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有序教学有方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勇
  1984年生于贵州,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文学学士、美术学硕士。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盟省委老年青年妇女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理事,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画家,成都龙泉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写生中国龙泉分部主席,丹青艺象美术馆馆长,北京宋庄画家村签约画家。
  “不人师门,无经传之教;师门传承有序,教学相长有方;优秀传统有典,尊师重教有范。”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我们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通过写生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才能形象、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也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恩师李兵在学习继承前人“留白法”画雪技巧的基础,上,将传统技法的长斧劈和短斧劈(大、小斧劈)相结合而成“块斧劈”,成功探索创造出了“雪皴法”“挤白法”。“先大笔大墨地把大局布置好,再小心收拾用笔不周之处,然后用灵动的淡墨或淡彩皴擦点染,使画面近看有质,远看有形,粗看有势,细看有味,画中有意,画外有情。”“用墨、用色超凡脱俗、恣情挥洒,把传统笔墨与自然物象以及自身感悟都鲜明地展现在了宣纸上,既随意写景,又以景造意,法自然而不刻意雕饰,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力量雄健、气势恢宏,而且清爽淳朴、境界高远。”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要有一定的正路,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学习有快慢之分的。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要了解绘画基本功,‘了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灵魂。这些都在我的导师李兵老师的“西域雪山”画系列学习中得到非常好的教导。
  我被老师的“雪域雪山”画作中雪山的那种空旷、雄奇、博大、圣洁、磅礴气势的丽景深深吸引。老师在课堂处理画面的时候,常对我们说:“处理画面就是在处理关系,怎么区分主次,怎么突显你要表达的东西。”他通过艺术,让人们关注、了解、喜爱西域雪山。在学习“西域高原雪山”系列的时候,老师处理雪山的那种纵谷绵延不绝,磅礴气势不仅让我们学习到处理技巧、构图布局,雪山的磅礴也拓展着我们的胸怀,雪山的“白”“纯净”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爱上了雪山的一切。
  老师把古已有的千笔皴擦手法与特殊技巧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皴发一“块斧劈皴”和“挤白”“衬白”雪染法。这种画法开拓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同时老师教导我们在构成、笔墨、设色、意境上把雪山与天空、雪光与山形,用墨与用色,近浓远淡,近实远虚,“形与意”“形与情”“形与笔墨”的关系处理的恰如其分,这是老师的独到之处。通过画“雪山”既展示了立意精神,又营造了直观效果,充分体現画由心生,境由心造的艺术之魂。这些老师总结多年的技巧,在我们学习时毫无保留地传教与我们。课堂上我们学习西域雪山的清爽、古雅、质朴、浑厚、大气、豪放,近看有质,远看有形,粗看有势,细看有味,动中有静,巨中有微,画中有意,画外有情,形神兼备,这些学习形成了我们创作中国水墨“西域雪山”画的新风格。
其他文献
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做手工时,我拿起剪刀在五颜六色的卡纸上咔嚓几下,一只可爱的小鸟就从纸上“飞”了出来;美术课时,拿笔在纸上画画,不一会儿手下就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不仅如此,我的小手还很能干。每当妈妈感觉疲惫时,我用小手給妈妈按摩,妈妈就会舒服很多。看到妈妈又有了精神,我真喜欢自己的小手。
著名画家、书法家林峤先生将他编著的《林峤汉砖佛造像》一书的样稿送我,请我写篇评论文章,我欣然接受。翻阅每件画稿,特别是仔细地阅读了他撰写的《创作小记》,我深深地感到,这不仅仅是林嶠的“创作小记”,更应该是林峤的“创新纪实”。所谓“创新”,是指前人没有的、新出现的事和物。林峤能获得独创的写意汉砖佛造像创新成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拼搏才有可能得到的。我几次前往林峤创作工作室考察
执教:孙雁秋  点评:吴忠豪  【课文简析】  《秋天》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小散文。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刚刚学完拼音,可借助拼音读文、识字,但还不够熟练;认识了大约80个字,会写17个字,有了一点点识字和写字的基础。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文中“一”有变调,“会儿”要读成儿化音,“了”读轻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2.会写“了、子
小学语文学科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学博士吴亮奎所著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问题与方法》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梳理和澄清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基本问题。书中提到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一线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同时,本書理论论述与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实用性较强,可以说是教师教学之路上的好帮手。  本书共十章,主要论述了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影响因素
信赖,是人类一种美丽的情感,是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美丽和和谐之中,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增添信任,给予温暖,给予光明和希望。冯骥才的《珍珠鸟》就是一篇颂扬人性,歌颂信赖的美文,作者以柔婉细腻、充满诗意的描写,运用铺垫和对比手法,通过人性化的眼光描绘了“我”和“珍珠鸟”的情意,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一、美好的境界  一个天地间的精灵,一个为“我”书房平添生趣的“朋友”——珍
四川省井研县人。井研县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井研县青少年宫)美术教师。  2010年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国画农民画精品展”获优秀奖;2012年参加“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获入围奖;2012年参加乐山市“庆祝建军85周年双拥书画摄影展”获优秀奖。作品多次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希望的田野上—
《世说新语·咏雪》中蕴含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古人对于教学的智慧。现在对此篇目的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对比研究上,而对于作品中所提到的教育理念研究不多。本文将细细品味《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以及它对于我们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中国古代,天气常勾起诗人们的各种情感,例如雨雪就是诗
【摘要】小学阶段是读诗研诗、阅读欣赏、激发兴趣的重要阶段。针对目前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中存在的诗词学习“少、浅、远”的现状,反观教师诗词教学中“薄、高、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重构山水诗词学习的内容,创新学习范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研究各种类型的山水诗词,通过“主题吟赏”“项目探究”“应景游创”三大范式,进行讨论思辨、分析解密、诵读鉴赏。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内容重构,范式创新,山水诗词  研诗游
摘要:介绍了VFP数据表文件(.DBF)与Excel数据表(.XLS)间数据的相互转换,并对转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Visual FoxPro软件;Excel软件;数据文件;数据转换  中图分类号:TP311.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396-02  The Data Conversion of DBF Files and
布面油画 116cm×160cm 2019年  赵子韬擅长撷取日常生活的片段,将熟悉的情景改变成诗意的图画,在他的画作中,丰富的色相和冷暖对比被抑制在透明的灰色调中,可见而不再有本来的清晰度,其带出的生活情景也随之减弱了它们原有的硬度。  此系列作品见证了赵子韬对日常生活图像的再创造的过程,相比于赵子韬过往的人物图像,该作品的人物刻画更加流畅,不拘泥于现实的人物形态而变得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