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再登峰,中国登峰简史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8名登山队员登顶珠峰,时间是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从5月27日晨2时许于海拔8300米的营地出发,到抵达距离5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顶,足足花了9个小时!
  此时,距离中国登山队第二次登顶珠峰,刚刚好25年。1975年,也是在5月27日这一天,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于14时30分登顶珠峰。
  两个5月27日,并不是巧合。以今年登顶珠峰为例,早在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就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了。原定的登顶时间是5月22日。然而,到了5月8日,登山队遇到流雪,不得不撤回营地。再出发后,5月21日,又因海拔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而无法打通前进至珠峰顶端的攀登路线,不得不撤回珠峰前进营地。
  今年登顶之日也在5月27日这一天,似乎是珠穆朗玛“女神”的眷顾,让人们能更多回忆起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历史……
  回顾这段历史——1960年5月25日,当中国人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顶端,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这一时刻,距今刚好60年。
  一甲子,再登峰,只为中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与“女神”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大地之母”,亦有说法是“第三女神”。其中,“珠穆”的意思就是女神。
  这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这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地球诸多山脉中,这第一高峰却显得年轻。珠穆朗玛峰形成至今大约经历了6000万年,比起有着46亿年历史的地球,比起起源于38亿年前的泰山,珠穆朗玛峰都显得太年轻。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珠峰仍可算是经历过旷古的静寂,及至最近三百年间,珠峰的神秘面纱才被世人揭开。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朝廷派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对珠峰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了初步测量。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板《皇舆全览图》完工——对珠峰有明确的标注,定名“朱母郎马阿林”。这是人类第一次测量珠峰。尽管此次测绘没有留下珠峰的高程,可在18世纪初,中国能在全国地图测绘工程中,明确标注出珠峰的位置,已经证明了当时的国力。所谓“康乾盛世”,确实达到了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实力的一个高峰。
  然而,当世界历史进入工业革命篇章的时候,中国停滞了。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从各个方向向东方挺进。在海上,他们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在陸上,他们继把印度次大陆纳入自家殖民地后,又开始北上打主意。英属印度测量局多次对珠峰进行遥测,并公布了8840米的高程数据,将珠峰确认为世界第一高峰。因当时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叫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英国人将珠峰称为“额菲尔士峰”。
  时光进入20世纪,从1921年开始,英国人就开始不断地想要登上珠峰顶端。1921年,其宣称到达6985米处;1922年,越过北坳顶部,到达8225米处,然而悲剧的是——死亡7人;1924年,到达8572米,继续冲顶的马洛里、欧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一去不复返。到了20世纪30年代,1933、1935、1936、1938年,英国登山队一茬接一茬地想登顶,没有一次能成功。
