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因高校扩招,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用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担负着图书采购重任的采编部,应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优化馆藏资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荐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222-0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的细化,高校图书馆新书少、最新专业期刊有限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图书馆的建设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图书馆书刊是通过采编部采购才进入图书馆的,与读者也没有直接关联,但他们的业务工作与读者阅读需求密切相关。如果采购这关把不好,不符合学科建设、没有借阅价值的书刊就会被购进。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采编部的责任非常大,如何才能用最少的钱,购得更多读者需求的高质量图书,就成为采编部成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1 馆藏书刊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目前,部分高校藏书量少、专业图书缺乏,一个可容纳一万多学生的高校,其图书馆藏书量仅仅有25多万册,这些图书中社科类又占大部分,专业书籍只占少部分,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部分藏书量较大,书籍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广的高校,却存在着馆藏图书平庸、错位,学术价值不高的问题,比如,有的理工科类院校采购了大量的医学、儿童图书等。这主要是由于采购的盲目性,没有制定合理馆藏计划,使得许多非主流图书进入到了图书馆。
对广大学生来讲,“第二课堂”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对广大教师来讲,图书馆没有进行学术研究,开发科研项目的参考价值,结果只能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使图书馆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 期刊缺少完整性和全面性
期刊的发行主要包括邮局、书店、赠阅和内部等几种渠道,采编部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其出版发行情况,邮局目录,各种征订数目和邮订单登载来选择所需订购的期刊[1]。由于对期刊具体内容不了解,往往会造成很多期刊因改变刊名而漏定和重订;另一方面也会因为采编部人员专业技术欠缺而忽略某些专业领域的期刊。由于期刊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重要,期刊缺少完整性和全面性,不仅会影响读者拓展知识结构和科研创作,还会造成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
2 书刊荐购
传统的图书馆采购方式是采编部工作人员订购图书,经过加工整理后和读者见面,在见面之前,读者不能干涉图书馆采编工作,这其实是忽视读者存在的采购方式。虽然读者在借阅图书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反馈信息和提出建议,但这种间接行为对图书馆内部工作影响甚微。图书馆的前期建设工作将读者排除在外,不能着实的从读者入手,图书馆根基不稳,单单从间接渠道是无法做到“读者至上”的。而书刊荐购就是图书馆在采购图书前期和采购中,都使读者参与其中,由原来图书馆采编部人员决定买什么书到现在让读者自己决定买哪些书,读者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书刊荐购的思考是想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工作流程和馆藏资源建设。这种读者参与其中的转变,会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更能体现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使所购为所用,也使图书馆的服务“用户至上”落到了实处[2]。
2.1 图书荐购
2.1.1 制定计划,分批进行采购
图书馆可以按学期制定采购计划,将采购任务具体到每个月,将采购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采编部在采购图书时就不会受到采购数量大和采购工期短的限制,匆忙选购大量的“特价”图书,或是将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图书不分种类和专业全部采购回来[3]。“特价”图书的内容和质量是难以保证的,专业图书也无法保证有学术价值。
2.1.2 与学部沟通,请专业教师一起采购
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虽然可以采购到一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但由于学科馆员人数比较少,而高校专业分枝又很多,所以仅凭图书馆员的能力,对专业性很强的图书也无法采购全。通过与学部沟通,学部增派专业教师参与到图书采购中来,就可以提高图书采购的专业水平,所购图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拓展,还能够对教学科研有所帮助,使得书尽所用。
2.1.3 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参与到图书采购中来
