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之我谈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素养是现代人应具有的重要素质,科学素养应从幼儿抓起。作者从幼儿特点出发,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关注幼儿兴趣、整合幼儿经验、投放丰富材料、借助丰富的资源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幼儿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99-02
  学前科学探究教育在幼儿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那么在幼儿园里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就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给予重视与思考。本文以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声音的秘密”为例,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将幼儿的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相互验证,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之路。最后,提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借鉴。
  1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
  1.1 关注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成为幼儿积极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在小班餐前准备活动中,我像往常一样组织幼儿一起唱歌,在美妙的琴声伴奏下,孩子们欢快地唱起了儿歌,手上还不停地挥舞着动作,几首歌曲下来,我觉得孩子们都唱得特别的好,于是表扬了所有的孩子们,孩子们也非常的高兴。在洗手进餐环节,有个别幼儿告诉我“万老师,我觉得钢琴唱的歌很好听”,还有个别幼儿停留在钢琴旁边,伸出小手指想弹一弹。之后的几天中,孩子们围着钢琴议论起来:“我家里也有钢琴,但是好像很小”,“为什么钢琴要用手指按才会发出声音呢?”,“我的琴用嘴巴吹一吹,就有声音”,“你能弄出声音来吗?”……小乖用小手拍了一下,睿睿用舌头弹了一下,其他幼儿也模仿了起来,孩子们的讨论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能被发出声音的物体而吸引并产生兴趣,还将自己的发现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交流,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就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聆听幼儿讨论的话题,尊重、关注、支持幼儿的想法,并将幼儿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从中提炼出具有科学探究价值的内容来组织活动,小班科学探究活动《声音的秘密》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来组织的探究活动。
  1.2 整合幼儿经验
  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经验化’强调要注重儿童的经历、感受、体验(非语言形态的知识)的教育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在开展“声音的秘密”探究活动的初期,孩子们对声音有着一定的经验,有的幼儿知道“声音有好听的和难听的”。有的幼儿说“风有声音”;有的幼儿说“我在南湖公园玩的时候听到过水流的声音”;有的幼儿认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但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所获得的经验也就不一样,如何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提升,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在《声音的秘密》活动中,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声音的资料,并开展了“寻找自然界的声音”、“爸爸妈妈讲声音”、“声音秘密我知道”等活动,将班级幼儿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整合,在分享其他幼儿的经验中提升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1.3 投放丰富材料
  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新《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
  随着经验的提升,孩子们对能发声的玩具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如何将探究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我开始了新的探索。
  首先,我提供了各种材料(如易拉罐、小米、鹅卵石、豆子、纸片等)让幼儿逐一尝试并感知不同材料在同一种容器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我将幼儿知道的东西,用图夹文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并展示在科学互动墙上:“石头在瓶子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在同样的易拉罐里,红豆装得多,声音听起来像大象走路一样”;“瓶子里的纸片太轻了,它不会发出声音,如果纸片里装上豆子,它就能发出声音了”;“重的东西在瓶子里会发出‘砰砰砰’的声音,轻的东西在瓶子里发出是‘沙沙沙’的声音”,等等。
  在小班声学发现区里,我们还提供了一组操作玩具,叫《会跳舞的纸球》,是把废旧的奶粉罐粘在墙上,奶粉罐上有一些纸球,旁边放了一个小木棒,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们感知物体通过振动而产生声音。一天我看见想想高高兴兴地来到奶粉罐的旁边,拿着小棒兴奋地敲了几下,没到一分钟,就懒洋洋的放下小木棒,然后跑到数学区玩了。在区角游戏小结完后,我悄悄的问想想,为什么不想玩《会跳舞的纸球》,结果想想告诉我,“会跳舞的纸球不好玩”。
  当孩子告诉我《会跳舞的纸球》不好玩时,我心里泛起了失落之情,想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化成简单的科学玩具操作,还和班级中的老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做出来的操作玩具,孩子们居然说不好玩,为什么孩子会觉得不好玩呢?最后我对《会跳舞的纸球》在操作材料和玩法上进行了反思,原因可能是虽然操作的材料真实漂亮,但是材料还是比较简单、单一,且不精美,一个粗糙的纸球不可能激发出孩子的探究兴趣。
  在反思、总结后,我利用美工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捏出一些简单的动物头型,有的捏出小熊,有的捏出小猫,我们将孩子们捏出的动物头型晾干之后,把这些动物头型提供到声学发现区,并且将《会跳舞的纸球》改成《会跳舞的小动物》。孩子们看到自己做的动物头型在声学发现区里,参与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有时候也会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动物跳得更高,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比悠悠的跳得矮一些?”“为什么声音越大小动物会跳得越高?”   在孩子们充满稚气的问题里,从中能发现他们心灵深处的需求与求知欲望,他们是真正的对活动产生了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孩子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与班级老师又提供了光盘和小木板,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材质不同的物体振动后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单一材料、多样材料、自选材料等操作区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支持幼儿探索的最好方式。
