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堆白”艺术在罗布林卡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公元18世纪七世达赖喇嘛时期开始兴建,至20世纪的250余年间,作为七世及后来历世达赖喇嘛夏季处理政事的办公场所,因此被称为达赖喇嘛的夏宫。这里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宇,精美绝伦的壁画,独具特色的藏式园林,而且珍藏着各种品别的珍贵文物,可谓一座巨大的文化艺术宝库。罗布林卡内的“雪堆白”艺术,可谓最具特色。
  “雪堆白”,意为“布达拉宫下的如意吉祥工院”,是清代西藏地方政府为特殊的政教事务需求,而专门组织建立的佛教造像和各种宗教用品的制造场所。机构正式建立于公元1754 年,主要进行金银铜类加工、铸造、雕刻、绘画、织绣、泥塑、铁工、工艺用品及家具的生产等。在西藏地方政府的大力组织和长期经营下,“雪堆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名震全藏的各类工艺大师,被授予“乌钦”“乌穷”等头衔,藏语尊称他们为“钦莫拉”,意为“技艺精湛的师傅”。
  罗布林卡内的建筑、佛教造像、唐卡、壁画、木雕彩绘、宗教用具、金顶屋檐、门楣装饰等,均出自“雪堆白”工匠之手,充分体现了公元18~20 世纪“雪堆白”艺术水准和审美观念,是一处“雪堆白”的艺术殿堂。
  金属造像 雪堆白造像是西藏本土化特征最明显、风格最为统一、金属冶炼技术最高、造像技艺最为成熟的一批造像,其总体具有制作精细、比例匀称、色彩鲜艳,镀金厚重、镀金面光洁度高的特点。佛冠、耳坠、手钏等饰物的造型统一,镶嵌以绿松石为主。而雪堆白为罗布林卡各殿堂制作的一系列金银铜造像尤为精致考究,造像采用浇铸、跌打、錾刻、镂雕等多种铸造方法,造像中,有的庄严肃穆、雍容华贵,有的威猛可怖、气势磅礴,有的婀娜多姿、极富动感,无论造像本身还是细部雕琢,都做到了一丝不苟。
  绿度母 此尊绿度母现妙龄女子相,一面二臂,菩萨装束,头戴花冠,面容秀美娴淑,身披天衣,下身着裙至踝处,腰系缨络串珠,薄裙细刻小卷草纹。右手向外结与愿印,左手屈于胸前结皈依印,体态婀娜,身呈三折姿立于莲花宝座上,手臂两侧生出两枝莲茎于肩部绽放,莲座左右各插上一株莲花,呈大波卷状,莲花盛开之处安坐不动明王、空行母等。莲座下方一圈藏文度母心咒及发愿文题记。整个造像气度雍容华贵,通体以松石等各种宝石装点,雕饰精美绝伦,镏金色泽饱满,充分体现绿度母所具有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特点。通常,立像的绿度母少见,体现了藏民族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雪堆白”造像的杰出代表。
  大威德怖畏金刚像 大威德怖畏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是文殊菩萨降伏妖魔的愤怒相,为密宗无上瑜伽部父续的本尊之一,亦为藏传佛教格鲁巴主修的密宗主尊。此像为单身独雄大威德金刚,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腿。九头表示九种镇伏阎王的经咒,正中蓝色的大水牛头象征阎王,最高一头为文殊本像,象征慈善和平。三十四臂和心、语、意一起,意为菩萨成佛三十七道。十六腿象征十六空,足踏八兽、八飞禽、八天王、八女明王。造像精细工整,工艺精湛,是“雪堆白”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
  公元17~18世纪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这是一尊“雪堆白”的代表性造像,此尊造像镀金厚重均匀,色泽光亮,通体以众多绿松石装点,极其华丽,工艺复杂,显现了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虔诚的奉佛之心。
  宗教器具 法器是做法事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中所用的法器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法器大体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形形色色的玄妙而隐晦的宗教仪轨,寄托了超脱人世、脱离苦海的佛教出世观。
  曼陀罗(银 19世纪) “曼陀罗”,亦称曼荼罗、坛城,为藏密的供器之一,象征宇宙世界结构供品。“曼陀罗”盘即以世间一切珍贵,包括日月四大洲,结成坛城,供奉坛城是将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盛满,奉献给佛、法、僧三宝,是藏传佛教供养的最高礼仪。此件“曼陀罗”,有五轮圈和顶层法轮共计六层盘组成。每层盆中盛满五谷杂粮;盘形依次向上收敛,形成塔形;盘身自下而上簪刻有错金的吉祥八宝、八瑞物、七政宝、五妙欲、殊胜宝幢图案;顶层中心的法轮,代表佛陀证果的至高无上荣光。
  长寿瓶(银质镶金 19世纪) 长寿瓶是无量寿佛手中所捧之瓶,是无量寿佛的标志。也是藏传佛教举行隆重的灌顶仪式时必备的法器之一。这件长寿瓶呈顶髻状,由瓶身和插饰两部分组成,插饰为圆形,正中供养无量寿佛,四个叶状垂饰从瓶口边缘向四方悬垂,瓶雕刻图案复杂细腻、局部镶金,并镶嵌绿松石和红珊瑚,十分华丽。
其他文献
嘎德——“直指人心”    嘎德的父亲是十八军进藏的干部,汉族,母亲是拉萨本地人,藏族,所以嘎德是半藏半汉的“团结族”。嘎德2011年要在美国举办一个个展,展览题目就叫“半藏半汉”,体现这种归属感的错位给了一个艺术家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观察和评论他所处的社会。  童年时代嘎德印象较深的是,母亲教导孩子们尊重每一个生命,不杀生,即使一条小虫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重视因果,这是藏传佛教对嘎德最直接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海岛之国”,名字中的“印度”意为“海”,“尼西亚”意为“岛”。它的美既丰富又与众不同。  一提起印度尼西亚,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地震、海啸和火山。可当你亲身体验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美,从而改变对它的恐惧。  印尼最著名的古迹当数婆罗浮屠,可是在这里,我却想首先介绍一下印度教庙宇——普兰巴南,然后再带你逐一走近王宫、饭店、美食和美妙的蜡染……    普兰巴南    5月的月圆夜,是