  1952年,瑞士登山队10人从珠峰南坡出发,登上了8540米处。
  真正首次登顶珠峰的,是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向导、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他们于1953年5月29日成功到达珠峰最高处。此时,距离英属印度测量局第一次测算出珠峰高程数据,已过约百年。此时的印度次大陆,英国殖民者已经离去。此时的中国,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三座大山”,走出了近代以来百余年的暗黑时代。世界大潮,已经改变。
  当希拉里登顶珠峰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一个多月后的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字后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逐步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指示——成立中国登山协会。国家从各地海选了一批青年,秘密组建中国第一支高山探险队。这支队伍中,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的翻身农奴,有解放军战士,有市民,还有林场工人、消防队员、医生、老师、大学生等社会各界、各民族青年。之所以秘密组建队伍、秘密进行训练,是因为与此同时,印度军队也已经组建了登山队,正从珠峰南坡向上攀登。实际上,攀登珠峰,已经成为一场中印之间没有硝烟的竞争。特别是当时受印度影响的尼泊尔,屡次向中方挑衅,声称珠峰全部属于尼泊尔,与中国无关,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尼泊尔人丹增·诺尔盖曾经登顶,而中国人没有。
王富春、屈银华、刘连满、贡布。

  中国登山队员曾赴当时的“老大哥”苏联集训。而苏联也提出——与中国联合攀登珠峰。“以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纪念的献礼”。当然,苏联没说出口的理由还包括——在冷战中,以通过征服世界最高峰立威。
  为了攀登珠峰,进山公路从距离珠峰脚下300多公里的日喀则修起,直至400多名藏族工人和600多名军人组成的施工队伍依靠牲畜运输物资,日夜兼工,短短两年内在峭壁峻岭中开辟了一条全长380公里的公路,抵达珠峰脚下——中苏蜜月期却结束了,苏联人撤出。   贺龙一拍桌子:“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
  1960年3月19日,214人组成的中国登山队集结完毕。他们是一帮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人。这214人中,有超过80人是登山队员,还有一百多名保障人员,包括气象、医务、通信、后勤等专业人员。登山队在正式突击顶峰前,先展开了三次适应性行军。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在顺利进行了第一、第二次行军后,登山营地提升到海拔6400米、7000米。第三次冲击海拔8300米的行军,半途遇上风暴,队员们需要趴在地上才能不被狂风吹跑。狂风吹了不到两个小时,全员冻伤,通信设备因气温太低全面故障,更可怕的情况就在于此——与后方全面失联。如果不是此时有一名队员发现一条冰缝可以站人,让大家躲进去熬了几小时,熬过风暴后再与后方联系上,这支冲击海拔8300米高处的队伍可能全军覆没。
  遭遇此番磨难后,身体能顶住,能继续向顶峰发起冲击的人,只剩个位数了。5月17日,副队长许竞带领4名队员进行最后的登顶,但他本人最后体力不支,只好退出。5月23日,4名登山队员爬上了海拔8500米的地方,建立了最后的突击营地。这四位英雄是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继续上攀近200米时,4名队员遇到了一个在当时几乎难以逾越的“鬼门关”——高达4米近乎垂直的岩壁。队员屡次冲击,连续跌落。是撤,还是再想办法?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灵机一动,竟然想出了办法——在冷到彻骨的冰山上,用消防灭火的招数:搭人梯。他蹲下,让队员踩着他往上攀。屈银华脱掉全是钉子的登山靴,又脱掉过滑的鸭绒袜,只穿一双薄袜,踩着刘连满往上爬——如此一个多小时,屈银华的脚趾和脚后跟被彻底冻坏。这4米的岩壁,三名登山队员拼命三小时,终于登了上去。而体力不支的刘连满,只能在队友的帮助下躲到一个避风处,一边吸氧,一边等凯旋的队友一起下山。
  5月24日深夜,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顶着超高海拔的寒冷、缺氧和饥饿,继续上攻。走着走着,王富洲問贡布,到了没有。贡布说,没有。又走了一会儿,王富洲又问,贡布说:“到了,没地方走了,再走就下去了。”
  此时,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连续19个小时未进水米的他们,登顶!
