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诗经》意象翻译的对比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现代《诗经》学及意象理论研究,意象是《诗经》篇什中十分重要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极大的增强了其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使得译语者也很难感受到原文意象想要传达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意象翻译中意义传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研究意象翻译的方法和审美效果,以期为《诗经》意象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接受美学 《诗经》 意象翻译
  一、引言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翻译活动仍须应对复杂的翻译关系,而中国传统典籍翻译涉及不同历史语境、不同文化语境,更要力求实现跨时空的译者主体意识和原作者主体意识之间的融合、译入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的对话。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注重讨论读者在文学传播者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诗经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因此,本文从接受美学解读研究《诗经》中的意象翻译问题,为今后《诗经》意象翻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提高中国典籍翻译的质量。
  二、意象翻译和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意象是指具体,单个的词语为载体的诗意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意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与人们的联想、情感表达与唤起,以及想象紧密相连。所以其意义的解读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解读者,依赖于解读者所拥有的某种知识以及抽象思维。同时,意象所指称的对象并非意象手法的核心所在。
  接受美学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由姚斯、伊塞尔等人提出,接受美学注重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和积极作用,其强调读者的能动作用、阅读的创造性。强调接受的主体性。姚斯认为,文学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意义的实现要靠读者通过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许多“空白”或“未定点”加以填充,从而使文学作品最终实现。诗经的英译本的读者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因而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西方人的思维和文化差异,使西方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诗经》。
  三、理雅各和许渊冲介绍
  理雅各是的19世纪的翻译大师,对《诗经》的翻译更是沥尽心血,三易其稿。1871年完成并出版了《诗经》无韵体全译本,1876年又用韵体重译了《诗经》。他以严谨的译风、高质量的译文和丰富而详尽的说明和注解,为西方读者再现了《诗经》的风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76年韵体版是以读者的预期为中心,在力求准确的同时更注重审美诉求。韵体《诗经》减少了注评,且注评中没有了汉字,汉语原文也被删去。译者增强的独立阐释能力在注释中可见一斑,并尤其反映在隐喻的使用和在译文中附加其他内容的翻译方式上。在注释中,理雅各使读者对其他注评家的观点产生质疑,同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给读者如此,译者同时充当了原文本及解经传统的阐释者。理雅各在正文的翻译中加入了很多原文之外的内容,大量附加内容的掺入难免使原诗失去本来的面目,实际展现出的是按译者的想象来塑造、添加了大量译者思想的新形象,本文选取的是1876年韵体版中的意象翻译的例子进行分析。
  许渊冲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翻译家之一。他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丰富的翻译实践基础上。许教授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和“三化”原则,即“浅化”、“等化”、“深化”,是处理古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重要原则。在许渊冲看来,翻译中,最主要的是应该展示原诗的“意美”,而为了展示“意美”。“美”取自鲁迅的“三美论”许渊冲认为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意
  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形美)。许渊冲提出翻译诗词应该用“深化”、“浅化”、“等化”的译法。深化是指特殊化、具体化;浅化指一般化、抽象化;等化指对等、等值、等效。三之指“知之”、“好之”、“乐之”,许渊冲指出西方译文基本和原文形式上对等,达意不传情;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要求优化,传情又达意。标准应该是:一要达意,而要传情,三要感动。许渊冲认为,艺术的成熟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是三美是本体论,三化是方法论,三之是目的论,艺术是认识论。许渊冲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大大增加了其译本在音、行和意上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三美原则和儒家思想,他在《诗经》翻译中坚持异化为主,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构架链接东西方认知世界的桥梁,为西方读者开启了一扇领略中国璀璨文化的大门。许渊冲作为诗歌翻译的大师,其翻译原则为我们讨论古诗中文化意象的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语料分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Kwan-Kwan go the ospreys
  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The modest,retiring,virtuous,young lady
