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狂魔”猴赛雷:婚姻的“破船”驶向吉尼斯

来源 :知音·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外形上看,山西男子高晓东是个彪形大汉,但他却有一双女人都自愧不如的巧手,为剪纸几乎走火入魔。他可以不吃不睡,也不顾家庭。面对这个丈夫,妻子闫芳怒了!一场夫妻大戏即将上演……

丈夫为剪纸疯魔,你选我还是选它


  1964年,高晓东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市赵家庄乡义唐村,从小受奶奶熏陶,酷爱剪纸。同村的闫芳喜欢唱歌跳舞,14岁就到剧团登台演戏,18岁时,能歌善舞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追求者如云。但闫芳没打算在周围的人里面找对象,准备到运城市里找,只是拗不过媒人的一再请求,同意见一见参军复员回乡的高晓东。
  1986年10月,两人第一次见面,人高马大的高晓东就给她送了一对纸凤凰:“送给你,喜欢吗?我自己剪的!”闫芳愣住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么纤秀精美的作品竟出自一个外表粗犷的男人之手。“真的是你剪的?”闫芳问。“你如果不相信,下次你去我家,我能给你剪出来。”
  闫芳半信半疑。第二天,高晓东主动约她去家里,当场为闫芳画了肖像。片刻功夫,剪纸版的闫芳就在高晓东手里跃然纸上。闫芳喜出望外:“哎吆,我真小看你了。”就这样,高晓东凭借剪纸冲出重围,博得了闫芳的欢欣。她觉得一个有着这般巧手的男人,生活中定也是个细心体贴之人。
  1986年11月21日,高晓东和闫芳认识一个月后闪婚。婚后,高晓东在乡消防局当消防警察,闫芳在乡政府上班。但闫芳慢慢发现,高晓东下了班就躲进卧室里剪纸,很少跟自己沟通。不过,丈夫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不良嗜好,下了班就回家,闫芳对他剪纸这件事睁只眼闭只眼。1987年10月女儿高亚楠出生,闫芳不淡定了。她对高晓东说:“现在有孩子了,不光是咱俩了。孩子要买奶粉,你把工资交给我,我就不管你剪纸。”高晓东解释,说一张纸才一毛钱,又不贵。闫芳火冒三丈,恨不得吃了他:“我今天给孩子买奶粉还差一毛五分钱,还是跟单位同事借的!你只考虑你自己,还管不管孩子?”“多大点事啊!你叽叽歪歪的……”
  闫芳“腾”地站起来去撕他的剪纸:“我今天要是不毁了这些害你的劳什子,我还不姓闫了!”闫芳拿起烧炭的铁棍把剪纸打得稀巴烂。高晓东又生气又心疼,横着脖子说:“我想做的事情,谁也拦不住!你撕了,我也要剪!”说完,高晓东摔门而去。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闫芳抱着孩子一起哭,痛恨自己嫁错了人。
  此后,夫妻俩经常因剪纸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1989年儿子出生后,闫芳彻底绝望了。她抱着小儿子,领着大女儿,投奔运城市做生意的哥哥,让哥哥给她做主离婚,高晓东急忙追过去道歉。最终,哥哥将两个人批评一番,又给了闫芳十节商场柜台做生意,让他们好好经营家庭。
  闫芳一肚子委屈地回了家,她对丈夫不抱希望了,除了上班,她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打理生意上,努力挣钱。她把女儿交给婆婆带,自己带着儿子,一边上班一边做生意,每天累得骨头散架,回到家却连一口热饭也吃不上,再看看在纸堆里埋头苦干的高晓东,闫芳彻底爆发:“咱们分居,要么你走,要么我走!”
  高晓东无奈从家里搬出来,住到了废品收购站,一个星期都不见回家一次。闫芳气急了就去找他闹一顿,撕了他的作品出气。
  2007年下半年,高晓东竟瞒着闫芳把工作辞掉,专职构思《中华武圣》巨幅剪纸,打算挑战吉尼斯。闫芳终于忍无可忍:“你要么跟我过,要么马上跟我离了去跟剪纸过!”本来,闫芳是想借此给丈夫敲警钟,让他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来。没想到,榆木脑袋般的高晓东却沉默不语。见他这个态度,闫芳更加来气,冲上去又把他的作品撕了。高晓东腾地站起来:“这个是我挑战吉尼斯的作品!你给我撕了,你简直就是个泼妇,离就离!”闫芳被气哭了,毫不相让地说:“明天就去离!”谁知高晓东却说:“不行!我没时间!等我挑战完吉尼斯纪录,保准跟你离婚!”
  都这种时候了,他心里还想着剪纸,闫芳欲哭无泪。