  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
1960年登山队员在休息途中吸氧。
1960年登峰时的中国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上山前,王富洲的体重是80公斤,下山后只剩50.5公斤。也减重26公斤的屈银华,还付出冻坏十个脚趾和脚后跟全部切除的惨重代价。然而,中国人不仅在山顶埋下一面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更迎来了1961年中国和尼泊尔确定边界——珠穆朗玛峰北坡属于中国领土。
  然而,当时和此后很多年,世界上特别是国际登山界普遍不承认中国人从北坡登顶珠峰。原因无非是——之前世界上多支强大的、富有经验的登山队不能登顶,即使有人登顶,也是从南坡上去的。而中国人只训练了两年,却从更为险峻的北坡登顶成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方面宣布,这三位登山队员是在氧气耗尽的情况下登顶的。此后登顶的人,也没能找到毛主席半身像和五星红旗,更“佐证”了中国人没能于1960年5月登顶。
  然而,中国登山队曾经登顶的佐证更多——
  首先,1957年,独立组队不久的中国登山队,登上了四川第一高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这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第二,在中国人登顶以后,又有人在氧气耗尽的情况下登上了珠峰;第三,原本人们认为北坡海拔8500米的地方没有可以扎营的地方,可此后从北坡登峰者,确实在这里按照中国登山队的说法找到了扎营点,具体地点是一小块蘑菇形状石头的地方。
  更可佐证的,则是刘连满想出办法搭人梯的地方。这里,此后被称为攀登珠峰的“中国梯”。多年以后,当美国著名登山运动员克里斯·博宁顿(Chris Bonington)与屈银华见面时,当屈银华拎起裤脚管露出没有脚趾的半截脚掌时,美国人倒吸一口冷气。这才深深相信——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是真实的壮举!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大本营升起了五星红旗。

  新生的共和国,由登顶珠峰,而开启了20世纪60年代的壮烈篇章——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中国进入核俱乐部,这意味着中国打破了美苏等大国的核讹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胰岛素,这意味着近代以来在科学技术许多方面屡屡落后西方的中国,有了赶超的苗头;至于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在如今的“基建狂魔”回头审视之际,则是筚路蓝缕的起点;那个时代,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其实也在提示着——继机械化、电气化以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到了,而这一次,尽管尚未脱离农业国时代,可中国在近代以来第一次进入工业革命的第一阵营。
  时光进入20世纪70年代,尽管许多方面受到“文革”影响,可中国在某些领域获得了关键突破。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葛洲坝、丹江口、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完成;1973年,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此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让世界格局为之一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当1975年中国为了精准测量珠峰高程,而决定再攀高峰时,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当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号令,汉族、藏族、回族等7个兄弟民族组成了434人的大队伍。此次登峰行动与1960年登峰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完成测绘任务。此前,成都军区第一测绘大队已走遍西藏71个县中的68个县,出色地完成青藏高原大地测量和地形测量任务。
  1975年3月21日,这支大队伍中的38名测绘官兵和11名地方测绘工作者,在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前,从海拔5400米的绒布寺大本营出发,开始测绘珠峰北麓的东绒布、中绒布和西绒布3条大冰川。他们日出冰上行,夜来雪中卧,到4月8日,登上了海拔7007米的天险——北坳。夜间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冰裂和雪崩的危险,进行重力测量,完成了海拔7050米处的重力测量和航测刺点。
  4月20日,测绘工作者普布、徐东升随登山队到达了第二道难关——海拔7790米的高空风口,此处是三面临空的“刀背地”。为了测量方便,普布脱掉了右手的鸭绒手套,在距珠峰1.9公里处,咬紧牙关趴在冰面上,测得了重力数据,付出的代价是4根手指头冻伤坏死,做了截指手术。
