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装配式屋盖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特种结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ove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 Beams,简称PEC梁)正截面受弯、斜截面受剪、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PEC梁作为水平受力构件应用于大跨度装配式屋盖的连接做法。结合SAP2000的计算结果,研究包覆混凝土种类、强度等级、容重对简支PEC梁跨中弯矩、挠度、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AP2000能准确计算PEC简支梁的跨中弯矩和挠度;PEC梁截面的刚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大而提高,梁跨中挠度随之减小;对轻骨料混凝土,容重越大,
其他文献
为研究风电机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塔筒钢板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能,完成了1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塔筒缩尺试件的轴压试验,得到了内、外钢板的局部失稳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能承载能力。采用ABAQUS建立了试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曲线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钢板曲率半径、钢板屈服强度、钢板厚度、栓钉竖向间距等参数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塔筒钢板在轴压荷载下峰值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了参数敏感性以找出关键设计变量,为构件设计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以期推动基于边
可回收运载火箭的着陆制导需要严格保证着陆位置、速度精度,并尽量减小燃料消耗。基于最优控制的着陆制导方法需要依赖火箭精确模型,不具有对模型偏差的泛化能力。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强化学习方法,通过不基于模型的交互采样,训练了神经网络形式的火箭着陆制导策略。首先,建立火箭着陆制导问题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根据终端约束和燃料消耗指标设计了分阶段奖励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层感知机制导策略网络,并使用不基于模型的邻近策略优化算法,通过与火箭着陆制导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交互采样,实现对制导策略网络的迭代优化;最后
凹腔作为超声速燃烧室的典型构型,对燃烧状态下的相关物理量进行准确诊断,有利于定量分析和研究超声速燃烧的机理.相对此前采用激光纹影等通程积分密度场显示方法,研究设计了
为研究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梁受损伤影响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别开展了拉伸试验和振动试验。拉伸试验用于获得平纹编织CMCs受损伤影响的变刚度行为,多次正弦扫频试验用于获得振动载荷下平纹编织CMCs梁受损伤影响的非线性行为。拉伸试验得到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表明材料受损伤影响变刚度行为明显。梁初始固有频率的试验值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1%。振动试验结果从两方面表明了损伤对梁振动特性的影响:(1)模态参数的变化,固有频率从初始值(256.44Hz)不断减小,阻尼比呈现增大趋势,而共振位移幅值
地铁盾构施工技术已越来越成熟,但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周边环境,地铁连续穿越多处风险环境时,对盾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也大大增加.本文以北京地铁17号线工程
为了探究端板对尾流收缩叶梢负载(CLT)桨空化性能的影响,基于Star-ccm+软件对CLT(Contracted and loaded tip)桨P1727的端板变参数模型进行了空化计算,计算采用DDES湍流模型
大子午扩张涡轮端壁会产生复杂的二次流动和较强的热负荷。为了探究其二次流与热负荷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非定常流动和传热特性,采用几何约化法,对1.5级大子午扩张涡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子午扩张涡轮上通道涡尺度较大且位置发生改变,沿径向向下移动约20%叶高;第一级静叶(S1)尾迹使第一级动叶(R1)产生强非定常性;第一级动叶(R1)出口泄漏涡、通道涡和尾迹是造成第二级静叶(S2)流动和传热非定常性的主要因素。
针对一次二阶矩法求解结构可靠度指标时功能函数不能显式表达导致的梯度求解困难问题,采用确定性有限元法与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的方法,以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对纵梁跨中截面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可靠度分析,得到其在几何尺寸、材料特性及外荷载等均为随机变量情况下的可靠度指标,并通过灵敏度分析,评价各随机变量对结构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程度。
针对多枚空空导弹攻击多架飞机的作战场景,研究集群协同的多目标任务分配,实现对多架飞机的拦截。针对战场环境高动态、高复杂性的特点,采取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的实时任务分配方案。为解决灰狼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易早熟的问题,提出了两方面的改进策略:一是优化种群,以佳点集理论来增强种群遍历性;二是改进算法,以禁忌搜索更新头狼位置来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使其更易跳出局部最优区域,并采用自适应调整策略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对两组由异构导弹组成的导弹群进行
为了研究涡轮导叶W型孔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流量比为5.5%,8.4%和12.5%,主流湍流度为1%,9%和15%下W型孔全气膜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并与相同工况下的圆柱型孔全气膜叶片的冷却效率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低湍流度下,流量比变化对W型孔叶片不同区域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同;而在高湍流度下,流量比增大使W型孔叶片的冷却效率整体升高;在研究的所有流量比下,W型孔叶片的冷却效率均随着湍流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圆柱型孔叶片相比,在中低湍流度下,W型孔的冷气壁面贴附性和展向覆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