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的思想家和代表人物不遗余力地宣扬所谓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弗朗西斯·福山宣称这是“意识形态的终结”。英国工党理论家安东尼·戈登斯下结论说,“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已经不复存在”。“9·11”悲惨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在宣布其“先发制人”战略时,推出一个措辞更加坚决的结论:“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极权主义破坏性思想与自由、平等之间的一场严重意识形态之争使世界陷入
2012年5月20—21日,在芝加哥召开的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第25次峰會落下帷幕。虽然峰会报告宣称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各方就北约防务建设、阿富汗问题与伙伴关系这三个主要议题达成多项共识[1],但就其实质而言,这更像是一场“华美”的展览秀,无论是老选手的卖力表演,还是新选手的粉墨登场,都难掩峰会背后的激烈争议与种种困境,反映出北约众口难调,需要重新定位战略目标的不争事实。  议题众多却引发诸多争论  芝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的当口,汉语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竖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继2006—2007年中俄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之后,两国领导人又作出在2009~2010年互办“语言年”的重大决策。互办语言年是中俄两国在新世纪共同推动双方人文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语言年”开创人文交流新局面    1996年,中俄两国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需要,决定建立战略协
记者:作为一个法国贵族出身的学者,近十多年来,却经常在中国生活。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感兴趣,中国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易思:中国有两点最吸引我:一是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的中国农民。我欣赏中国人的智慧、幽默、好客、友好以及注意“面子”。从1997年开始,每个月我都会在中国农村呆一段时间,近距离地与农民交往。199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浩特,我第一次深入体验了中国的农村生活,我住在一户农民家里
20世纪60化,西欧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次转型带来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冲突。1968年发生了形成当时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学生运动。这场文化冲突最大的影响是,起因于反对资本主义当时体制,却把资本主义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经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文化的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中,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向着一种经济发展同社会公正相平衡和市场机制同个性自由相平衡方向转承。社会和文化变革激发了资本
2001年发生的“911”重大恐怖事件,对于美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对于世界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和从一定角度看,可以说它改变了美国,并通过美国之后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行动改变了世界。  之前的美国,享受着冷战结束带来的红利,“知识经济”沿着“信息高速公路”持续增长八年,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综合实力盛极一时,堪称处于巅峰状态;之后的美国,则开始连续经受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
编者按:新年伊始,本刊特邀请有关国际问题专家,就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展望,以飨读者。    缓和与危机并存调整与合作加强   ——新一年国际形势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    2006年将是一个继续缓和、相对“太平”的年份,也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期。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多边外交、地区合作更
由阿卜杜勒哈格塔兹率领的摩洛哥独立党议员代表团一行18人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于2月17-21日访问了上海、北京两地。20日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了代表团团长与中外媒体见面活动。  柔和的灯光洒在红黄相间的地毯上,再加上室内宜人的温度,让人颇有一种“暖春”的感觉。而当一位满头银发、神清气爽的老人笑意盈盈地走到我们面前时,更带给我们类似摩洛哥——这个“烈日下清凉国土”般清新、舒畅的体会。他就是摩洛哥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