策略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建设,扩大影响力。相比较全国或其他省级的大型门户网站(例如湖南卫视的新媒体平台——芒果台),我省的新媒体平台在关注度上确实差距不小。这不仅仅是内容建设的问题。因为,同样的视频内容放到主流新媒体平台上就会获得超高人气的关注,说明在新媒体的技术开发过程中,平台比内容还要重要。我们应该着眼于将平台开发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充分利用“点对点”、移动客户端等网络技术对平台的各个环节加以开发并细化。例如,网页或移动客户端为热播节目提供下载方式,满足一部分用户的观看需求,对用户反馈的评论和建议进行实际的改进,增加热门话题讨论、专题网络投票、热门话题的多角度分析及评论等模块,将视音频内容嵌套入模块之中,全面提高用户的视听体验。只有把平台的内容模块细化,加深与网民的交流沟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现在我省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显得过于单一。
(二)加强传统媒体的影视节目制作能力,加大网络自制节目的份额。影视文化产业最终还是要看内容。省内传统媒体在影视节目的制作能力上还没有明显的优势,即使有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推广效果。因此,传统媒体有必要加强自身的制作能力,全面推行制播分离制度,调动民营公司的力量,全面参与节目的制作。传统媒体推出优秀的影视节目资源,再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网络上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进而提高我省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另外,我省的网络新媒体也不必单纯依靠传统媒体提供资源。加大对网络自制节目和短片的投入,也是可行的方法。目前,主流的门户网站都有自成一体的网络自制节目,例如腾讯视频的《Hi歌》、《你正常吗》,优酷的《老友记》,爱奇艺推出的《生而闪亮》等等,都深受网民欢迎。网络自制节目享有电视播出平台无法比拟的互动体验快感,网民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随时发表评论。这些网友评论通过刷屏字幕的形式直接出现在播出的界面中,具有极强的实时参与性和互动感。节目更加贴近生活,限制相对较少,因此,这已经是很多网站的“生财之道”。这种方式也可以为我所用。
(三)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内容建设。河北省内拥有多所文科类、艺术类高等学府,这些高校中不乏影视创作的爱好者,有些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准。这些极富创作力的青年学生是新媒体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对民生百态的理解和批判,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政府到高校,应当对他们加以引导,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良好而持久的平台,鼓励师生进行影视创作。河北省现有的新媒体影视网站数量已经不少,但是其内容缺乏新意,创作水平一般,更新速度也非常慢。网站的视频内容大多依靠电视媒体的资源,一些网站只是给某一次“微电影”大赛做展播,就再也没有了下文。如果将高校师生的创作纳入到这些视频网站的运营中,通过系统化权威化的比赛、投稿式播出、定向合作播出、购买播出权等方式全面扩充网站的内容量,并且对网站平台加以长期的维护和运作,相信河北省的影视文化产业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大放异彩。
(四)给予新媒体视频网站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新媒体的土壤在于广泛的平民性、草根性与互动性。目前河北省大多数的新媒体影视网站资源由政府主管并经营,其官方的背景决定了这类影视网站不可能做到以用户体验为运营目标。这类网站的视音频内容大多以民生新闻、反映官方主旋律的“微电影”为主,其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与网民的交流和互动,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在对接的过程中,理应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而由民营机构来运作新媒体平台,由影视产业机构来生产、制作节目,其平台运作方式会更加活泼、亲民,对内容加以包装或修饰,就会在网络用户群体中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总体来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快速融合的趋势已经成为现实。河北省的新媒体发展不应该固步自封,只把新媒体当做一个简单的窗口。它应该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主力军,为广大的网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性和更多选择的影视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开放的平台,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北省的新媒体与影视文化产业的对接,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