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子的玄思》透视阿梅丽·诺冬自传叙事艺术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梅丽·诺冬自称“无国界作家”,其丰富的游历生涯对其人格形成、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试图从自传理论的角度探究《管子的玄思》这部作品的自传特质,从不同叙事角度——叙事人称、叙事方式和叙事目的探析诺冬式虚构叙事的特点,并根据赵白生提出的“三维事实论”——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三重维度来解读该书的自传叙事,说明这部作品的叙事技巧打破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对虚构与自传进行了创新性的结合。
  关键词:阿梅丽·诺冬;《管子的玄思》;自传叙事;自传;虚构
  阿梅丽·诺冬是目前法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之一,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书商奖、花神奖等文学奖。《管子的玄思》是阿梅丽·诺冬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它融虚构与传记于一体,是一部关于叙事者生命最初三年新奇故事的自传体小说,其自传式叙事风格独树一帜。阿梅丽·诺冬的作品在20世纪末引起欧美国家瞩目,21世纪才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她的28部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中译本有十几部。目前国内外研究阿梅丽·诺冬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对其文化身份的研究和写作手法的研究。从国内对其作品的研究情况来看,数量、深度、广度均比较有限,处于浅层阶段。从国外相关文献来看,研究起步较早,范围较广,程度较深。主要研究课题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主题分析──“厌食”“肥胖”,文化对比,精神分析,身份追寻,等等。另一方面是叙述语言──重复性、幽默反讽等写作风格。
  一、从生活到艺术创作
  作者童年时期的丰富游历经历对其作品的多元文化特点有很大影响,而她童年经历的缺失也对其人格形成、作品主题影响深远。不难发现,在诺冬的自传体小说中,到处都留存着她对日本的回忆,日式花园、日本女佣西尾、日本能乐①等等。在日出之国,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她体验到了自己是“一个神,一个可敬的小陛下”②的待遇。
  与幸福的童年相比,她的整个青春期都在孤独、厌食,与西方年轻人的格格不入中度过。当她随着外交官父亲结束了在各国的漂泊生活,重回故鄉欧洲时,她花了很长的时间认知自我,并一度重返日本试图以“日本人身份”继续人生之旅,但失败的职业经历和爱情经历使她不得不从梦中醒来,日本这座童年的人间天堂终究变成了回不去的失乐园。童年时代的日本代表着作者人生的伊甸园,为了重新体验并无限接近童年这座伊甸园,作者通过写作、通过玄思来重拾童年记忆。
  二、虚构与自传的双重特点
  (一)虚构式特色
  当一个叙述者介入一个故事中时,此叙述者是否为故事的主人公是研究自传体文本最为重要的。《管子的玄思》一书以第三人称视角开头,描述了一个“管子”“植物”般新生儿的诞生过程,“它”自诩为婴儿上帝,周遭世界与“它”全然无关,作者本人似乎不存在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中,“它”似乎是虚构的。然而,当二岁半的婴儿“上帝”因为一块比利时白巧克力产生了反应,开始说话、走路,结束了只会吃喝、吞咽、消化、排泄的虚无状态时,叙事人称从“它”陡然变成了“我”,一个有着具体性别、出生日期、情感需求的“我”。由此,主人公的叙述声音与作者身份的一致得到了第一次证实。事实上,小说开头的讲述是一种产生了双重效果的技术性虚构,正因如此才激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作为一个难以界定的文学种类,虚构式小说与自传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写书的主要目的仍是自我呈现。在《管子的玄思》一书中,共有三次“诞生”过程:从婴儿“上帝”的出生,到无性别、语言能力,但有孤独感的“植物”诞生,再到第三次个人主观意识的觉醒——“我”的出生,这一系列过程层层递进,说明了自我存在和作为角色的两个对象看似分离实则统一的关系。第三次诞生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诞生,激励着“我”往后进入了人生智慧的探索阶段。
  虚构式小说的结构往往不受时间线性的约束,《管子的玄思》开头部分的叙述以孩子的意识发展为线,孩子的世界从他的精神、感觉、周围的人及其家人逐渐扩大。作者有自己的时间布局表,自“我”诞生以来,第二部分的线性时间与传统叙事方式形成一致,通过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的系列小故事,作者展示了其真实的童年经历。除此之外,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感知和思想都独立地以片断化形式展开,所谓的时间线性通常会因多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中断或割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时而出现停滞,时而呈现跳跃式发展,尤其在前半部作品中,叙述世界与评论世界之间的交替,讲述与对话之间的交替无时无处不在。“不打招呼”式的对话是诺冬虚拟式小说中最常用的写作技术之一,对话中的人物往往从叙述环境中被分离出去,由此读者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忽略了环境与背景的描述。
  (二)自传特点
  根据赵白生的“三维事实论”,自传的事实可以分为三类: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诺冬在访谈和作品中多次提及自己对早期童年的记忆超乎常人,在《管子的玄思》中,她试图通过具体而鲜明的证据来证实这些体验的真实性。由于深受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思想碰撞,她将自己的“对比审美”融入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那里可以看到不同性质的对比元素,比如美和丑、现实和梦想、死亡和生命、古典主义和现代化等等。不同的文化对诺冬的人格产生了双重影响——多元、丰富与分裂、矛盾。另外,在她的小说世界中,各种对比型人物、主题、身份等因子冲突对抗而又相互补充,形成了其戏剧化的写作风格。
  《管子的玄思》中的传记事实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家庭人物的塑造与现实世界诺冬的家人一致:姓名、身份、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作者自身产生的影响。通过书中对主人公父母、家中其他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是父亲朋友的孩子)特质、事迹、经历的描述,诺冬侧面证明了其本身存在的现实,并说明了主人公与自身的统一。