  与此同时,中国登山队全队上下同心协力,艰难地完成了3次适应性行军和物资运输,建立了7790 米的营地。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第4次行军,以完成和建立8000 米以上的营地和物资的运送任务。4月底的冲顶行动失败。5月4日,第二次冲顶开始。由于1960年登顶时没有留下峰顶的影像资料,1975年登峰行动中,多了一个电影拍摄任务。曾于1960年攀登珠峰达到8500米的邬宗岳,此时已是中国登山队副队长。5月5日,在到达8600 米的突击地营地之际,举着沉重的电影摄影机拍摄前行队伍的他突然滑坠,牺牲在登顶之前。至于滑坠原因,主要还是疲劳以及极度缺氧。队员们在8600米突营地猛烈的狂风中奋战了两天两夜。可当第三天早上准备冲顶时,发现一名女队员因极度缺氧而晕倒在地。比之第一次登顶,时光过去了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时候的中国登山队,有了进口的可以补充体力的巧克力,有了比1960年时更先进的装备,可当时还不具备卫星、遥感、激光、GPS等现在看起来很平常的技术。当时的测绘队员还需背负水准仪、重力仪等沉重的测绘器材,譬如T3经纬仪,一个就有15公斤重,被队员们称作“铁疙瘩”。
1975年5月27日14点30分,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之后,在峰顶竖起红色测量觇标。
1975年,经纬仪瞄向珠峰。

  当食品耗尽,报话机电也耗尽——弹尽粮绝之际,队员不得不再次撤到8200米处,与第二梯队汇合。根据损伤情况,将修路队的桑珠补充进登山突击队,突击到8600米时,还召开了党支部会,提出:“没有氧气,要靠志气,只要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峰顶。”然后进入8680米的突击营地。5月27日早晨8点,突击队再次向顶峰进发。当天下午2点30分,索南罗布、潘多、桑珠、罗则、侯生福、贡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钦9人成功登顶珠峰北坡,他们被称为“珠峰九勇士”。
  其中,副队长潘多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登顶的队员留在珠峰顶部工作——让五星红旗在珠峰绝顶处高高飘扬。罗则从背包中取出了报话机交给了侯生福,由他向大本营汇报登顶成功的喜讯,请大本营向毛主席和祖国人民报喜。大家不约而同地流着热泪高呼:“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喜讯通过报话机传达到大本营,又从大本营传播到北京。下一步,则是水准、导线、天文、气象、重力、三角,通过各方位测绘,获得数据——珠峰“雪面高度”,也就是包括峰顶冰雪层之后的高度为8849.05米。潘多测得雪层深度为92厘米。这一数据,此后经过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7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珠峰高程为海拔8848.13米,最大正负误差小于0.36米。这一精确数据,当年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一组熠熠闪光的数字。由此,这一珠峰高度——8848.13米,被编进中国几代人的中小学课本,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峰的消息传出后,当时中国的所有媒体都几乎用到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毛泽东1965年完成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句子,也恰恰道出了中国登山队无惧困难,勇攀高峰的气概!

时代需要攀登者


  今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比之1975年的登顶,如今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国力有了极大的增长。无论是科技实力还是经济能力,都今非昔比。21世纪以来,甚至诸如企业家王石、王静等人都曾登顶珠峰。1975年因照顾队友而冻伤双腿截肢的夏伯渝,都曾于2018年5月14日登上珠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似乎,登山队员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比之昔日大大降低了一般。
  然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对于登山队员来说,仍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今年的情况而论,尽管登山队员次落最早在1998年5月24日,就曾随中国与斯洛伐克联合登山队登上过珠峰,2007年他再登珠峰,2008年5月8日还曾将北京奥运圣火送上过珠峰,可如今次落个人的第四次登顶,仍殊为不易。在登顶之后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数度落泪,主要原因还是——在今年攀登珠峰的时间窗口内,队员们仍然是经历了三次冲顶,才最终登顶成功。5月27日登頂,与1975年登顶是同一天,绝不是预先设定,而真的只是巧合。5月6日,测量登山队第一次出征冲顶,但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5月16日,测量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突击,但受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不得不再次下撤;5月24日,测量登山队再次从6500米营地出发,第三次向顶峰发起突击,克服了大风、降雪等障碍,终于取得成功!
