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城市病宜用市场手段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两会上,控制人口规模的信息很多,各界也很关注。应该说,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承载力的极限点,一个国家人口过于集中在少部分区域,也不利于可持续和均衡发展,对于北京进行人口规模控制有一定必要性。但这种人口规模控制需对症下药,遵循市场规律,采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来控制人口。
  2000年到2010年北京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长超过80万,2012到2013年也超过50万。2012年,北京人口已经达到2069万,远超之前确定的2020年人口规模2000万的目标。北京人口聚焦的根本原因,是北京拥有比全国任何城市都好的公共服务能力、产业聚焦能力、低投入高收益的机会能力。对于老百姓而言,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工作,最朴素的原因就是看病、教育、工作这三方面。在这三方面,北京在全国城市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于是出现这种人口快速进入的局面,就很正常了。
  北京能够在这些方面遥遥领先,是来源于行政级别、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点从北京和上海的发展对比就很清楚,上海按照道理应该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其发展条件和区位也远好过北京,建国时上海市500多万人,而北京只有100多万。到现在北京和上海的人口相差不大,都在2000万以上,表明北京聚集人口的速度远超上海。同时,北京拥有的教育、医疗等各种公共服务的水平,现在也超过了上海。
  上海对比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对比北京更加不需多言。北京既是直辖市更是首都,于是在行政级别和政府主导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在财力、能源、水资源、人才、资金更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特权,最终导致了北京的各种能力明显超出其他城市。即使北京人口在快速增长,政府还通过对地铁、公交、供热等公共服务业补贴、通过行政配置资源,建设南水北调等各种工程来提高北京的水与能源供应能力的方式,抑制成本上涨,而不能将价格作为调节资源分配的工具,最终传导出错误的信号,导致了北京人口聚焦加速、大城市病加剧。
  要想破除北京的大城市病,控制住北京的人口规模的增长,必须要回归到最根本的地方来对症下药,也就是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的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深刻领会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作为主导力量,市场自然会找到城市人口配置的均衡点;随着一个城市的人口的增长,各种成本也会上升,自然也引导人口向别的城市去聚焦。
  如果继续采用政府主导的通过拉高进入北京门槛的方式来控制人口,而不是采用市场主导来疏解北京各种资源的方式来控制人口,最终会走入一条老路。毕竟,人往高处走的愿望谁都不能够阻拦,为此必须要将北京从高处放到平地上来,或者在全国培育更多的高处,将北京和其他的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才能够让人口均衡分布。
  为此,应该通过市场方式,将北京过于集中的资源疏散到全国各地,将北京的全方位的功能分解到全国各地。远之,将北京的功能和资源疏散到包括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中去;中之,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将北京的资源和功能疏散到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中,尤其是环首都的河北地区;近之,将北京四环以内的资源疏散到四环以外,通过混合社区的建设,降低人口流动频率,减少大城市病。一旦这种市场主导的格局形成,可能会在全国出现更多接近于北京综合实力的城市,那么分流北京人口的目的自然就水到渠成。
  为此,需要通过市场的方式,通过市场购买增加北京的人口承载力,这种购买主要面向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都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这些资源,而非自身就能够生产这些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规划、管理、运行、品牌等在内的城市的综合解决方案的水平,从而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提高北京的人口承载力;对比国际大都市,北京市的人口承载力还有空间:大东京3400万人,城市运行得有条不紊;香港才1000多平方公里,承载了700多万人,城市压根不拥堵。1.68万平方公里的北京,承载了2069万人就这样苦不堪言,与其说是逼及承载力上限,还不如说是反映了城市管理运行等软能力的低下。
  毕竟人往高处走是铁律,之前北京也采取了严厉的控制人口的措施,但没有控制住就是明证。想要控制住北京的人口,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不从治本上解决北京人口规模问题,而是靠行政力量来控制人口,不会有太理想的效果。以市场主导,以疏代堵方为治本之策。