  1.4 借助丰富的资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孩子的学习伙伴。在光电所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高学历,为了将声学的探究活动继续延伸下去,我们也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帮助孩子收集资料,与幼儿一起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录音工具,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录下来。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豆豆妈妈带来了在厨房里和马路上的声音,录音机唱歌的声音。
  小乖妈妈运用自己的专业,制作了六盏声控灯。一天我看到龙一邹和小乖选了一盏白色的灯慢慢的将电池装进声控灯里,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探索台上,“小乖小声一点,不然灯就亮了”,放好之后听见龙一邹轻轻的拍手,“哇!灯亮了”,龙一邹使劲的拍手,声控灯就变得更亮了,然后小乖再用力的拍手,声控灯闪烁的次数变多了,速度也变快了。而另一个粉色的声控灯,在幼儿的探究中发现,拍手的速度越快,声控灯的颜色也就变得越多,“哇!好漂亮啊”。在游戏分享中,有小朋友们问 “为什么声音越大,声控灯就会越亮?”“为什么我拍手的速度越快,声控灯就出现五颜六色呢?”
  在声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地利用了园所科创室的资源,与幼儿一起探索八音盒,“为什么八音盒手拨动得越快唱的歌就越好听呢?”“为什么手通过光就会产生美妙的声音呢?”“为什么陶笛鸟里面,有水时吹的声音与没有水时吹的声音会不一样?” 孩子们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观察现象、倾听声音,从而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会发声的玩具,如:排箫、悠悠球、风铃、弹簧话筒等,孩子们分享着自己做的“探究玩具”,兴趣更加的浓厚了。
  随着声学探究的深入,我们增设了制作区和拆装区,将家长们努力收集到的材料及时的投放进去,如:手摇铃、闹钟等,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来制作或修理一些发声的玩具,从而将活动纵向深入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 关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思考
  “声音的秘密”进行快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通过倾听声音来辨别噪音与乐音,知道乐音会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通过制造声音来了解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了解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介之一;通过制作声音玩具,来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与疑问,整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根据幼儿特点提供丰富、适宜、有挑战性的材料。其次,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关注个别幼儿,掌握好引导的时机,用鼓励的语言和行为来激励幼儿积极探索,并组织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以观察者、鼓励者、倾听者、合作者的身份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将零碎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概念,从而构建起新的经验。最后,我们要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社区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优化科学探究活动。
  当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与幼儿一起“做科学”的同时,积累相关科学经验,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对高等院校的预算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是顺应国家宏观政策需求,也是提升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仍处于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渐突出。高新技术企业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是掌握先进知识的知
【摘要】随着新课改对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理念成为大部分人所关注的话题,但是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一些自主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目前,教学方式与教学组织等方面都面临着改革问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阅读;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
摘 要: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切入,是教学中的突破口,是引导学生通向解决数学知识的一条便捷门径,也是教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好的切入点,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能更好地驾驭教材,展示教学重点,激活学生思维,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解惑时能及时地启迪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积极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在不断完善,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理念也被高中英语教师广泛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生态课堂能帮助教师活跃课堂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关于构建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想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构建  【作者简介】熊瑜,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  “Ecology”这个概念最先是由生物学家海客尔提出来的,生态学主
摘 要: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实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进一步更新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小学课堂中的主导者,要与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研究无疑符合当今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中就怎样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期刊
摘 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如何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96-01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