  “第一次冲顶,我们有信心;第二次,我们有决心;第三次,我们有耐心。”李国鹏说,“因此,对于第三次如果出现不成功的情况,我是一闪念间想到过的。但我最终想到的,仍是——我们肯定能完成的。” 言罢,李国鹏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泪水从七尺男儿眼眶中流了出来。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峰顶开展测量工作。

  在1975年测量珠峰程高后,2005年3月,我国再度启动珠峰高程复测。10月9日,国家测绘局正式公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这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珠峰高程数据,1975年公布的数据停止使用。
  如今,李国鹏又透露,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结果,将在大约两个月后公布。从测量和计算的时间上来看,似乎与1975年时相同。然而,从1975年到2020年,科技设备和测量工具在不间断地升级换代。此次珠峰测量综合运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航空重力技术和实景三维技术也在测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峰顶打个电话,只需用一个小小的5G手机即能做到。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称,中国2020年攀登珠峰,将用最新技术精确测量世界最高峰海拔。报道指出,美国曾有一项研究称珠峰的高度为8850米,与中国此前所测高度不一致,但中国专家表示,本次科考队将使用各种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产生“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毫无疑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人类认识珠峰、攀登珠峰的历史上看,这一路不可能是征服自然,而是在此过程中定义人类生命意义的高度。当登峰所用当代先进科技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它一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登上珠峰的人是极少数,但在生活中踏实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一样能攀登人生的“珠峰”,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并控制住疫情的当下中国,急需的恰恰是更多的这样的奋斗者。
其他文献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有着极为显著的帮助,然而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阻碍,如何对这一系列的阻碍进行解决,成了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所在。本文主要就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学英语;问题与思考  中学英语教师在对任务教学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在贵州赤水“耿飚将军纪念馆”二楼展厅,有一幅由耿飚孙女耿静提供的珍贵历史照片,记录了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外宾的情况。照片拍摄于1975年9月7日下午,当时住在305医院的周总理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本来不允许再进行接见外宾的紧张工作。  但周总理为国家命运担忧,拖着病重的身体接见了以维尔德茨为首的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并在简朴的医院门厅同客人
在我小时候,大年初一舞狮子,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  舞狮子是年初一的大事,要早早准备好红包、香烟和生菜,从上到下系在一条绳子上,最下面是生菜,供“采青”。然后,一长串地,挂在一根高高的竹竿上。  竹竿到底有多高?估计有三米左右,或者更高。这要视每一家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家红包比较大,例如封了十元巨款,两包红双喜香烟,竹竿就会高一点,大概三米五、甚至四米。  如果有人封了五十元红包,一条香烟,那
摘要:初中化学学习难度较大,知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做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工作,注重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趣味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实施趣味化学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对学生发展具有
C919大型客机。  他是国产飞机设计师。为了设计、研制更安全的大型客机,他一次次登上试飞飞机,将自己置身于风险极大的试飞航程中;为了让万千乘客今后能规避失速飞行状态,全程更加舒适,他自己一次次亲历失速试飞,以科学设计,加之飞行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去努力找准失速飞行状态的临界点;像他这样亲历试飞,在我国飞机总设计师的群体中,是突破常规、没有先例的。他就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三级专家、C919大型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不考虑每个学生差异性的情况下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基于此,要注重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中的应用,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保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与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層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与
3月23日下午的伦敦希思罗机场。 摄影/ 王宗谟  “我们将减少96%原计划至4月底的航班运力,以积极应对世界各国在过去一周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而采取的封闭边境管控措施。”这是新加坡航空公司媒体联絡人邓一鸣在3月23日发给《新民周刊》记者的邮件中所述。她披露,这一决策意味着由147架飞机组成的新加坡航空以及旗下胜安航空机队中,有138架飞机将停飞。即使仍计划飞行的航班,其运营方式也大多与非疫情时
乐震文画壶《山水清音》。  作为当代画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丹青大家,乐震文的作品绘画功力深厚,笔墨挥洒自如气韵生动,画面布局壮阔,独特的空间效果和韵味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更能够以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视角回看中国传统艺术,悉心传承、推陈出新。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主持上大美院国画系,还是执掌上海书画院,乃至近年来担任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觉群书画院院长……乐震文始终坚持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回报社会,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地位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分析目前小学数学现状与问题,教学模式单一与学生兴趣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推行“高效对话,深度参与”的措施,从加强师生沟通、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游戏参与、生活联系这五个方面予以解决,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师生互动  一、推进“高效对话,深度参与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及检验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理念,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因此,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同时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化学较为困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