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化学教学中的催化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48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兴趣 化学课堂 教学效率
  
  化学是高中理科教育的基础课之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大量运用语言进行叙述、阐释,而这使学生总感觉乏味枯燥。如何打破学生上课死气沉沉的局面?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的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恰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催化剂。
  一、注重实验趣味性的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化学不同于其它理科课程,其中试验比例相对较多,而化学实验又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实验前,除了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外,更应多考虑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按照教材进行试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我将钠跟水反应的喷泉实验、钠跟水反应产物的检验实验和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的实验巧妙地组合,密闭在一起,使其具有新的功能。我经过多次演示,实验效果很好,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我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设疑问和制造悬念,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新奇感,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碳酸盐这一节时,我引出明代爱国将领于谦所作的《石灰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就是本节所要讲述的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三、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化学知识,如在讲述燃烧条件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和纸都能燃烧,为什么纸一点就着,而煤却不着。在以下的讲述中,学生表现出异常的专心。在得出可燃条件后,我又让大家共同讨论,做菜时油锅着火怎么办。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动脑,提出了多种措施,虽然不成熟,但稍加提示,就能得出最佳答案。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自制一次性暖手袋等,都是从学生熟悉而又难以解释的例子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获得快乐,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用比喻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当学生面临的新知识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概念时,如果能在原有的可感知的知识结构中找出某种相似性,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抽象的知识。生动的比喻是实现此目的的一种良好的途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如果把非极性分子看做“好人”,而把极性分子看做“坏人”,把好人、坏人分别组合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组合则有如下结果:好人 坏人→坏人;好人 好人→好人;坏人 坏人→更坏的人。学生通过以上组合可以看出,分子之间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论什么分子,只要是靠近极性分子(坏人),能产生诱导力(变坏),也说明了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最后我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对此加以引申,“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强调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交友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比喻,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能起到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五、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在教学中合理划分教学的层次,挖掘教学内容资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由高到低,一步步攀登,这样才有成功的乐趣。
  在讲授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节时,我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对这一节的知识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准备三跟铁钉,安排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后,指导他们自己完成“钢铁制品腐蚀条件的研究”实验。要求学生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记清现象,根据阅读的知识,大家讨论解释现象。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我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化学中的快乐。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热爱是成功的前提,方法是成功的途径,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化学课的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培养、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学习,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齐梅.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学[J].教育研究,1995,(5):21.
  [2]康存剑.悬念设置与自读课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4):16.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图像信息有时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时也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若不从图像信息入手问题有时就没办法解决或解决方法复杂从而使解题的难度加大。获取图像信息不但在解决初中电学问题具有重要性,而且在解决其它物理问题也同样重要,可见获取图像信息在解决初中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获取 图像信息 重要性    随着课改的进行,大大小小考试题目的越来越多样化,新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中专物理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中专人才的需要。为此,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
摘 要: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在教学中一题多变,能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三 化学复习效率 一题多变 思维能力    著名的化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交际工具,这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栽体,一个好的教师,他的语言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本文总结了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的几点表现.
摘 要: 人文素质是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挖掘化学美,体现化学美的育人功能;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人文素质 教育 渗透    现代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特别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备课是教学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好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传统备课主要是教师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教材为蓝本,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纲中列举的考点范围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是
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因此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科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下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