  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 she.(理雅各譯)
  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cooing
  There is a 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 (许渊冲译)
  关于“雎鸠”,历代注家都认为:雎鸠,水鸟名,即鱼鹰。刺鸟通常单独出现于水田、沼泽地带,常发出“哭哇哭哇”的重复鸣声,所以北方民间因其声称为“哭哇鸟”。根据清代史学家、汉学家考证,上古无鼻韵母,“哭哇”连音,应和“关”相近。每年六、七梅雨季节,“苦哇鸟”不停的“关关”鸣叫,是为了求偶,所以民间又称其为“爱情鸟”。理雅各把雎鸠译成“Kwan-Kwan”,只从发音方面照顾一个“关”字,将“关”字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给丢失了,而且西方也不存在“Kwan-Kwan”这个词,所以理雅各“关关”这个意象没有翻译出来,没有把原诗想要传达了意义传达出来。许渊冲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关关”和“雎鸠”译作“turtledoves”,“turtledoves” 的意思是“a slender dove with black-and-chestnut upper parts, a pink breast, and a black-and-white neck, noted for its purring call.” 中文意思是:情人、斑鸠、雉鸠,把原文想要传达的意象意义以及文化意义都表达出来了。对于“窈窕淑女”,理雅各译作“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shy about showing much of the body”;“not intended to attract attention,especially in a sexual way”;“preferring not to spend time with other people behaving in a very good and moral way”,可能理雅各的理解和我们的理解不太一样,他理解的窈窕淑女是安静的,喜欢独处的一个女子。而许渊冲将其翻译成“a maiden fair”,一个未婚的少女,我想更符合原文想要传达的意象。最后就是“君子”的翻译,理雅各将其翻译成“prince” 完全没有把原文的意象体现出来。这首诗反应的是典型的中国式恋爱观,对于欧美人来说,很难理解,因而翻译成为一大难题,如何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所暗含的男女爱情的主题翻译出来,确实不易。笔者认为,许渊冲的译作算是把原文的意象翻译出来了,但是可以加些脚注,应该效果会更好些。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In the pleasant time of my girlhood,
  With my hair simply gathered in a knot,
  Harmoniously we talked and laughed,
  Clearly were we sworn to good faith,
  And I did not think the engagement would be broken.
  That it would be broken I did not think,
  And now it must be all over!(理雅各译)
  We`d talk and laugh with joy.
  He pledged to me his troth
  Could he forget his oath?
  He`s forgot what he swore.
  Should I say any more? (许渊冲译)
  该片文选自《诗经·卫风·氓》。晏晏,和柔貌;旦旦,即怛怛,诚恳貌;不思其反,不要设想这些誓言会被违反。此为当时男子表示自己始终不渝之词。反,指违反誓言的事。是,则。已,止,指爱情终止,婚姻生活结束。原文的意思是:我们梳着总角会宴,彼此言笑晏晏两小无猜,当时你信誓旦旦何其真诚,当时我岂能料到你今日食言。当时的不料今日既已出现,你我恩情岂不须至此了断!理雅各的译作中用了“engagement”这个西方社会风俗里面的才会出现的词,而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这种东西,而且原文表达的意思更倾向于男女私情,私定终身的两个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渊冲译作“Oath”,更能把原文的意象体现出来。但是对于最后一句,还是理雅各的更有味道一点,你我恩情必须了断,很决绝,理雅各的翻译在语气上也体现了这一点,而许渊冲的翻译,在笔者看来有些偏离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了。然后就是这个“总角”,指的是古代少女扎的一种头发,只有在少女的时候才可以扎的。理雅各的翻译中把字面意思翻译出来了,但是对于总角这个意象的文化意义并没有传达出来,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一些注脚,让译语者了解中国的这个风俗和诗中出现的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翻译。
  五、结语
  诗经意象翻译实质上始终关系着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原文文本中的意象,一是译文审美主体心目中的意象。原文作品意象和译文作品意象之间有无一致性,亦即意象能否在译文作品中得以再现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感受,是判断意象翻译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翻译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沟通理解的重要方式,而在东西方的这一交流进程中,译者成为真正的文化中介,翻译应是译者对原著和源语文化的理解、接受和欣赏,并通过译著与目的语读者分享。译者对《诗经》的翻译是实现《诗经》经典化的基础环节,优秀的译者能够译出集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的翻译。这些译作不仅能够引起读者兴趣,而且能够为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意象翻译,也要灵活翻译,首先要判断意象所包含的意义,再根据包含的意义选择最能把意象中的意义传达出来的翻译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玉良.《诗经》意象翻译——方法与审美效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1).
  [2]柴华.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诗经 蒹葭》的英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0.
  [3]王闽汕.从美学角度看《诗经》中叠词的翻译[J].武夷学院学报,2015.
  [4]王双.新时期《诗经》意象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2009.
