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护理在老年卧床患者家庭护理中对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就智慧护理在老年卧床患者家庭护理中对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予以分析研究。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本院出院的62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在各组患者出院期间分别展开常规护理、智慧护理,以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54.84%,观察组为22.58%,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比较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水平提升程度更明显,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比较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观察组指标水平降低程度更显著,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通过智慧护理,可使老年卧床患者得到无缝隙、精准的医疗护理照顾,其生理、心理状态更良好,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减少卧床时间以及再住院次数,提升其生活质量,使有限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进一步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智慧护理;老年卧床;家庭护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076-03
  卧床是指因长期患病或伤残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完全需要别人帮助的一种临床现象。此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以及制动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促使病情恶化[1]。由于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各类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医疗资源紧张,故多数卧床患者在其病情趋于稳定后需回归家庭接受康复护理,而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在家庭里由于缺乏专业照料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达75%以上,而其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在于患者在家庭里缺乏科学指导和督促,系统化的干预则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2-3]。尽管前期通过对住院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系统干预降低了肺炎等并发症,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但由于人力、场所等局限性,导致受益的样本量较少,因此需积极探求更符合实际的高效护理模式。智慧护理可以形成智能推送并沟通和回馈的闭环机制,以病种为基础进行干预可以达到指导精准化。本研究通过构建以智慧护理为基础的、以单病种为框架的老年卧床患者的家庭跟进照料模型,使住院老年卧床患者得到无缝的自动化的回馈机制的闭环的精准的医疗护理照顾,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和再次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4]。现就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本院出院的中,62例老年卧床患者为观察目标展开对比实验,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比64.52%(20/31)、35.48%(11/31),年龄65~85(75.18±10.13)岁;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比58.06%(18/31)、41.94%(13/31),年龄67~82(74.86±7.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照顾者在获悉研究内容、目的基础上表示自愿参加本研究;(2)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筛查认知能力评分≥10分;(3)年龄65~85岁;(4)患者只能够在室内生活,全天卧床或大部分时间卧床1个月以上者;(5)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分值≤61分者。
  排除标准:(1)存在显著的精神病史患者;(2)晚期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或体质极度衰弱卧床患者及临终患者;(3)不合作,无法进行测评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出院,出院前展开常规出院宣教、指导,叮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保持电话随访指导等。
  观察组接受智慧护理。出院时测评老年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程度,实施以智慧护理为基础的以单病种为框架家庭跟进照料模型,干预后每三个月测评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程度、社会活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家庭照顾者的压力。对患者干预包括如下内容:
  (1)对出院老年卧床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详细了解其人口社会学资料、家庭环境特征、家庭成员特征以及家庭功能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出院康复计划,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纳入电脑系统。
  (2)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为其分析相关资料,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指导其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家居环境,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家居生活,床单位的设置以方便、舒适、安全为主,可放置床栏、床头柜,确保床旁有日常用品,床单位需加用成人护理垫以及便盆等,随潮随换,确保环境的通风、干燥,有条件者可购买紫外线灯,以对患者房间定期消毒,降低肺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3)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照顾者协助患者减少卧床时间的方法,如帮助其进行肢体功能、坐位平衡、卧坐转移以及步行训练等,循序渐进鼓励其主动运动,协助其使用合适的助行器、轮椅等辅助康复工具外出活动,注意做好外出保暖工作;日常注意做好患者晨起、三餐后口腔护理,使用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并使用软毛刷或清洁棉棒轻轻清洁患者口腔,防止口腔感染与溃疡的发生;定时为患者翻身,在身体空隙部位加用软枕、靠垫,在骨骼隆突出处垫上气圈,以减轻局部受压,为患者翻身时注意避免推、拉、拖等动作,并注意维持床单位清洁、无碎屑,减少其对皮肤产生的摩擦;定期为患者用温水擦浴,以改善血液循环,出汗多或大小便后需及時擦洗,为其更换干净衣物;指导照顾者学会正确为患者拍背排痰,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遵循由下而上、从内向外的原则,每次10余下;饮食方面需注意患者消化能力差,饮食需营养均衡,质地需保持细软、易咀嚼、易消化,避免油炸、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注意喂食速度不可过快,喂水、汤等流质液体时需从患者舌头边缘倒入,不可从正中直倒,避免引起呛咳。   (4)长期卧床状态下,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紧张、痛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除了注意躯体护理外,还需加强其心理护理,指导照顾者通过心理开导、心理暗示以及行为疗法等方式影响和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应予多关怀、体贴、鼓励,帮助其树立起对病残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改善和消除其病理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与功能障碍,使形神相印,精神躯体统一,充分发挥精神对躯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最终达到减轻残疾或促进治愈病残的目的;为患者建立良好家庭支持体系以及社会支持体系,鼓励并营造让患者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使其逐渐恢复社会功能。
  (5)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并叮嘱家属减少帮助,鼓励患者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采用自行編制的老年卧床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康复需求的调查;②由经过规范培训的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小组对出院前两天的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出院时电脑自动发放出院指导内容,如患者不明白可以反馈,出院后1天电脑智能发放患者的服药、活动督促;出院后1周患者APP和医护人员沟通活动情况;一个月医护人员进行家访,以后每3个月上门家访1次,开通24 h智慧护理咨询,必要时按需上门解决实际照顾问题;③根据调查的需求制订《老年卧床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引》发给每位病人,并就重点内容做好详细讲解;④每3个月举办群组活动1次,由外展服务小组的全体成员,每次活动持续2 h。
  1.3 观察指标
  以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尿路感染、肺炎、压疮、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便秘等情况发生 概率。