吉尼斯挑战失败,不忍在你最落寞时离开


  接下来的半年,高晓东闭关了。他差不多个把月才回家洗次澡,换身衣服,也没空跟周围人说话。身边的人私底下议论,说他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听到别人说老公的闲话,闫芳不高兴,也不放心,悄悄去偷瞄,见丈夫完好无损地在低头苦干,她又一肚子闷气,转身就走。
  2009年下半年,高晓东在单位活动大厅用无数个不眠之夜做完了《中华武圣》巨幅剪纸。到了后期,高晓东招架不住了,不得不求助女儿来帮忙。女儿一看,这么大的工程,光她一个人根本不够。女儿赶紧叫来了妈妈。闫芳来到活动大厅,看见整个大厅都铺得满满的,一边探脚一边嘀咕:“不知道弄的什么,惊动一家人!”“妈,我爸一个人一定吃了不少苦,你就帮帮他吧。”闫芳一脸委屈:“我一天到晚累得跟狗似的,还没有人帮我呢。”“我爸要挑战吉尼斯也是有追求的人,总比那些混吃等死的人强吧!”想到挑战完吉尼斯后,她就可以和高晓东离婚,闫芳答应女儿给他搭把手,尽快了结此事。

  真正近距離接触后,闫芳发现剪纸的世界其实挺神奇的,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打开不一样的世界。但她不会剪,只能打打下手。想起丈夫曾送她蝴蝶,闫芳试着剪了下,可半天也没成功。这时,高晓东不知从哪里变出了一只蝴蝶,递到她面前:“送你的。”闫芳很惊喜,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还能再次收到这样的礼物。闫芳不禁想起了当年的甜蜜时光。
  10月,105平方米的《中华武圣》巨幅剪纸完成了,高晓东信心满满地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终,挑战却失败了。高晓东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不再摸纸也不再拿剪刀,每天唉声叹气,来回踱步,时不时抱头蹲在地上一言不发。闫芳一时也找不到安慰他的办法,只能按时备好一日三餐,可高晓东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一天,高晓东突然严肃地说:“你很失望吧,不过你放心,即使没有挑战成功,我也不拖着你了。”高晓东同意马上去离婚。   闫芳却犹豫了:这时若真的离婚了,丈夫也许会从此一蹶不振。她觉得自己不能落井下石:“既然约定好了,就要严格执行,等你挑战成功了,我们再离婚。”高晓东怔怔地看了妻子几秒:“你是觉得我还能挑战成功吗?”闫芳不搭他的话,只说:“反正你早点挑战成功,对你对我都好。”一想到妻子是为了赶紧离婚而鼓励他,他心里就不是滋味。为了鼓励丈夫,闫芳说自己生意也不忙了,可以给他搭把手,“等你成功了有收入了,记得给我补发工资就行。”高晓东一本正经地说:“行,我按最高标准给你算。”
  2009年,高晓东准备构思一个中华双圣巨幅剪纸,再去挑战吉尼斯。闫芳问:“你觉得这个行得通吗?”“你要是支持我,我就有信心。”高晓东答道。闫芳在心里偷笑:丈夫这话太孩子气了,好像她对他有信心,他就变得无所不能了似的。但闫芳心里还是很受用:“那就试试看呗。”
  研究小样、画草图、反反复复修改。有时,高晓东为了画草图,一动不动地坐上个把小时。都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闫芳细细一看,心想:以前怎么没发现他这么帅气呢?一次,高晓东太过专注,颜料抹到了脸上也不自知,闫芳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高晓东一看镜子,自己也被逗得哈哈大笑。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下,闫芳对丈夫的敌对情绪减轻了许多,他好像也没有那么讨厌了。
  在和高晓东创作的过程中,闫芳发现剪纸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故事,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是很难创作出来的。闫芳还发现,丈夫还挺有学问的,他身上有股专注和韧劲,而那股子劲是可以成就任何事的,只是丈夫把它用在了剪纸上。过去,是自己一直在用世俗的成功标准去衡量他,其实,当年在追求她的时候,闫芳就该知道,高晓东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想到这里,闫芳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高晓东见状赶紧摸摸脸,以为颜料又涂脸上去了,闫芳噗嗤笑出声来。心态改变后,闫芳觉得丈夫顺眼多了。