让学生参与到图书荐购中来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从三方面来完成;首先是通过网络收集学生推荐的图书目录;其次是开座谈会,邀请各专业、各学部的学生,提供各种流行的、专业的、畅销的图书名单;最后就是直接邀请一些喜欢读书、对专业课程比较精的学生一起参与图书的采购。
2.1.4 与阅览部和流通部工作人员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反馈信息
现在各图书馆流通部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管理,各种文献资源的借阅情况能及时准确的查到。阅览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很多读者,需要对图书进行上架管理,所以他们最了解读者对哪些图书的阅览率、借阅率最高,这些信息是采编部确定图书购买方向的重要依据。
2.2 期刊荐购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期刊与图书分开管理的模式。即期刊由采编部负责采购,其他各项工作由期刊部负责。这就使得采编部在很大程度上对期刊的采购存在着盲目性,所以采编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来解决这个问题。
2.2.1 与期刊部的人员座谈,选购期刊
期刊部工作人员每天也会接触到大量读者,而与图书不同的是,期刊属于短期图书,每月甚至半月就会有新的期刊上架更换。所以工作人员不仅了解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情况,而且对期刊的质量、期刊的变化;新创刊的期刊、改名期刊和改变发行渠道的期刊等等,都是最了解的。在选购期刊时能够及时与期刊部人员沟通、座谈,就会避免期刊的漏定和重订;避免很多无价值期刊上架;避免资金浪费。
2.2.2 采购期刊时邀请读者参与荐购
邀请喜欢阅读期刊的老师和学生来荐购期刊,可以扩大期刊的选择范围,增加最新期刊和专业期刊的选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直接在各种期刊中得到本刊变化信息,会更直接更快捷的提供出他们所需要期刊的目录,从而避免采编部工作人员因为接触不到期刊而造成工作上的盲目与被动。
3 结语
图书馆采编部的主要职责就是能够买到读者最想借阅、最喜欢借阅的书刊。仅仅由采编部工作人员决定书刊采购的种类,这种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符合高校的快速发展。如果把图书荐购这一平台搭建好,建立起一条畅通的、动态的信息通道,读者就可以按自己所需参与到新书采购中来,消除图书馆因缺少与读者沟通而购买到的“死书”,达到购书与用书的高度统一,从而会更有效的提高图书馆书刊收藏质量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蒋时雨.高校期刊管理最佳模式探讨.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J],1998,3(31:41-42).
[2] 陈新红,孙雅欣.图书荐购系统对图书馆服务影响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2009,5(21):211-212.
[3] 徐建新.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J],2008,3(28):117-11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荐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222-0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的细化,高校图书馆新书少、最新专业期刊有限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图书馆的建设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图书馆书刊是通过采编部采购才进入图书馆的,与读者也没有直接关联,但他们的业务工作与读者阅读需求密切相关。如果采购这关把不好,不符合学科建设、没有借阅价值的书刊就会被购进。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采编部的责任非常大,如何才能用最少的钱,购得更多读者需求的高质量图书,就成为采编部成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1 馆藏书刊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目前,部分高校藏书量少、专业图书缺乏,一个可容纳一万多学生的高校,其图书馆藏书量仅仅有25多万册,这些图书中社科类又占大部分,专业书籍只占少部分,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部分藏书量较大,书籍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广的高校,却存在着馆藏图书平庸、错位,学术价值不高的问题,比如,有的理工科类院校采购了大量的医学、儿童图书等。这主要是由于采购的盲目性,没有制定合理馆藏计划,使得许多非主流图书进入到了图书馆。
对广大学生来讲,“第二课堂”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对广大教师来讲,图书馆没有进行学术研究,开发科研项目的参考价值,结果只能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使图书馆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 期刊缺少完整性和全面性
期刊的发行主要包括邮局、书店、赠阅和内部等几种渠道,采编部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其出版发行情况,邮局目录,各种征订数目和邮订单登载来选择所需订购的期刊[1]。由于对期刊具体内容不了解,往往会造成很多期刊因改变刊名而漏定和重订;另一方面也会因为采编部人员专业技术欠缺而忽略某些专业领域的期刊。由于期刊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重要,期刊缺少完整性和全面性,不仅会影响读者拓展知识结构和科研创作,还会造成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