  [5]李玉良.理雅各《诗经》翻译的经学特征[J].外语教学,2005 (6).
  *本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安春(1967-),男,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比较、翻译和警务英语。
其他文献
浙江大学学生“击悦”非洲鼓社:成立于2010年11月,现有核心成员40余人,先后发展了近500名培训班学员,在校内外拥有众多粉丝。鼓社至今共参加了150余场演出,曾赴澳门、台湾等地参加交流表演;同时,鼓社已在校内成功举办五届“曼丁节”和一次非洲鼓大师的专场演出,邀请南、北非洲鼓高人相聚浙大;此外,鼓社在西湖边多次开展户外鼓聚,每周在杭州启明星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做志愿活动。  2013年夏,大学军训
日期:2015年4月~5月  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7号楼北厅  尼泊尔无疑是一个奇特而丰富、原味而纷杂的国度。在这个庙宇与房屋同多,神灵与凡人等数的世界里,视线所及之处,色彩、仪式、建筑、街道、自然景观和多样族群,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符号学谱系——我们目不暇接,照相机们欢呼雀跃,信手一拈,便是缤纷夺目好景象……  出乎意料的是,孟涛涛把这一切,平缓却毫不犹豫地过滤了。取景器之后的尼泊尔摄影集
马伯庸江湖称马亲王,业界誉“文字鬼才”。《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龙与地下铁》《草原动物园》……一部长篇一个味,不变的是精细的历史推理欲和充沛的想象力,跟这样一个“朴实刚健,情绪多变,食少事烦,低调爱现”的小说家做朋友,也要注意才情和品性,免得被嫌弃。我策划过他的小说集《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好看有内涵,书名还成了网络流行语。这次我请马伯庸回信的理由就是:读书问题嘛,他有发言权
听说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纷纷要拿英语“开刀”了,有人问了我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全中国的中小学一夜之间取消了英语课,会怎么样?我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说:不会怎么样,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不是在说反话,我是认真的。  我从事外贸工作10年了,作为公司的海外市场主管,经常会面试一些前来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最初看到他们的简历时,我对他们总是充满期待:瞧瞧,全是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其中还不乏专业英语八级或者国际贸易
为了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拓展阅读内容和形式、提高家长亲子阅读积极性并丰富相关经验,我们开展了“家园共读”活动。首先,由老师在幼儿园里带幼儿共同阅读一本绘本,并将阅读过程中老师和幼儿的语言互动实录分享到班级微信群,让家长了解老师的引导方式和幼儿的阅读进度;然后,将绘本中遗留的问题或延伸的新话题带回家,让家长尝试用老师的方法带幼儿进一步阅读和探索,以此提升家长的亲子阅读引导能力;最后,幼儿将家里的阅读成
【摘要】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以董乐山的译本为研究主体,将其与刘绍铭的译本进行对比,由浅入深,从词汇、句法、文化三方面研究译者的翻译手段,分析其翻译风格,探究风格的可译性。  【关键词】翻译 风格 归化  风格是词典中最难以定义的词之一。不同的人对风格的解释也各不相同。这里我们引用布封(1753)的一句名言:“风格即人。”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对于所译出作品的风格也要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具有多种媒体呈现、互动性交流、语言情景创设优势,实践运用中应该注意掌握专业多媒体制作软件、力求全面使用多媒体功能运用面、突破课堂使用的局限。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多媒体  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语言规则和单词解释,对于非母语语言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创造英语语言环境,随着教育部门对教学基础设
策划:本刊编辑部  调查实施:金仲儿 汪元 屠晓丹 陈镭 罗俊杰 郭立  撰文:翁建平 金仲儿 范德清 汪元 袁中庆 徐晖 汪晴初 顾葆春  上一次做2004年度的“青春TOP5”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现在已经在盘点2005年了。  时尤总是在不经意间滑过指缝,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伤感的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工作就像是要在小鸟飞过的天空中寻找翅膀的影迹。  回顾一年来的青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大难关,主要原因就是初中生首次接受系统的、全面的英语知识,英语学习难度较大,这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较为不利,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有长远性的影响,同时能够正面影响各学科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对策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严重影响
【摘要】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尚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未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本文以案例形式从文体角度和语言角度对一节阅读课进行深度解读,以期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体角度 语言角度  一、引言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很多教师对文本的处理仅停留在表层意思的理解,未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长期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