转角重遇爱:“挑剔”妻子成就世界高人


  高晓东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华双圣图》,但光构思、打小样、画草图就用了两年时间。有时一连好几天,他都想不出好的立意,急得直跺脚。有一次,闫芳给他出主意,说把四个角做成团龙,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团团圆圆。高晓东觉得眼前一亮,惊呼这个主意太好了,他激动得把妻子抱起来转圈。闫芳被吓了一跳,让他赶紧把她放下来。夫妻俩恍惚又回到了甜蜜的恋爱时光,而丈夫那高兴得如孩童般清澈的眼神,是闫芳从没见过的。闫芳越来越觉得:是自己以前不够了解丈夫。
  随着创作的进展,高晓东把创作地点搬到了河津市职业中学的室内篮球场,从此过上了苦行僧般的日子。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十一点半才回家。饿了就吃大葱卷大饼,困了就在篮球场睡午觉。
  为了提高水平,闫芳去画廊给别人当义工,专门学习刀功,剪功和裱画技术。而为了追求完美,高晓东给了妻子挑刺的权力,闫芳毫不客气:“我觉得关羽的腿这个地方应该剪得再丰满一些,胳膊这个地方再圆润些……”高晓东改了三遍,闫芳还不满意,高晓东生气了:“别人都说好,你这一关就过不去,你行你来干!”闫芳笑着说:“我哪会啊。”“你不会,就别说我!”明明是他让自己挑刺的,现在又来这套,闫芳把工具一扔,气急败坏地走了。
  话一出口,高晓东就知道自己说错了,他赶紧追出去,赔笑脸说:“都老夫老妻了,咋还那么大脾气呢?我那不是心急吗,你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闫芳正在气头上:“谁跟你老夫老妻的,我这辈子就是跟着你受气的命!”不等她抱怨完,闫芳已经被高晓东拉回了剪纸处。看着他端茶递水一脸赔小心的样子,闫芳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她发现丈夫竟变得会哄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晓东进入了疲惫期,不知明天会怎样。进,看不到希望,退,心有不甘。他更不想辜负了妻子的期望,觉得压力很大。有一次,闫芳看见高晓东在篮球场外的大树下抹眼泪,走过去,丈夫对她说:“你说要是我这次又失败了,怎么办?”闫芳鼓励他说:“如果因为担心成败就想放弃,这可不是你的性格,也不是我所认识的高晓东!”见丈夫低头不语,闫芳接着说:“成败我都不怨你。”见妻子这么无条件地支持自己,高晓东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我不会让你失望的!”高晓东抹抹眼泪,坚定地说。
  2013年5月,长26.3米,宽17.36米,面积达456.56平方米的巨幅剪纸作品《中华双圣图》终于完工。很快,喜讯传来,作品通过了世界吉尼斯总部和世界纪录协会的双项世界纪录认证。拿到证书那天,高晓东问闫芳:“现在挑战成功了,还去离婚吗?”闫芳撒娇地给他翻了个白眼,嘴上说“走啊,离啊,现在就去”,手里卻拉着他一起回了家。
  挑战成功后,高晓东时常受邀参加活动。看着台上的丈夫,闫芳渐渐成了他的粉丝。2015年6月,高晓东受邀赴马来西亚参加首届国际关公文化节。展出结束后,闫芳忙着跪在地板上收作品,膝盖磨得又红又肿。高晓东赶紧买来创可贴给闫芳贴上,让妻子歇着:“我在台上风光,你却在背后受罪。以后这种事,我来做好了。”同年,高晓东夫妇被河津市文明办和妇联评为“河津市最美家庭”。
  在妻子的挑剔和支持下,高晓东的剪纸事业越做越大,作品已经延伸到美、法、新、马、泰、印尼等国家。如今,在闫芳眼里,丈夫是最有魅力的男人,而高晓东说,他的成绩里有妻子一半的功劳。
  2017年底,高晓东带着闫芳来到央视戏曲舞台。他知道妻子从小喜欢戏曲,后来因为照顾家庭才搁置了,他在台上动情地说:“老婆,谢谢你帮我圆梦,今天你也给我个机会,让我帮你圆梦吧。”音乐声响起,闫芳早已感动得泪眼迷蒙……
  编辑/杨晓婷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  2、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3、能正确迅速地读准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4、能发现身边带着an en in音节的事物、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旧引新,做好铺垫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几个老朋友,还认识他们吗?  抽读拼音卡片a o e i u ü。
《中国教师》:科学探究是科学、科学学习的基本属性之一,2001年版与2011年版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也都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课程目标与内容。请问郭教授,初中物理学科经历了10多年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目前大家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何?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式教学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玉英:科学探究确实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理念层面上,中学物理教师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师都很认同,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
