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05下探巷矿压显现规律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场实测,“三软”回采巷道掘进期间及掘进后期矿压显现规律,掌握6煤巷道受8煤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矿压显现规律,为120605工作面进行生产准备改造支护参数及回采超前支护长度、强度的选取,并为以后矿井回采巷道的布置位置、断面和支护参数的选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软”回采巷道 掘进期间 掘进后期 回采工作面底板其他煤层回采巷道 矿压显现规律 现场实测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c)-0000-00
  
  1 工程概况
  1.1 邻近采掘情况
   (1)120605下探巷东起-550m西采区6煤轨道上山,西至1勘探线和新集一矿相邻,南为120603工作面未动用区,北边为120607工作面采空区(2008年回采)。西一采区W6煤残余块段上方对应的是8煤的120803工作面(现正回采)和部分120805工作面 (2004年回采),11-2煤层、13-1煤层均未动用。
   (2)探巷下面为120607风巷,距离(中-中)为14.5m。
  1.2 煤(岩)层赋存特征(表1-1)
  
  
  2 监测项目及目的
   (1)锚杆(索)抗拔(预应)力和锚杆螺母扭矩力抽检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锚网索支护主动有效。
   (2)顶板离层和巷帮位移监测,综合分析顶板离层、巷帮位移数据,总结掘进期间、掘进后围岩变化规律,评估不同支护参数的支护效果,为矿领导选择合理巷道支护参数提供科学数据。顶板离层监测正常情况下每50m~60m布置一个监测点,在遇地质构造或顶板破碎时及时增设测点,深基点8.0 m、浅基点2.5 m,共布置30个监测点;两帮位移监测点测钉长度为2.5m,共计布置15巷帮位移监测点.
   (3)结合120803工作面推进度,综合分析顶板离层、巷帮位移数据,总结120605下探巷受120803面采动影响规律、强度,评估支护的有效性。
  
  3 监测数据
  3.1 施工质量问题
  (1)距开口126m左帮有1根锚杆抗拔力仅为14KN;距开口120m附近范围锚索垫板松动,预应力达不到规定要求。
  巷道掘进中,部分段采用快速,帮部锚杆和锚索滞后迎头较远。
  受地质构造影响,距开口710m~1140m段丢底煤掘进,且掘进中采用快速掘进。
  煤体松软,相当一部分肩窝锚杆垫板不贴煤壁,部分锚网仅是插接未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压茬、扎接。
  3.2 顶板离层监测
  (1)离层数据见表3-1.
  
  
  监测分析:
   1)掘进期间, 5#、8#、13#、15#、26#、27#、28#监测点锚固区内离层量达到或超煤层临界值,说明锚杆支护作用效果不好。
   2)掘进期间,12#、19#、21#、25#锚固区外离层量达到煤层临界值,说明锚索补强作用效果不明显。
   3)掘进期间, 0#、1#、2#、4#监测点锚固区内、外离层量均超煤层临界值,说明锚网索联合支护作用效果不明显。
   4)掘进后,0#、1#、2#、12#、15#、22#、28#监测点锚固区内顶板仍在离层,其原因是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及时采取有效加强支护措施。
   5)掘进后,21#监测点锚固区外顶板仍在离层,说明加密锚索加强支护措施效果不好。
   6)掘进后,19#、25#、27#监测点锚固区内、外顶板仍在离层,说明加密锚索加强支护措施效果不好。
   7)大部分监测点附近范围顶板掘进初期顶板离层量较小、较稳定,掘进后也未发生变化,说明支护效果可靠;部分监测点锚固区内或区外离层量超临界值数据显示掘进初期顶板离层量较大、速度快,掘进期间及掘进后顶板趋于稳定时间长达4~5个月,或更长些,其主要原因:直接顶为碎块状砂质泥岩,掘进后顶板破碎;靠近交叉点巷道断面大造成0#、1#顶板离层监测点锚固区内、外离层量均超煤层临界值;25#、26#、27#、28#监测点受地质构造影响。
  3 巷帮位移监测
  3.1 实测数据见表3-2。
  
  3.3 监测分析
   1)掘进期间,5#、6#、7#、8#、9#、10#巷帮位移监测点位移量均超煤层临界值,掘进初期围岩变化量较大、变形速度较快,掘进期间围岩未稳定,其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后丢底煤掘进形成“三软”煤层巷道,且施工中未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造成支护作用效果不好。
   2)掘进期间,其余各巷帮位移监测点位移量均未达到煤层临界值,且掘进初期围岩变形量较小,10~20天围岩就趋于稳定,说明支护有效可靠。
   3)掘进后,5#、6#、7#、8#、9#、10#巷帮位移监测点附近巷道围岩仍未稳定,巷道变形较明显。
   4)掘进后,除上述变化量较大的测点外,其余各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原因是施工中锚杆螺母扭矩合格率较低,北边为120607工作面采空区(2008年回采)。
   5)距120803回采工作面机巷平距>45m,120605下探巷基本不受120803工作面采动影响。距120803回采工作面机巷平距<45m,120605下探巷受到120803工作面采动影响,且采动超前影响距离远近因距120803回采工作面机巷平均不同而不同。
  
  4 主要结论
   (1)地质构造、靠近交叉点巷道断面较大出、顶板岩性差破碎和“三软”煤层巷道掘进初期围岩变形量较大,长时间不能够稳定,建议施工单位能够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顶板岩性、巷道断面的变化,及时控制施工速度、支护紧跟迎头,增加锚杆(索)长度,或减小锚杆(索)间排距,或采取其它支护。
   (2)顶板离层量、两帮移近量超煤层临界值后及时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减小或有效控制围岩变化。
   (3)保证锚杆抗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螺母扭矩力达到规程要求,确保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主动支护作用,能够减小巷道掘进初期围岩变形量;进行锚网压接、扎接,能够防止围岩变形锚网撕裂,漏矸、片帮造成锚杆、锚索失锚,避免掘进后巷道围岩二次失稳。
   (4)上层煤层开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经煤层传递至下面煤层,在靠近采空区的煤体下方和侧方一定区域形成的大于原始应力的增压区,且愈靠近煤层,该集中应力值愈大。
   (5) 距120803回采工作面机巷平距>45m,120605下探巷基本不受120803工作面采动影响。
   (6) 距120803回采工作面机巷平距30m~45m, 120605下探巷受到120803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距离35 m~45m;距120803回采工作面机巷平距20m~30m,120605下探巷受到120803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距离50m~60m.
其他文献
以天然气间歇催化改制过程终端产品单位火用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和经济学参数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天然气间歇催化改制过程的热经济学模型,进行了过程的热经济学
随着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客观趋势。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之长,促进中国
UTRA高层数据的传送先经过传输信道,再在物理层上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信道,这就要求物理层能够支持可变比特速率的传输信道,以提供各种类型带宽需求的业务,亦能将多种业务复用到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门子PLC在带式输送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着重介绍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变频器恒压供水装置技术在从节能运行到系统稳定运行可靠都得到社会认可,本文主要在分析PID控制器基础上,对于其中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PID控制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通过两
摘 要;在当前因高校扩招,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用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担负着图书采购重任的采编部,应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优化馆藏资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荐购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222-0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的细化,高校图书馆新书少、最新专业期刊有限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图书馆的建设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