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关联电子系统超导电性的高压研究

来源 :高压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o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强关联电子特性的凝聚态系统中,电子间的强关联性主导系统的宏观量子特性.这类系统具有电荷、自旋、轨道、晶格及拓扑等多重自由度,这些自由度强烈耦合,产生复杂的多体相互作用,导致系统出现丰富奇异的量子现象,如非常规超导电性、庞磁电阻、金属-绝缘体转变、拓扑量子相变等.其中,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于近几十年取得了不少进展,例如发现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和铁基超导体,然而导致非常规超导电性的原因,尤其是对高温超导电性的机理认识目前尚不清楚,非常规超导机理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为此,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们通过高压实验手段在重费米子超导体、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这3类主要的非常规超导体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发现的新现象以及反映的新物理机理,包括磁性和超导电性的演化关系、价态变化对超导电性的影响、铜氧化物的普适压力相图等,旨在提供非常规超导体在高压研究方面的一些实验新进展,以期为更好地理解非常规超导的微观机理提供压力维度下的一些信息.
其他文献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地质实践,其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总纲,以“两山理论”、“乡村治理理论”等为指导,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应以“地质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为核心宗旨,以“讲好地质故事”+“传承乡村文化”为发展动力,以“产业体系构建”+“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内容,以“人才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方式,以“地质价值认同”+“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保证,
岩溶型铝土矿中火山物质参与成矿的直接证据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线路调查和剖面研究,在桂西大范围内的铝土矿及其早期的铝土质岩中观察到大量的火山灰,含量大于30%;火山灰种类有岩屑、晶屑、玻屑和火山尘,塑性—半塑性变形及刚性爆裂显著,自由降落为主,属原地—准原地沉积;火山灰易于分解为水铝石、高岭石、赤铁矿等微细矿物,屑状火山灰相对尘状火山灰更易于矿化,大量火山灰主要以直接铝土矿化作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铝土矿和铝土质岩具有亲岩浆性,不活动元素图解判别及铝土矿测年数据显示火山灰原岩浆以碱性玄武岩为主,与岛弧
地质调查正在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需要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面向非结构化数据开展机器阅读和地质知识的自动提取.地学命名实体和关系联合提取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核心.本文采用基于大规模预训练中文语言模型的BERT—BiLSTM—CRF方法开展岩石描述文本命名实体与关系联合提取.首先,通过收集数字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剖面测量和路线地质观测数据,建立岩石描述语料;然后,在岩石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岩石知识组成,完成岩石知识图谱命名实体与关系的模式设计,标注岩石语料;最后,开展岩石描述语料知识提取的深度学习训练和消融试验
从矿区土壤分离得到的罗尔斯通菌(Ralstonia Bcul-1)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广谱抗性,可在重金属铅含量为87.35 mg·kg-1的酸性土壤生长(pH 5.62).低浓度Pb2+可诱导部分重金属抗性基因表达,但高浓度Pb2+(>15 mg·L-1)则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在Pb2+胁迫下,一些蛋白质的表达同样受到诱导或者抑制.重金属抗性基因和抗性蛋白的表达使Ralstonia Bcul-1能够适应重金属铅污染的生存环境.在含Pb2+的液体培养基中(pH<6.50),Ralstonia Bcul-1菌体
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及季节日变化呈“S”型.受潮汐水淹环境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曲线较旱地平缓,并且夜间比白天更为缓和,年均日变化最大差值为24.39 W·m-2,日变化特征中,土壤热通量对净辐射的反馈存在延时.因季风和沿海气流活动,春夏季节日均振幅比秋冬季节更加剧烈,全年热通量日振幅最大差值111.08 W·m-2.全年该
为研究闽江下游沿岸湿地植物硅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闽江下游沿线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设置6个采样点,对植物生物硅含量及储量分配比、植物根冠比和硅素转移系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下游植物枯体生物硅含量普遍较高(6.88~70.60 mg·g-1),地下根系生物硅含量普遍较低(2.02~16.88 mg·g-1).(2)闽江下游植物生物硅含量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株高呈正相关关系.(3)闽江下游植物根系生物硅含量与土壤盐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根系生物量也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近海区
营造马尾松混交林被认为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的理想方法,但马尾松混交林的生产力是否具有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为此,通过收集已报道的26篇文献中50个马尾松混交林林分和树种水平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马尾松混交林的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马尾松混交林的乔木层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水平乔木层生物量超产44.8%,地上生物量超产49.4%,树种水平马尾松总生物量超产31.3%,地上生物量超产36.9%.混交林中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相比纯林也得到了提
了解外源磷在不同母质森林土壤中的转化特性,对合理施肥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米槠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NaH2PO4的室内培养实验,测定磷添加后土壤磷组分变化特征,旨在探究外源磷在亚热带不同母质森林土壤中磷转化特性,并通过建立磷组分变化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地等的关联性,明确影响外源磷转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磷添加后,砂岩和花岗岩发育土壤中不同活性无机磷组分的含量显著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同,顺序依次为NaOH-Pi>Resin-Pi>NaHCO3-Pi;磷添
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覆盖度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可间接反映矿区植被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提取甘肃省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分析矿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探究矿区植被修复效果,为后续植被恢复与保护及生态修复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从24.15%提升至30.99%,且高覆盖植被占比逐步上升.(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的区域为北部防护林、中部湿地公园及西南部矿山公园,退化区域为西北部建设用地扩张区域.(
快速掌握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相关部门整合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遥感解译、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等数据,利用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分析福建省2015—2019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度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与环境质量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生态建设指数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2015—2019年间,福建省9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以上,其中闽西北、闽西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于闽东、闽东南沿海城市.(2)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