不久前,我在机场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他们站在安全门旁,互相拥抱道别。  父亲说:“我爱你,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女儿回答:“爸爸,我们一起共度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你对我的疼爱就是我所希望的一切。我也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  道别过后,女儿离开了机场。  那位父亲走到窗边,这正是我所坐的地方。我看到他站在那里,离别带来的悲伤让他忍不住要流泪。我无意侵犯他的隐私,但他主动和我交谈起来。  “
《神史》是云南昭通青年作家孙世祥的遗作,长达一百万字,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十年前,年仅32岁的孙世祥因病逝世,他的家人在2006年自费出版《神史》,但未引起太多关注。今年语文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并补全初版时删去的十万字,完整展现这一农村纪实巨著的全貌。对于《神史》,一直存在不同的评价,或赞或弹,各有理由,但它对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细致描写与真实反映则是不可否认的成就。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神史》的
当下,整本书阅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教育部都出台了学科纲领性指导文件。教育界专家们的各种理论分析,名师们的各种公开课,一线教师到处寻师问道,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整本书阅读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但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全国“整本书阅读”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会上,一位老师执教《水浒传》专题复习之一——《水浒英雄传奇》。课堂紧紧围绕两个问题展
困惑疑虑——迷失评价方向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发现,我们的课堂口头评价运用与课改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仍存在着很大差距,甚至步入误区。纵观当前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量多、低效的重复式评价  有的语文老师上课容易“话多”。这跟教师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有关。当然,有的时候重复是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的口头重
课是有节奏的。课的节奏与内容主题、知识特点不无关系,更与教师对它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有关。有的课,平铺直叙单调乏味,大抵因为教师只把它当成了一项知识的传输工作。有的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教师能在关键处着力,响鼓重锤敲,能在简单处滑过,轻松悠扬。这样的节奏,令学生体验紧张刺激、感受舒适愉快,体会知识之美、学习之善。深度学习所主张的整体把握知识的地位与价值,在教学中就表现为课的节奏感。  俞正强老师在
作文内容    六年来,同学们就像一棵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毕业前夕.就来个“我写我”,再为自己的文章配插图,把自己画下来。如果画画有困难,就贴上一张照片。最后,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我写我”作文朗诵会。    设计理念    “习作是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劳动”,“习作”姓“习”;习作教学应克服过去程式化、技能化和“伪童真”的误区,更加关注
可能是由于出生年代的原因,一拿到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我脑海中出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舒婷那首洋溢着自由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爱情诗篇《致橡树》,耳畔仿佛响起了那优美而又铿锵的韵律。看到前言部分《我是教师》以及书中通篇有关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师的对话,我更加确信,该书就是朱永新老师倾心奉献给广大教师的一首心灵诗篇,真挚、热忱,充满关爱和期望。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朱老师与教师们
圆子:  你好!我今年33岁,结婚快8年了。我和老公有两个孩子,大的跟老公的姓,小的跟我的姓,这是结婚前兩边父母商量好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小的是儿子,大的是女儿。老公有点介意,虽然嘴上没说,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有一股怨气。我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由于家里催婚,认识半年就结婚了,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婚后的感情也广直很平淡。  自从生了儿子以后,我们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多,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常常会大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