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065781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于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教学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所谓学习兴趣,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就会更加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数学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总结了几种教学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教师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造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引导。教师若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学生学了1/2、1/3、1/4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一个个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1/6、1/8、1/12、1/1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孩子们在动脑操作同时启动思维,思维又服务于操作,在情境中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以“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不相同的个体,教师们不应用“唯教师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教师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教师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运算。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質”一课,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因此学生们都感到兴趣十足、信心百倍。随后,教师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可以向对方提问。“商2余2”,“应该是商2余200”,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剑,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让他们争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我用“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练习。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些游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动手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数学学科趣味教学法是一种教学艺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教师们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博闻、强记、日积月累,这样才会文思泉涌,俯拾即是,引用起来恰到好处。只有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才能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庆艳.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2]高丽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3]虞康.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07,(24).
  [4]陈桂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小学教学研究,2009,(10).
  [5]顾春霞.多种技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校园心理,2009,(01).
其他文献
一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高中新生人数逐年递增,很多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也进入高职学习,学生的素质和基础不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多年高职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使我对此类学生的特点有了较深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导致畏难、厌学情绪、消极情绪严重。  高职的学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又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
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提倡和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也应该为学生的创新树立榜样,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法,转化主体角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多一些新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认识.  1.课堂要有“新”理念——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  谚语说:复习是知识的母亲。  在学习数学中,复习课是经常上的。教师要十分讲究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复习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复习课内容的安排  复习课是我们系统复习知识,巩固知识的课。复习课的教学是为了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适当拓宽加深,提高学生能力。我们要十
摘 要: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存在大量的随机现象。本文由现实生活中的部分现象探讨了概率知识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随机现象 概率 应用分析    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事物彼此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根据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会导致某种确定的结果。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是不确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是个人学习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兴趣”是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