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策略与形式初探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得很不理想:氛围不浓厚,活动方式单调。有的学校照搬其他学科的教研方法,没有学科特色;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活动。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信息技术教师少,难以形成教研氛围,教研难度大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开课的年级少,信息技术教师相对也少,有些规模小的学校甚至只有1~2名信息技术教师。这导致信息技术的教研氛围难以形成,活动开展不起来,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处于瘫痪状态。
  (二)信息技术教师年轻,缺乏教学科研思想
  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有干劲,懂技术,动手能力强,但缺乏教学科研思想。在他们眼中所谓的教研就是多看看专业技术书,他们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也不去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调,方法不恰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不能正确地解决,久而久之,教研的热情大减,直到消失。
  (三)信息技术教师日常事务多,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教研活动
  尽管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却被视为非主要学科,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成了非主要教师。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承担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充当了学校的技术支持人员,包括为学校购置计算机设备,搭建校园网,对学校计算机房、网络设备乃至全校所有的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等工作。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却不是忙在教学和研究上。他们很少有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很少有时间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和探讨。
  二、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现实意义
  所谓校际协作教研就是通过学校联动开展教研活动,将原本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的教研活动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研究有同伴、有参照体系,进而实现各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学校之间的友谊、教师之间的交往,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校际协作教研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校际协作教研能够凝聚各学校的优势力量,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各学校间开展帮扶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际协作教研平台能活跃教研气氛,凝集教师人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名师引领下,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样能锻炼教师的基本功,使教师拥有更多参与学习研讨的机会,拥有更多共享借鉴的资源,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校际协作教研能促使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名师的引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资源共享、交流共进、分工合作,将教师从一些烦琐、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策略
  (一)营造浓郁的校标协作教研氛围
  积极宣传校际协作教研的目的和意义,让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校际协作教研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各学校之间信息技术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营造团结、和谐、进取的校际协作教研气氛。
  (二)建立健全校际协作教研的机制和组织
  建立和健全校际协作教研的机制和组织,是校际协作教研的保证。在校际协作教研区域,要选拔好教研大组长。大组长一般由协作学校教学经验丰富、对协作教研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也可以是协作学校的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兼任。校际协作教研组长要深入各协作学校,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于每学年初与教研员一起制订协作教研的工作要点和活动计划。制订计划要围绕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如开展以“抓训练、促成绩”为主题的活动,可以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专题研究活动,以操作训练为“原点”,强化、优化、量化课堂训练,让教师从学习训练反馈中获得教学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加强对校际协作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校际协作教研的开展首先需要各学校间的充分协调。协作学校要轮流承办活动,每学期开展的活动以不少于2次为宜。各学校要积极配合教研大组长的工作,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每次活动可推举一位负责人,负责人要根据商定的活动目标与内容,确定相关活动的时间、场地、方式、程序等。活动应尽可能邀请教研员、专家和学校领导前来指导,以加强校际协作教研指导的力度。
  (四)建立校际协作教研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校际协作教研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校际协作教研开展的动力。校际协作教研应取得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支持,制订专项评估方案。每学年应召开一次校际协作教研工作交流评估会,在交流工作、查看材料、展示成果的基础上,从教研计划、活动组织、教研效果三个方面对协作教研进行量化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入当年教学工作评估综合成绩中,作为教学评优的指标之一,并对优秀的教研协作大组长进行奖励,对不胜任的大组长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开展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形式
  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开展,要按照各协作学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并以解决教师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一)学科问题研讨
  学科研讨的问题应来自教师的实践,它可以是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是某所学校存在的个性问题,还可以是设计一个课例、讨论一个案例、解决一个困惑。研讨可以由教研大组长或提出问题的教师主持,其他教师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认识、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013年上半年,衢州市常山紫港中学举行了一次名为“新课程、新课堂”的校际协作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有两所学校各派出一位教师上公开课。课后,参加活动的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从教学目标、新课的导入、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练习、学生作品的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呈现出和谐协作的良好氛围。
  (二)学术沙龙
  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些传统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形成,离不开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在校际协作教研活动中,开展学术沙龙展示各校优势,可以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优势互补。如衢州市高级中学,学校大,信息技术教师多,技术力量强,加上一批青年教师勤奋、会钻研,他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用VB语言编写了学生练习、考试教学系统,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鉴于此,我们在衢州市高级中学举行了学术沙龙活动。活动中,衢州市高级中学的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练习系统,其他学校教师深受启发。活动结束后,他们也相继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教学技能比赛
  有时,单纯的教研活动对青年教师没有吸引力,而竞赛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校际间的优质课比赛,一方面为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检阅,为学校了解他们的课堂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除了优质课评比,校际协作教研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技能比武,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网页设计、图片处理、动画设计比赛等。这些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促进教师积极进取心态的形成。
其他文献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尾水出口开挖最大高度130m左右,为斜交向坡,边坡主要位于O2sh+b~O1m1地层,其中O2sh+b层属中硬~坚硬岩;O1m3层岩性复杂,软硬相间;O1m2层属中硬~坚硬岩;O1m1层为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听和说是语言交流的重要方式。《英语(新目标)》(Goforit!)教材每一单元的SectionA和SectionB两个部分都有听说板块,以听说
在历经三年的教改路上,从“导学稿”到“全程助学”再到“课堂教学要素”,我们在不断地求证和改进着。期间,有一种观念却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必须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教的结构,并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完整有序的以学为中心的英语学习结构,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从“要我学”到“我会学”,构建学生学习的新状态  (一)给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笔者曾在2011年10月8日和9日
本文从冬季混凝土施工原理、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冬季养护方法、保温等一系列冬季混凝土施工措施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践证明了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质量满足要求,具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总的感觉还是比较零散的,特别是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组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日益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核心课题。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教师是否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成为了判断学校成功
推进家校共建,让家长承担参与教育工作、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家校沟通合作等职责,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体现。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立法和科学研究的缺乏,以及在现实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土壤,导致家校共建往往止于一时、囿于局部,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机遇也往往隐匿于困境之中。只要深入思考,积极行动,不断修正与更新,必定会找到科学推进家校共建工作的途径,为持续
本文通过泉三高速公路西洋2号桥48m高墩的施工,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翻模施工工艺,并对模板的设计及翻模施工中一些关键的技术措施作了阐述。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和在教学中适当放手。以下笔者结合自身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