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22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初中化学教育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在化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更广泛地参加实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知识,并能通过知识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实践性的学习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本文阐述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性教育的建议,强调了在初中中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性教学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实践能力 培养意义 培养方法 教育原则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初中化学教育是整个中学阶段进行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会为今后的学习形成很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坚实的专业素养。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创造性的才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践性的培养,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在专业的化学方面的素养,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更加稳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一项关键的教学措施。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引导学生对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化学学科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改造和创新,能激发创造性的开发,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教学
  上文提到过初中化学教学是整个中学化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开始。在这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索式教学的创新发展阶段。探索式教学是真正启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阶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其开始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讲授化学课程知识时要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讲授知识的结论也要讲授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探索、研究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为此,教师应为学生们创造一种充满探索气氛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学习的主动实践者。
  (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
  化学学科与其他基础自然学科不同,化学学科讲授的是物质的自然特性,以及物质与物质之间的性质关系等,这种性质与特质的讲授需要通过实验来更形象化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将枯燥的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化学课程的教材上有很多基础性实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表现在学生面前,但是从许多化学课的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发展来看,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学生的实验活动一般只是简单性的模仿性实验,而独立性的化学实验较少。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通过老师对化学实验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形成模仿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认真开发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原本“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消极被动教学,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够的。因此要从根本上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真正改变传统化学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整个化学教学的核心,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差异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将不同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从而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的教育对象所存在的不同的身心发展特性,要分别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化学学科的实践性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手段,进而引导和促进所有学生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在坚持差异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初中生化学学习中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三)实验性原则
  上文提到过,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支持课堂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物质各种性质和基础特性的过程中需要在学生面前进行实验教学,同时还要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实验活动,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从实验的准备阶段开始到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使其在动手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接触化学物质,熟悉化学物质的特性,并了解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就在于实验,教师可以改变原本传统的示范式的实验性教学为引导式的、逐步开发学生潜力的实验方式,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开发。通过对物质特性的了解,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发现课本中没有说明的全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普遍性原则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不能是片面的、单一的,而是要全面地进行,教师要将这种实践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要在教学中坚持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向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性教育。这种全面的、普遍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单纯地对所谓的“尖子生”、“模范生”进行创新和实践潜能的开发,而要改变这种教学思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发掘各位学生所潜在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更要全面地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普遍性的原则,全面开发所有中学生潜在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保宏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杨凤群.浅谈初中生化学实践能力培养.黔东南日报.
  [3]路东翔.初中化学拓展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中专物理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中专人才的需要。为此,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
摘 要: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在教学中一题多变,能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三 化学复习效率 一题多变 思维能力    著名的化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交际工具,这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栽体,一个好的教师,他的语言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本文总结了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的几点表现.
摘 要: 人文素质是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挖掘化学美,体现化学美的育人功能;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人文素质 教育 渗透    现代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特别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备课是教学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好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传统备课主要是教师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教材为蓝本,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纲中列举的考点范围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是
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因此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科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下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兴趣 化学课堂 教学效率    化学是高中理科教育的基础课之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大量运用语言进行叙述、阐释,而这使学生总感觉乏味枯燥。如何打破学生上课死气沉沉的局面?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的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恰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催化剂。  一、注重实验趣味性的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化学不同于其它理科课程,其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