  (作者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大圈子小圈子算是社会网络研究的经典问题了。做社会网络研究的什么千奇百怪背景都有,比如学物理的,模型复杂得能用来催眠,可是不管多复杂的模型理论和数据,万变不离其宗,讲的不過就是不同网络结构的trade-offs,用史湘云的丫鬟的话说“都是些阴阳”。什么叫社会网络的阴阳呢?比方说吧,小圈子可以膨胀变成大圈子,大圈子可以缩小割裂成小圈子。这种动态的平衡,是不是有点太极生两仪的意思?  亲密的小圈子里,一
王建宙,全球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前董事长,退休后俨然成了互联网的信徒。  11月15日,在中信书院的一个论坛上,王建宙和周鸿祎多次“交锋”。“我们刚刚在会客厅已经吵起来了,”周鸿祎形容微信和苹果的应用商店等正在把传统运营商逼上梁山,而运营商想要转型,无异于“让鲨鱼去爬树”。  王建宙停顿了几秒才回答,运营商就像是公路,以前跑的是马车,现在跑的数据、流量,是汽车,这意味着需要更宽的路,互联网公司
5月3日早上4时,来北京打工的22岁安徽女孩袁丽亚,站在位于京城南部京温商城的七层窗口,纵身一跃。  她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成为一起惊动北京全城的事件的开端。怀疑  “当时我们都不能接受,那么坚强开朗的袁丽亚会自杀。”2013年5月31日下午,单眼皮、尖下巴的耿露露(化名)坐在北京市丰台区看守所提审室里,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想法。耿露露是袁丽亚的同学,初中同校,小学同班。  耿露
浓妆、淡粉色波点小短裙。一番精心装扮后,吴莫愁出现在客厅。一两绺长发挑染成蓝色,齐刘海浓密蓬松,整齐地遮住额头。头上别一支精巧的小发卡。混合着俏皮、时尚和另类的气质。她和记者打招呼,热情且客套。  她光脚坐上客厅一侧的阳台。一位助理上前帮她拉了拉裙角,像整理芭比娃娃的衣裙。对窗外凝神几秒钟后,吴莫愁侧过脸面对镜头,一瞬间眼波流转。清纯和妩媚,俏皮和妖艳,同时出现在这张年轻的面孔上。  差不多同一时
从小,表妹亚美就有一开口就让别人不舒服的本事。在我家吃饭时,她说:“我家炖羊肉不用萝卜,用的是人参。”在表姐冠玲家,大姑妈杀鸡招待她,她说:“我家不吃鸡,我家经常吃海鲜。”把冠玲气得个倒仰,说:“什么话从亚美嘴里说出来,咋就那么不中听?”  亚美长大后,这本事更发扬光大了。提到自己毕业的民办学院,她会用英文报校名,令人不明觉厉,猛一听以为她是海归。路过一个花园小区,她会说:“这座楼盘也是我们的。”
必须强调,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主要想达到内政外交两方面目的:在法律上解禁集体自卫权,提升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实质性突破《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的专守防卫政策,为修宪做准备。  根据《日本国宪法》的解释,“日本拥有集体自卫权,但不能行使。”即只能行使个别自卫权。换言之,若盟国遭到攻击,日本不能“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只有在本国遭到攻击时才能进行自卫。  不难理解,若日本只能行使“个别自卫权”
2014年9月9日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在京逝世,享年87岁。  汤一介,一介书生也。他一生行状犹如其名,做的就是书生所做的事情。究其一生,他有两大贡献可以镌刻在碑铭上:一是在改革欣欣向荣的1980年代,他领衔的中国文化书院,为思想启蒙推波助澜;一是在耄耋之年,他不辞辛苦,担纲《儒藏》,总儒学之大成。这两项大工程,让他从书斋走出来,为公众所熟悉。  如今,汤一介魂归道山。在追念这位儒骨仁心的
田冈俊次  日本军事评论家、军史专家。曾任《朝日新闻》记者、《朝日时代》周刊副主编,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因长年从事军事报道,被日本新闻界、防卫厅官员称之为“田冈元帅”。出版专著《日清战争》。  在甲午战争发生120年之际,走在东京最著名的图书一条街——神保町,想找几本和这场战争相关的著作,除了看到今年6月出版的一本《日清战争——近代日本最初的对外战争的实相》(大谷正著,中公新书)外
一间名为芭芭雅嘉(Babayagas)的退休女性专用公寓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建成,近几个星期以来,二十多名60到80岁的妇女一起搬到这座位于巴黎东部的蒙特勒伊苏布瓦市的建筑里。  到目前为止,所有房间已全部出租给60到80岁的退休女性。这间养老公寓颠覆了传统养老院的方式,它所提倡的“互助养老模式”对于有自主行动力,并且“不服老”的“低龄老人”养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法国,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设备齐
曹红蓓  (作者系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前几天学校心理中心告诉我说,我三年前咨询过的一个痘痘女孩又约了。见面那天,发现她比起一年级时短发运动服的形象漂亮很多,只是,如我所料,小女郎的脸上痘痘又怒放着。她说别来一切都好,痘痘长期维持在一两颗状态,谁知两个月前猛吃了三盒巧克力之后就激活了所有的痘苗,试过各种疗法搏痘无果,现在恨痘恨得在夜里掉眼泪,一想起接下来各种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