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必须有的放矢,促使学生思考。因此在教学中的提问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为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而且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教者应以课堂为着力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良好的教学提问技巧能增强课堂的凝聚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在教学《故乡》时,针对开头写景部分,笔者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那些传神的语句映射出什么境况?描写故乡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这种提问环环相扣、切中关键,使学生对文中的理解更深入。由于设问自然、层层递进,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指向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新颖的、有挑战性的教学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我的老师》一文时,分析蔡老师写信援助了“我”这件事的详细原因时,笔者问学生:大家发挥聪明才智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蔡老师,在信中对受委屈的小魏巍可能说些什么话呢?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热烈讨论,他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想象的闸门也打开了。然后学生从各自的体会中解释了为什么对此终生难忘,表达了这件事要详写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所提问题蕴含的趣味,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其受益者是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师生角色互换,设计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系统性、桃战性。具体来说,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难易适度。教师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要避免过难或过易。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也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2.有系统性。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所以教师提问也应如此。如在教学《捕蛇者说》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既然永州的蛇其毒无比,永州人为什么还争相捕蛇呢?二是蒋氏捕蛇,三代遭难,为什么还不愿“更役”“复赋”?三是从永州捕蛇民众的悲惨境遇中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三个问题能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结论。这种提问就像一个链条,环环相扣、步步深化,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3.富于启发性。优秀的提问必定含有启发性,对于所提的问题,学生经过认真思索,总会有所收获。富于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形式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变,不能通篇使用一种固定模式,这就是“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下面概述一下课堂提问的几种常见形式:
  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对比式提问、递进式提问等。直接提问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此”。学生对此类问题可以直接作出回答,不必拐弯抹角。间接提问就是教师的本意是要解决B问题,却不直接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教师绕个弯提出问题,对B问题的解决是以对A问题的解决为前提的,所以,只要学生解答了B问题,A问题便等于不答而解。对比式提问,指为了让学生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递进式提问,就是教师的提问不是牵拽和压抑,而是积极地诱导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当教师讲解的内容步步深入时,学生往往思维滞后,问题一搁浅,教师再“启”学生也不“发”了,因此可以采用递进式的提问方法,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囚绿记》一文时,可以采用递进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先提出问题:“囚”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字典中找到——“将人关押起来”。然后再问:“绿”是指什么?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绿色的常春藤”。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问: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很快地回答:“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最后,笔者因势利导,提出下面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把绿“囚”牢了吗?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这样一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提问,加上笔者的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就容易理解、掌握了,也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教贵设疑,语文教师只有坚持教研,勇于探索,在设计提问时不机械死板,不受教材束缚,注意灵活多样提问,真正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提问技巧日趋完美。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促进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逐步系统化,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情感得到进一步增强、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结尾处理得当,能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境界。  一、提纲挈领,概括总结  提纲挈领、概括总结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结尾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有进一步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恋爱的犀牛》里面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像诗像画,又像是心灵的呐喊,感人至深。然而,世界上最后两头雌性北白犀却永远无法感受到歌中所唱的美好。  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黯然长眠于肯尼亚大地。如今,北白犀家族仅剩27岁的娜金和17岁的法图母女俩,它们均由于健康原因而无法自然生育。  白犀,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由于上唇平而宽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备受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艺术高校(包括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融入社会有其自身专业特殊的内因及社会接纳的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社会背景下,个体道德培养遭遇开放环境、文化继承目标、技术主义等方面的挑战.为此,需要加强德育对象的研究、德育层次研究和德育方式的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语文知识,增强语感,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审美情趣、品德修养、人格魅力等方面和谐发展。因此,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使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统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
你相信命中注定吗?我才不信呢。直到我遇到大崔和小西。  大崔是我们圈子里公认的寒流,只要他一到场,就能让全场气温骤降,没错,因为他随时随地都在讲冷笑话。  有一次朋友聚会,点单的时候,服务员说:“先生,你想要哪种饮料,我们有酸梅汁、西瓜汁、玉米汁……”大崔说:“我要张柏芝。”空气沉寂了。  我们都觉得,这种冷笑话,如果有人都能笑,那个人一定是大崔命中注定的媳妇。  接着,一阵狂笑声传来,大家循声看
期刊
当时决定来日本留学读研究生,也是苦思之后做出的决断,虽然对经济上的忧虑让我感到十分不安,但还是暗下决心不能再花父母的钱。基于免费交换留学时一年时间的观察和判断,我感觉如果多努力一些,多吃点苦的话,应该可以勉勉强强养活自己。  但現实是残酷的。  进入研究室后,特别是正式考入后,研究的压力时常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由于我是文转理读研,研究方向和本科专业毫不相干,许多统计学、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从零开
期刊
我和乐器结缘已久,从小就玩过二胡、竹笛、口琴、扬琴等,但手风琴对我是最具吸引力的。记得文革时学校都停课了,我也被迫闲赋在家。当年正上初中的我恰巧和一位小学音乐老师
公正的性别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的,它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重要.中国文学中有丰富的性别文化,它可以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大学生公正性别观和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