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来源 :人类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ame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如何响应的呢?本文以宁夏彭阳PY01-02,PY03和PY05等地点的地层剖面和石制品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提出彭阳地点群地层沉积相由河湖相沉积迅速转变为黄土堆积说明由末次冰期间冰段到末次盛冰期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次,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沉积相中出土石制品的大小、重量、原料以及技术上的比较说明随着环境的变化石制品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层河湖相堆积中出土的石制品粗大笨重,主要以各种石英岩为原料,与同期泾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特征相近,应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上层马兰黄土中的石制品的普遍较小,主要以石英和燧石为原料,其中用燧石制成的细石器具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下文化层同类制品的特征,而用石英制成的小石器则同海原一带的史前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据此作者推测这可能与史前人类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向南迁移有关。山西南部地区的下川和柿子滩遗址的地层和石制品证据亦表明,末次盛冰期前后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明显差异可能也与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时人类的迁徙有关。最后,中国北方地区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变化为上述史前人类南迁的推测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作者认为末次冰期的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其他文献
研究气温骤降引起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给出气温骤降引起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应力情况,进一步论证了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是抵御寒潮的有效途径这一结论
给出一反例说明缺少对称条件时,Cauchy不等式不成立;并指出文献[1]中第四章引理1.3的证明有误.然后推广了Cauchy不等式,从而完善了文献[1]中第四章引理1.3(弱Harnack不等式)的证明
本文首先讨论旧石器考古年代学的一般原则、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层学基础和文化分布区。其次 ,着重讨论中国一些主要旧石器遗址的年代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一个供讨论的中国
目的:探讨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微创撬拨复位的治疗指征。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前瞻
<正>"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夜合花》成,夜合花谢。他生于温柔富贵之乡,却满篇哀情绝艳之词;他身处烟柳繁华之地,却不入红尘俗套之流。他是真
目的:观察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足踝屈伸运动时不同的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对小腿肌群挤压深静脉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探讨最佳的足踝屈伸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
<正>对于重度脊柱畸形而言,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无法达到有效矫形的目的,而脊柱截骨矫形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截骨矫形术除了可以对僵硬的脊柱畸形进行有
目的 :探讨非对称截骨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非对称截骨手术治疗的17例老年性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