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策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探索地理事物的地域分布规律。这就使得地理知识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而我们经常把广泛的地理空间压缩在一张小小的图上,因而读图、应用地图对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来说至关重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在地理课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初中生初次接触地理和地图,既有学习的冲动和好奇,又缺乏读图、看图的基本方法。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学会读图看图,在地理教学过程我探索了如下过程和方法: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读图、看图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激发培养读图看图的兴趣,把他们引入地理学习的殿堂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培养他们对地图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用了下面的方法,效果不错。
  (1)用活动激发兴趣。我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把学习地图的过程设计成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让读图、看图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读图、识图,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地理知识。比如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把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在纸上描绘出来并剪下,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分组把剪下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比赛哪个小组贴得最好,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使得学生们画图、剪图、贴图的热情高涨,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各大洲的基本形状和相对位置。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
  (2)用感情培养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以及去过的地方等产生情感。我充分利用这种情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市等。每次假期回来,我都让学生指着地图讲述他们到哪里旅游去了,走的是哪条线路,以及路上的所见所闻等。每次学生们都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去过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有时找不到了,下面的同学都会很积极地帮着找。于是,在讲述和找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3)用热点保持兴趣。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我都会播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习主席今天出访哪个国家了、辽宁舰到达海南某基地了,等等,当然每次我都会让学生比赛看谁先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地方,用这种方法让学生长期保持找图、识图的热情。
  
  二、以规范的步骤教会学生读图、看图的方法
  (1)应该看清楚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一张地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抓住哪些主要的信息和有用的信息,而地图标题恰恰告诉了学生地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人口分布图重点反映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而降水量分布图则重点反映的是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主要方向,这样看图分析问题时才会事半功倍。
  (2)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在阅读地图时,往往忽略了地图所提供的图例、注释等,结果常常张冠李戴,把海洋当做陆地,把道路当做河流。有时图例还能反映出某些地理事物的特点,对回答问题具有提示作用。比如在某个国家的地图上标注了一些矿产资源的图例,那就说明了这个国家某种或某些矿产资源丰富。
  (3)看地图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地图标题、图例,仔细阅读图中内容,获取有用信息。比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读出哪边地势高,哪边地势低,哪里等高线发生了弯曲等。只要看懂了图所表达的具体内容,那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三、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1)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对同一地图要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从“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中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位置,也可以归纳出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2)利用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时候,也要注意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既要注意规律性又要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在读图时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成为了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如何将小学音乐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整合是新时代教师应予以深入探究的课题。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情境创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是现代科技
摘 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使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有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
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是其反腐倡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讲学习、讲政治、讲
潘新和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如果不能落实到写上是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浪费。”他指出在以往的“阅读本位”的语文教育观下,实行的是“为读而读”,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读与写
探究是小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探究共同体的概念早有提出。文章重点探讨其在小学科学学习活动中成型发展的建构过程以及培育方式方法,可见科学学习活动能够赋予探究共同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新课标要求,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便要保证其引导方式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其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一、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
政府微博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创新了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丰富了社会管理的主体,提升了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展示了政府良好的执政形象。在政府微博运行过程中
摘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中小学英语牛津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和热点。
故事课堂,基于认知语义学理论,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轻松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