  《管子的玄思》中出现了大量对关西地区自然风光的描述,包括二战前后关西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小说中引入了1945年日本南部冲绳居民集体自杀的历史事实。日本女佣西尾(平民出身,温柔、忠诚,视“我”为上帝)和香岛(贵族出身,恶毒、懒惰,视“我”为仇人)由于出身于不同的家庭背景,这两个女佣有着不同的价值概念,从她们身上看得出这一特定历史时代所留下的印记。小说中的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证实了这部作品中的自传特点,将一个三维而真实的诺冬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诺冬的这部小说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没有脱离实际生活,而是说明了她对诸如世界、生活和自身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她的叙事技巧打破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对立。事实上,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根本不存在纯粹的真实,而对作家来说,将玄思融入自身的真实经历,也离不开巧妙的艺术虚构。既然现实和想象力可以共存,那么作家的责任就是将这两个方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管子的玄思》带着读者穿梭在虚构与真实、幻想与现实之间,先把读者推到虚构世界,然后将其带回“自传”的现实。
  三、从艺术创作到生活
  《管子的玄思》以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开篇,随着情节的推进,主人公、叙述者和作者形成了“三位一体”,由此呈现出以诺冬个人真实经历为基础的故事。回忆与写作为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作者在作品中对快乐的追逐和对死亡的思考成了自我身份探究的永恒主题。一方面从最初的一动不动,到一块比利时白巧克力(代表着作者的国籍)带来的快感,无意识状态的“它”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我”,作者十分清楚自己的比利时血统;而另一方面,颠沛流离的童年、祖母的离世、离开日本的现实、昔日美好童年的不复存在,将思考死亡这个话题镌刻在作者心中,并引发作者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写作為诺冬提供了快乐的源泉,也为她提供了自我救赎的出口。文学创作使她能够在小说主题与现实含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从中投射出对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同时,对诺冬而言,通过写作来塑造代表自身经历的人物,使得她与周遭世界和自我的矛盾言和。从婴儿上帝到不合群的青少年,从一个沮丧的日企职员到一位畅销作家,诺冬终于找到了自己永恒不变的身份。“对我来说,写作就是以别的方式来延续童年。”③“写作意味着许多东西。我相信这是找到真实的一个办法,既是一种回忆,也是给世界下定义。”④对诺冬而言,创作是她探寻身份的唯一出口,是她的万灵药,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她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管子的玄思》一书从叙事技巧探析诺冬式虚构叙事的特点,根据传记研究者赵白生提出的“三维事实论”解读出该书的自传叙事,由此总结出诺冬式自传的双重叙事特点。联系作者作品中的主题与现实中的意义,说明写作对其人生的重要影响。离开了日本这座童年的人间天堂,作者进入了文学的殿堂,通过写作来探寻自我、追寻身份。
  注释:
  ①能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②阿梅丽·诺冬:《管子的玄思》,许永健译,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③译自法国《新闻报》,2000年9月13日。
  ④译自比利时《北光报》,2000年10月14日。
  参考文献:
  [1]梁庆标.自我意识与身份:自传研究的新视角[J].宁夏社会科学,2010(01):156-159.
  [2]束妍.阿梅丽·诺冬作品中的变形童年:永恒的自我找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3]王牧.虚构的“真实”:当代法国小说与传记创作的新潮流[J].法语学习,2017(4):40-62.
  [4]陈丹.阿梅丽·诺冬的身份探析之旅:解读《闻所未闻》[J].戏剧之家,2015(21):242,248.
  [5]杨晓霖.后现代视野下的空间自传叙事与自传叙事空间[J].当代外国文学,2014(3):132-144.
  [6]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5.
  [7]潘欣欣.透视整体的多维之镜[D].广西大学,2015.
  [8]NOTHOMB A.Métaphysique des tubes. Paris: Albin Michel,2000:156.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
摘 要:17世纪美国著名文学家爱伦·坡所著的《毛格街谋杀案》被认为是现代推理文学诞生的起源,不过真正让推理小说在文学领域开始登上大雅之堂的,莫过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程小青的《霍桑探案》是在学习模仿《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基础上植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而创作出来的,是中国侦探小说的代表之作。文章从人物设定、叙事模式、时代背景、小说内容等方面入手,对中西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既有《霍桑探案》对
形式政策课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现状和实际问题,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课程改革方面的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的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 Our most heroic and glorious cause is the freehan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只有提高其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拥有了话语权,翻译才真正能成为一种再创造,翻译事业才能向前推进.本文先是介绍了何为译者主体性,接着从文本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和企业自身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面对新形势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传统的培养与锻炼方式已难以适应青年干部的发展,迫切需要把握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创新青年干部的培养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