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效果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ee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实施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集束化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集束化气道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降低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气道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6-5249(2021)12-0087-02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相关研究显示[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在术后还需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因而除手术治疗外还需配合安全、有效的气道护理才可使治疗效果最佳化。相关文献指出[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管理的护理方式,其在指导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本研究将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以后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做出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实施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1(57.2±7.8)岁;高血压病程1~13(5.2±1.4)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2(58.8±8.1)岁;高血压病程2~14(5.7±1.5)年。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年龄不小于18岁;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测量血压明显升高,符合《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3],且经诊断为脑出血;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外伤或肿瘤相关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严重脏器损伤者;颅内或全身感染。
  1.2 方法
  1.2.1 常规气道护理
  常规气道护理包括:(1)严格按照流程固定管道,保证气管套管通畅,密切监测置管深度;(2)保持室温22~23 ℃,湿度≥60%,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口覆盖2层生理盐水纱布,遵医嘱定时滴入湿化液;(3)每日定时进行伤口消毒,及时更换切口纱布,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等感染征象;(4)及时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2 min,单次吸痰应<15 s;(5)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及时满足患者各项生理需求。
  1.2.2 集束化气道护理
  (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及2名护师组成,通过参考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收集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集束化气道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经小组讨论后制定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口腔护理、体位干预、营养干预、呼吸机管理、呼吸道护理、镇静措施、感染预防及康复训练8个方面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2)护理内容口腔护理。①采用0.12%的氯已定给予口腔护理,每日4次。②体位干预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其取半卧位,将无特殊禁忌患者床头抬高30~45°。③营养干预为预防应激性高血糖,控制血糖≤8.3 mmol/L。④呼吸机管理为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冷凝水,将集水瓶置于低位,并每7 d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如发现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给予更换;定时检查导管松紧度,系带应系死结防止松动或脱出。⑤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为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保持气管导管气囊压≥25 cmH2O。⑥自主呼吸训练为每日唤醒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吹气球法等。⑦镇静措施为每日7:00~9:00、15:00~17:00 中断镇静用药,使RASS镇静评分维持在-1~0分,CPOT疼痛评分维持在0~1分。⑧撤机评估: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可自主运动及咳嗽反应;体温<38 ℃,白细胞计数<10×109 L;压力指出通气(PSV)支持压力≤2.5 kPa,氧浓度≤40%,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指令频率≤8次/min;最大吸气压≥1.0 kPa;血气分析中PaCO2≤8.7 kPa,PaO2≥8.0 kPa。⑨康复训练为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24 h后开始,昏迷患者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包括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踝关节;清醒患者由护士指导患者自主完成运动,包括张口伸舌、眼球转动、手脚指指关节的屈伸等,并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完成渐进性康复训练,如坐起、直立、床上活动、床旁站立等,每次15~20 min,每日2次,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再出血及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Fisher 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护理后,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机械通气(MV)为重症监护室最常见抢救措施之一,大约有10%的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4-5]。其目的主要为借助辅助通气设备建立肺泡与气道口之间的压力差,给予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支持,利用呼吸机来代替主动呼吸运动的一种方法。但临床数据显示[6-7],机械通气在维持患者呼吸的同时,约50%的机械通气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感染性休克、拔管困难、皮下气肿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甚至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护理(VCB)理念最早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8],该理念一方面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管理中,另一方面也为危重患者构建出最佳的临床实践指南,属于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临床护理方法。集束化護理通过将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选取其中操作性强、简单明确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实施,保证了实施的依从性、执行性及临床实用性。李翠翠[9]的研究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外科护理中发现,将医疗卫生方案、决策遵循临床证据,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制定临床工作指南,提高了临床工作的实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张京芬[10]的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现,该护理方式可以明显降低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通过集束化气道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了集束化气道护理显著减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降低了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更新,实践指南的不断完善,其护理内容也在不断优化,因而该护理方式的安全、有效性也会随着护理内容的优化而不断提高,对促进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也会不断提升,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降低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纪美.综合性气道管理方案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34-36.
  [2] 李铁军,贾汝福,张海燕.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预防VAP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8):1099-1101.
  [3] 赵慧莲,刘彦青.脑出血相关治疗指南与临床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7(3):44.
  [4] 赵秀宝,王勇强,张会云.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2):194-196.
  [5] 王翠婷,董晨明,张虹.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2):19-23.
  [6] 唐丽玲,袁莉萍,张鹏.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法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上的效果研究[J].安徽医药,2017,21(6):1062-1064.
  [7] 刘华,谭继平,雷微.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0):1596-1601.
  [8] 胡莲,庞双艳,海梦.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38-139.
  [9] 李翠翠,胡靖,苏向妮.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在外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0):3813-3816.
  [10] 张京芬.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0):2452-245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在痛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选本院收治的64例痛风患者开展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医疗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提升,观察组效果更好;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疗时间指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采用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为收治的46例前置胎盘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球囊封堵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除率、产褥病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子
【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同时间段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对照组实施晚期针灸治疗,而研究组实施早期针灸治疗,就两组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采取温针灸协同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取单一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取温针灸协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效果,如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受损状况及痉挛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组痉挛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排后牙先排下颌后牙全口义齿修复与传统排牙方法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50例需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排后牙先排下颌后牙全口义齿排牙方式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排牙方法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从无牙合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咀嚼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全口义齿患者无牙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联合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味与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12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原则设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行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8个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术后真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共计31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术后患者,整理统计术后六个月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登记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是否不干耳、耳道是否狭窄、术前耳道是否真菌感染、术前是否有使用挖耳勺或者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结果:术后六个月内发生真菌感染48例,感染比例16.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术后易发生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120例小儿哮喘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依循不同的护理方案将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雾化吸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雾化吸入综合护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雾化吸入治疗有效率98.3%大于对照组85.0%(P<0.05);观
【摘要】目的:探讨在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以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无创接生技术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的120例初产妇开展研究,并以数字分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在观察组中提供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无创接生技术,在对照组中提供传统的接生技术分娩,统计干预效果。结果:经分析两组各个产程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两组焦虑程度、疼痛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术患者亲情护理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本院行子宫切除术者4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6月的同类手术病例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亲情护理链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子宫切除术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护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