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但是这一方式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并不常被教师所重视,在课堂上,教师很少让学生进行朗读,即使教师要求朗读,大多数也是齐读,没有任何感情。随着语文学科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表演性朗读的重要性,并且开展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10-01
  所谓的表演性朗读就是将表演中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转换为语言的表达方式融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表演性朗读具有三个特性:直观性、综合性、动态性。在朗读过程中,朗诵者可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感染力、面部表情来向他人传达情感,综合表演和语言的优势,为他人带来一场视听结合的表演。为此,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内容来给学生,增加他们的表演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选材
  (一)片段表演性朗读
  虽然国内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但无论在哪个教材中,书本中的选材也都是十分有意思的。虽然我们提倡朗读,但有些文章适合片段朗读,有些文章适合全文朗读,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辨别出哪种朗读适合学生的学习。对于一些文字多的文章,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就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在表演的同時既让学生感受到别样教学方式的魅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金色的鱼钩》一课,教师将文章改编成对话的形式,有老班长、三个病号,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共同表达当时年代的不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全文表演性朗读
  全文朗读虽然费时费力,但可以很好地呈现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也有个大概的了解。尤其对于寓言和童话类的文章是全文表演性朗读的代表,文章中丰富的主角光环以及所表达的内容都十分生动,如《狼来了》《皇帝的新衣》《猴王出世》等。学生朗读这些故事性强的文本,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另外,全文表演性朗读也可以选取些故事情节不明显的文章。由于它本身的故事性不强,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去想象对应的场景,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者的安排
  (一)单人表演性朗读
  单人表演性阅读较适合文本中情节起伏不明显或者人物单一,且不需要其他学生配合、可以独立完成的文本。如《小猴子下山》一课中,里面有很多动作的描写,像捧、扛、拽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性朗读时,就需要注重学生对这些动作的表演形式,指导他们准确地将描述动作的这些字、词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身体配合能力。
  (二)多人表演性朗读
  多人表演性朗读适合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多样的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分配不一样的角色,通过表演式朗读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如讲述《草船借箭》《鲁滨孙漂流记》等都很适合进行多人表演性朗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生动的表演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三、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练习
  (一)单人练习
  单人练习是所有练习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可以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本的魅力。但是在单人练习中,教师要多加关注,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跨过难关。当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在鼓励之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适当给学生提出建议。由于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也不能去捆绑学生的思维。
  (二)结对练习
  在结对练习中,可以让同一组的两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分配任务共同完成练习目标,教师加以引导,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结对练习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同桌或者前后桌,这样结对也避免了课堂上座位的限制。因此,表演式朗读的结对练习可以同时帮助两个人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并且可以促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加强两个人的合作沟通能力。
  (三)小组练习
  表演性朗读的小组练习方式适合人物角色多且故事情节十分丰富的文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来分小组,争取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朗读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小组内每个人的朗读水平,并且学生为了不被落下,会更加努力地练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间良性竞争的意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小组练习的方式涉及到所有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让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表演性朗读是新时代教育下的有效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表演式朗读的选材、人员安排以及练习方式进行阐述,主要讲述了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带来的益处,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建标.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7(29):122.
  [2]康建筠.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7(19):156.
  [3]安宝红.语文课堂中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8(3).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下,现代小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数学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数字、几何等基础知识来给学生传授基本概念。除此之外,还要运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教育新形式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日后学习数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培养其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摘 要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调动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也会由“要我学”
摘 要 现代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所以要从小培养国民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其性格、品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可以被塑造,若他们的知识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则无法很好地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也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重器,民生问题处处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抓好学生
摘 要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而且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学双向开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大力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9-0150-01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管是哪个教育阶段作文都是要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小学基础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小学生综合写作能力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8,A,G623.2,G3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9-0174-01  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对小学生的观点、看法、阅读等,进
摘要 对于小学中年级语文双线并进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本文所比较推崇的双线结构,是注重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的价值观渗透,使得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小学语文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作为学习的基本素材,教师加大对于统编教材课内外阅读的深化研究,把控小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阅读水准,从而能够促进语文双线并进教学的有效性渗透。  关键词 统编;小学;中年級;语文;双线并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在当代这样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多媒体的引进以及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要得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0-0009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已经成为受到教育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数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只有加大对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来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让小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学数学
摘 要“试误”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石。“试误”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图、式、文、表等多元表征方式,探索问题和描述结果,更全面地展示优化过程中自主探究的层次性。追问“关键问题”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纵向深入。每种方案设计向下一种方案过渡,需要教师追问,推动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每种方案的不足,不断将探究推向最优。  关键词自主探究;多元表征;追问;优化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 《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心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情感化教学的触动心灵、表达升华、共鸣内化是发挥课程应有作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情感;情怀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6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