  (2)Barthel指数评分:以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为评测标准,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底行走以及上下楼梯方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展开评测,其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无需依赖四级,记分值0~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依赖程度呈负相关。
  (3)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 评测标准,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好坏,统计各维度分以及总分,所有分值均以正向记分结果参与分析,即记分值越高者提示其生活质量越良好。
  (4)焦虑抑郁程度: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测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轻重程度予以评分,记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5]。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χ2、率(%),计量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t、(x±s),当P<0.05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58.84%,观察组为22.58%,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对比
  比较Barthel指数以及焦虑抑郁程度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比较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6]。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衰弱多病,卧床的老年人数逐渐增加。而卧床使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受限,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身心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重其家庭负担[7]。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不完善,各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显示大部分社区尚未完善或开展老年卧床患者家庭照护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居家的老年卧床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护理技术服务或指导[8]。
  基于目前网络信息发达,普通群众接触信息媒介,学习知识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网络媒介已成为现代人的获取健康资讯一种常见的途径。而智慧护理则是医院护理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及其必经之路,该种模式是基于护理数字化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护理信息全面感知、医护协同、个性化服务,最终达到增强服务效率、护理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效果[9]。本研究拟将构建以智慧护理为基础的家庭跟进照料模型,研发针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宣教、指导和回馈模块的手机APP,进一步实施以病种为基础个性化干预护理措施,即出院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 APP及时提供精准化的家庭照护能力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居家环境改造等护理服务,定期康复督导以及康复效果的评价,再根据康复的效果制定下一阶段的康复计划,形成智能推送、沟通和回馈的闭环机制,使原有住院老年卧床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无缝的精准的医疗护理照顾,从而实现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社交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通过智慧护理的照料模型可以让更多的老年卧床患者受惠,可以减轻患者的家庭照顾负担和经济负担,节约医疗 资源[10]。
  综上所述,通过智慧护理,可使老年卧床患者得到无缝隙、精准的医疗护理照顾,其生理、心理状态更良好,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减少卧床时间以及再住院次数,提升其生活质量,使有限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进一步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莉萍,何文静,李淑珍. 家庭跟进式护理应用于老年卧床肺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185-188.
  [2] 肖慧慧,房娇艳,司雅莉.老年卧床肺炎患者的家庭跟进式护理分析[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1,4(2):182-184.
  [3] 李少华,甘爱丽,李芳梅 延续护理在老年卧床患者家庭留置尿管护理中应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5):194-196.
  [4] 张甜.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895-1898.
  [5] 方琪. 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人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4):286-287.
  [6] 步婷婷,田静,王敏,等. 微信平台联合家庭访视在社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J]. 饮食保健,2020,7(20):291-292.
  [7] 郭芳平.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Braden压疮评分表的价值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311-1312.
  [8] 燕杏钰,刘艳丽,王沙沙,等. 智慧医学在老年痴呆病人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3):454-457.
  [9] 谭春燕,秦燕,廖春莲,等.家庭参与式护理配合智慧健康宣教平台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1,15(2):129-133.
  [10] 潘爱红,于卫华,吴玉艳,等.智慧护理策略在老年病区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1):1621-16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实施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集束化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集束化气道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
【摘要】目的:探討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青少年外伤性牙齿脱位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共计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4例观察组和34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丝结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牙周组织萎缩、牙齿松动等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痊愈、有
【摘要】目的:探究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肺结核患者通过计算机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分别纳入53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炎性因子TNF-α、IL-6和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试
【摘要】目的: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早期手术时机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80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在发病时间48h内。对照组患者80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超过发病时间48小时。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分析手术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患者术前、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再出血率和疾病复发率以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层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HAMA、HAMD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展开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诊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纳入时间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0),行全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30),观测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AD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對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80.45±3.91)分高于对照组(73.65±3.73)分(P<0.05);观察组护
【摘要】目的:总结外科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治疗时,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随机抽取200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评估两组用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