2 书刊荐购
传统的图书馆采购方式是采编部工作人员订购图书,经过加工整理后和读者见面,在见面之前,读者不能干涉图书馆采编工作,这其实是忽视读者存在的采购方式。虽然读者在借阅图书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反馈信息和提出建议,但这种间接行为对图书馆内部工作影响甚微。图书馆的前期建设工作将读者排除在外,不能着实的从读者入手,图书馆根基不稳,单单从间接渠道是无法做到“读者至上”的。而书刊荐购就是图书馆在采购图书前期和采购中,都使读者参与其中,由原来图书馆采编部人员决定买什么书到现在让读者自己决定买哪些书,读者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书刊荐购的思考是想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工作流程和馆藏资源建设。这种读者参与其中的转变,会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更能体现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使所购为所用,也使图书馆的服务“用户至上”落到了实处[2]。
2.1 图书荐购
2.1.1 制定计划,分批进行采购
图书馆可以按学期制定采购计划,将采购任务具体到每个月,将采购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采编部在采购图书时就不会受到采购数量大和采购工期短的限制,匆忙选购大量的“特价”图书,或是将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图书不分种类和专业全部采购回来[3]。“特价”图书的内容和质量是难以保证的,专业图书也无法保证有学术价值。
2.1.2 与学部沟通,请专业教师一起采购
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虽然可以采购到一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但由于学科馆员人数比较少,而高校专业分枝又很多,所以仅凭图书馆员的能力,对专业性很强的图书也无法采购全。通过与学部沟通,学部增派专业教师参与到图书采购中来,就可以提高图书采购的专业水平,所购图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拓展,还能够对教学科研有所帮助,使得书尽所用。
2.1.3 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参与到图书采购中来
让学生参与到图书荐购中来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从三方面来完成;首先是通过网络收集学生推荐的图书目录;其次是开座谈会,邀请各专业、各学部的学生,提供各种流行的、专业的、畅销的图书名单;最后就是直接邀请一些喜欢读书、对专业课程比较精的学生一起参与图书的采购。
2.1.4 与阅览部和流通部工作人员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反馈信息
现在各图书馆流通部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管理,各种文献资源的借阅情况能及时准确的查到。阅览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很多读者,需要对图书进行上架管理,所以他们最了解读者对哪些图书的阅览率、借阅率最高,这些信息是采编部确定图书购买方向的重要依据。
2.2 期刊荐购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期刊与图书分开管理的模式。即期刊由采编部负责采购,其他各项工作由期刊部负责。这就使得采编部在很大程度上对期刊的采购存在着盲目性,所以采编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来解决这个问题。
2.2.1 与期刊部的人员座谈,选购期刊
期刊部工作人员每天也会接触到大量读者,而与图书不同的是,期刊属于短期图书,每月甚至半月就会有新的期刊上架更换。所以工作人员不仅了解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情况,而且对期刊的质量、期刊的变化;新创刊的期刊、改名期刊和改变发行渠道的期刊等等,都是最了解的。在选购期刊时能够及时与期刊部人员沟通、座谈,就会避免期刊的漏定和重订;避免很多无价值期刊上架;避免资金浪费。
2.2.2 采购期刊时邀请读者参与荐购
邀请喜欢阅读期刊的老师和学生来荐购期刊,可以扩大期刊的选择范围,增加最新期刊和专业期刊的选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直接在各种期刊中得到本刊变化信息,会更直接更快捷的提供出他们所需要期刊的目录,从而避免采编部工作人员因为接触不到期刊而造成工作上的盲目与被动。
3 结语
图书馆采编部的主要职责就是能够买到读者最想借阅、最喜欢借阅的书刊。仅仅由采编部工作人员决定书刊采购的种类,这种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符合高校的快速发展。如果把图书荐购这一平台搭建好,建立起一条畅通的、动态的信息通道,读者就可以按自己所需参与到新书采购中来,消除图书馆因缺少与读者沟通而购买到的“死书”,达到购书与用书的高度统一,从而会更有效的提高图书馆书刊收藏质量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蒋时雨.高校期刊管理最佳模式探讨.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J],1998,3(31:41-42).
[2] 陈新红,孙雅欣.图书荐购系统对图书馆服务影响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2009,5(21):211-212.
[3] 徐建新.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J],2008,3(2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