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呢?我认为: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新课改,积极探索新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设计教学,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让教学有目标、有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2.精心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以生为本,设计开放的教学。
  
  二、转变观念,让学习主角活起来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埋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革新教学观念,形成师生共学,教学相长,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内容时,课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表演,并请有关教师参与点评,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团结协作,又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还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提高能力,让教学主导活起来
  
  课堂犹如战场,瞬息万变,这种动态的课堂时刻挑战着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智慧和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为此,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做到:博学多才,游刃有余;巧点暗拨,柳暗花明。
  
  四、因材施教,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师可选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货币基本职能”时,我采用“情境导入——问题设置——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分析经济现象,使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原理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正如第基多惠所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五、构建和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等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适度的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应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自由地思考和质疑,才会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思维的火花得以尽情地绽放,潜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六、引入生活,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材理论性强,较抽象,只有引生活之“源”,才能活教学之“水”。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内容,通过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比如在学习“供求影响价格”时,课前让学生借来若干物品,并明码标价,课堂上让学生分成两组:一方是“营业员”,另一方当“顾客”,模仿“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情景,让学生领悟明白“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本是很抽象的理论,由于让生活气息走进课堂,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让学生在获得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七、更新教具,让教学手段活起来
  
  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具,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单一的教学手段,把挂图、实物、图表、漫画、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等都运用到教学中去,以良好的直观性、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课堂的兴奋点,激活思维。
  如在学习“文化多样性”时,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在爆竹声声迎新春”,“西方人在流光溢彩迎圣诞”。通过多媒体课件声、景、色的不断变化,将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呈现出来,使课堂新颖、有趣,让学生充满新鲜和好奇感,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以景触情,借情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深化认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正如夸美纽斯所言:“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容易、更快乐、更积极、更主动。”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革新教法,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让教学活起来,实现高效教学。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曾经说过:“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讲故事——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多听教师讲教学的故事,教师应该多听学生讲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在讲述与倾听中,我们能受到很多启发,产生教育的灵感。”确实,我们很多有益的想法,是在不断思考中形成的。也许今天你没想明白什么,“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一样的我还在你的面前”,但是我们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前行。  有的人,做了几十年的工作
缺乏想象力是初中生作文的通病,也是一直困扰初中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鉴于此,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为主旨,尝试着进行了一些作文教学改革。    一、创设情境,触发想象力    要触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比较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拿到作文却无从下手的问题,还可以间接地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材料,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那么,怎样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呢?
[摘要]每天,我总会提醒自己:“今天,你用爱为学生喝彩了吗?”我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个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去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欣喜地发现他们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鞭策。在爱的阳光里,快乐在我们心头荡漾。  [关键词]播撒爱心 信任 幸福笑脸 课堂    走出大学校门,迈上了三尺讲台,已有六个春秋了。在这六年的教学生涯里,有过酸,尝过甜,苦中
本来,以一部影片所虚构的事实来讨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优劣并不科学,但考虑到影片《看上去很美》所虚构的事实不仅来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因此,这一命题似乎还可以成立。  班级教育是一种根据年龄和认知水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组织起来,并依据相关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的形式。在讲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今天,陈旧的班级教育之弊端日渐显现,教师与学生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受害者。这在影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教学除了要完成“三维”目标外,还要让学生读史明鉴,用所学书本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国际问题或国内问题,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生活的兴趣,并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理论性较强,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尤其是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对课本内容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即“走进历史,贴近
新的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对中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都作了具体规定,还推荐了十部必读名著。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思想上存在很多的误区,以致现在的阅读教学还没能得到普遍的重视,教者不重视引导,家长不太支持,学生缺乏激情。要想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必须在阅读环境和阅读主体上做工作,让各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志趣,一起把“阅读”摆渡到
笔者作为一名体育学校的音乐教师,一直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既特殊而又普通的孩子,他们作为体育学校的学生,平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训练,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注重体育成绩,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同时,他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喜欢电影,喜欢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炽热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向往和喜爱。不可否认,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成绩或许并不那么出色,在日常封闭的单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为深化地理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在课改实验中深刻认识到,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活”用新教材。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积极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地理新教材渗透了课改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用活新教材,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怎样使学生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并立志献身于社会,是初中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也是一大难点,既使教师引导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为学生今后还要立足于社会,个人价值最终还是表现在与社会的关系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给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足够的营养,那就是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尽责任的意识,让学生始终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化,是探究,是发问,是求异。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培养课堂教学启发艺术,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启发思维更应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旋律。在语文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