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不少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一门学科,事实上数学的确十分枯燥,冰冷单调的数字也实在难以让孩子们产生兴趣。但数学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着重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孩子们是大有裨益的。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个考验。
【关键词】数学 生活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成为不少小学生头痛的事情,这或许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发达有关。但不可否认,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数学来自生活又归于生活,从而对数学增强兴趣,提高信心。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课堂上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得小学数学课堂上始终洋溢着生活气息;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还可以发挥学生课后实践与教学组织的作用,也彰显数学生活化。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洋溢着生活气息呢?
一、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
生活是具体的,如何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概括出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就拿人体上的许多比例来打比方:人的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底长度比例大约是1∶1,脚底与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7。又如在讲解“统计初步知识”时,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统计一些方法,制作好卡片,然后带领他们到学校门口统计来往的车辆,以10分钟计算各类型车辆通行情况。
通过举身边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又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采撷生活实例,感悟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那么对一些数学知识就难以理解和运用。如果小学老师能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并对之进行深加工,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内涵,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之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那么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例如在讲授“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多减了要加回去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明带了162元钱到商场买一双鞋,单价是97元,你认为小明会怎么拿钱?让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写出几种算法:(1)162-97;(2)62+3;(3)100-97+62;(4)162-100+3。根据以上四种算式,小明从口袋里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明()元,这时小明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算式四更简便,体现了“多减应加”的算理。
三、回归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也是很优越,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和自我生活能力越来越低,知识与生活脱节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养成数学意识十分重要。例如,我用数学课外活动课时间,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有多大。通过他们的设计使其体会所学内容“面积与体积”的知识。在活动中,学生必须先做好室内功能区的分布,再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购置安装灯具,选择摆放家具、装饰物等。他们设计好样板图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涂料的价格,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学生这次房子设计活动结果令人惊喜。在活动中,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自己与他人房子的布局是不是合理、面积是不是够大、设计是不是美观实用等,所以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問题能力大大提升。这种活动也需要学生考虑一些数学知识,如长度、宽度、高度及面积等的运用,是学生既要将已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是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总之,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健全,认知能力有限,特别是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情况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只有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数学教学才显得活泼而有生机;数学课堂才会彰显鲜明个性和鲜活灵气,才会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关键词】数学 生活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成为不少小学生头痛的事情,这或许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发达有关。但不可否认,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数学来自生活又归于生活,从而对数学增强兴趣,提高信心。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课堂上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得小学数学课堂上始终洋溢着生活气息;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还可以发挥学生课后实践与教学组织的作用,也彰显数学生活化。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洋溢着生活气息呢?
一、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
生活是具体的,如何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概括出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就拿人体上的许多比例来打比方:人的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底长度比例大约是1∶1,脚底与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7。又如在讲解“统计初步知识”时,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统计一些方法,制作好卡片,然后带领他们到学校门口统计来往的车辆,以10分钟计算各类型车辆通行情况。
通过举身边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又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采撷生活实例,感悟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那么对一些数学知识就难以理解和运用。如果小学老师能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并对之进行深加工,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内涵,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之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那么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例如在讲授“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多减了要加回去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明带了162元钱到商场买一双鞋,单价是97元,你认为小明会怎么拿钱?让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写出几种算法:(1)162-97;(2)62+3;(3)100-97+62;(4)162-100+3。根据以上四种算式,小明从口袋里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明()元,这时小明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算式四更简便,体现了“多减应加”的算理。
三、回归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也是很优越,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和自我生活能力越来越低,知识与生活脱节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养成数学意识十分重要。例如,我用数学课外活动课时间,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有多大。通过他们的设计使其体会所学内容“面积与体积”的知识。在活动中,学生必须先做好室内功能区的分布,再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购置安装灯具,选择摆放家具、装饰物等。他们设计好样板图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涂料的价格,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学生这次房子设计活动结果令人惊喜。在活动中,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自己与他人房子的布局是不是合理、面积是不是够大、设计是不是美观实用等,所以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問题能力大大提升。这种活动也需要学生考虑一些数学知识,如长度、宽度、高度及面积等的运用,是学生既要将已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是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总之,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健全,认知能力有限,特别是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情况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只有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数学教学才显得活泼而有生机;数学课堂才会彰显鲜明个性和鲜活灵气,才会洋溢着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