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帮菜杂感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次到家,推开房门,屋里飘散着浓浓的香味。那是久违的味道了,记忆中,前一次觅得这味道还是奶奶在世的时候,小小的厨房间里,奶奶精致地做着她的酱鸭。香气不仅充满了厨房,还一个劲地往里屋钻。那种犹如“老鼠掉在米缸”中的幸福记忆怎会忘记。时隔多年,不想母亲也开始操起了这门手艺。重拾的幸福滋润了我好久,但是就在这种幸福萦绕自己的时候,我更是发觉,我们其实已经失去了些什么,而且这种进程还在继续。
  前阵子去一家小餐馆吃饭,老板娘与我很熟,我冷不丁地问她:“你知道上海本帮菜么?你还能说得出多少?”老板娘想了半天,一脸尴尬地说到:“我也不是很清楚,就记得什么红烧大排,黄芽菜炒肉丝,小黄鱼啊什么的,这种问题我也说不清,要去问我们上一辈了,我们这一辈也就那么稀里糊涂弄不懂。”此话不假!或许是由于身处于上海这个大环境中,自然不会去关注什么上海本帮菜。可是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止的,我们的思维和观念也就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原本的上海本帮现在有的已经成为“城南旧事”,而有的只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梁实秋曾在文章里,谈起上海的一道特色菜:“炒鳝糊”。这菜着实精细,原本因鳝不够大做不成鳝丝。但怎料想上海人的精细与能耐,楞能把这“下脚料”的东西做得咸中带甜,油而不腻。吃后令人大为赞叹上海人的高明。可惜,如今这道菜在上海滩上,已经难以寻觅它的踪影。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没有谁还愿意去吃“下脚料”了,有鳝丝何必去吃鳝糊呢?可是这其中的“景致”差别又有多少人懂呢?
  在上海三黄油鸡(俗称白斩鸡)可谓家喻户晓。可算上海地区特有的名菜,皮脆肉嫩,味道鲜美,常常是不可少的冷盆菜。可是多少人知道它的历史呢?早在古书《楚词·招魂》中,就有用嫩鸡制作的冷菜“露鸡”。到清朝时,制法仍然各家不同,直到清末的上海,许多酒店因为下酒客人的需求而开始制作白斩鸡,其中以在南京东路的“马永齐”所制作的“三黄油鸡”最为著名。“马永齐”选用脚黄、嘴黄、皮黄、重三斤以上、脚上沒有斑痕的肥壮新母鸡制作,因此称为三黄油鸡。在40 年代即驰名上海、江苏各地。文化这东西很奇怪,过时的容易被忘记,不知来龙去脉的也容易失去活力。三黄油鸡虽然家喻户晓,可是也正是由于它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使得我们丧失了一种对它的文化关注,而成了商业行为。于是铺天盖地的鸡粥店在上海如雨后春笋般挺立在大街小巷,但是追问其中有多少是真正能让人吃得回味无穷呢?我听闻更多的是说某某鸡粥店的鸡咬上去“苏哒哒”。
  除了样式上的这种变化,口味上也有改变。朋友曾向我提起:“上海菜么,就是大拼盘,把全国各地的东西乱七八糟放一块……”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也确实反映了些真实的情况。上海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外乡人不断涌入,海纳百川的土地。现在所谓的上海菜其实在许多方面集结了杭州、宁波、徽州、扬州、无锡、嘉兴等地方的特色。本帮菜变得有些不本帮了。鲜肉小笼化成了鲜虾小笼,炒鳝丝中加入了胡椒粉。后者对于有些人来说更加美味,但是前者似乎就显得不伦不类、哗众取宠了。自己从小在上海长大,就我体验,上海菜的风味应该是那种:素雅甜蜜,浆汁浓郁。时至今日,依然沉浸在此,味道好极了。
  虽然如今的本帮菜有些变味,但是大街小巷之间,我们还是能找到不少吃客。如:从弄堂里起家的“小南国”;一八八三年创业至今的德兴馆;以经营河鲜海味菜肴为主的老正兴;老城隍庙西侧的上海老饭店……他们无不承载着上海饮食文化的脉落。
  文化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精神一种财富。上海本帮菜是上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迁是上海历史的变迁,上海人文的变迁,但是无论如何改变,文化始终应该是铭刻在我们心中不可泯灭的火炬。当上海本帮菜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它呢?当我们年轻一代忘记或者完全不会制作某些上海菜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重温一下它旧日的风情万种呢?当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大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划出我们不可退的文化底线呢?
其他文献
时装,主题词缀是“时”。这个“时”就是“时尚”。  上海南京东路有一家“时装公司”,早先是先施公司,著名的“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虽名中有“时”,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20世纪60至80年代——是没有一丝一毫“时”的影子的,依旧卖它固定不变的、坚守传统的中山装、军便服、两用衫、夹克衫、衬衫(标准型)之类,就像北京“全聚德”一成不变地卖挂炉烤鸭,“王致和”忠心耿耿地做它的臭豆腐,就如电影《英雄儿
1996年暑假,我客居上海表妹家。她住在浦西,城隍庙隔壁的福佑路上,因地段之闹猛,临去时,我是有无限憧憬的。  到了那儿,眼前的场景是,繁华浮世劫后余生的老弄堂,那种破旧,远不是张爱玲笔下譬如明新公寓的贵族式落魄,而是一种真正彻底的凋敝,好似宫闱之中,那些不得承恩且容貌平庸的宫女--零落年深残此身哪!我好奇地跟着她,穿过幽暗的甬道,几乎手脚并用地爬上了逼仄的木梯,我的高跟鞋踩出一片丁丁冬冬的回声,
“各管各”PK“亡命之徒”    上海男人十分讨厌一些北方男人碰到一起动辄“咱俩谁谁”、“有事招呼一声”之类的不实允诺,他们甚至会落落大方地承认自己的自私,若要让他们非亲非故不留名不留姓地大公无私,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上海男人最普遍的做人准则是“各管各的事”。  可以想见,一个群体如果都在“各管各”,这样的群体出门在外怎样做到互相照应?中国有句古话,叫“兄弟阋于墙,外卸其辱”。这在上海男人来说简直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语文作为主要的支撑学科,从小学到高中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对受教育者的写作、阅读、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作为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是提升
期刊
文章首先指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保险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第一,产品定价风险,即由于保险产品需要依靠估计成本来定价,而估计成本与实际成本两者间可能出现
当前,正值国防与军队改革之际,军人企业家一直是国内外备受瞩目的一群人,从昔日的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的“砸冰箱”到今日万达总裁王健林的“一个亿小目标”,都展现出了军人企业
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并购及换股并购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并与国外成熟市场做比较,指出在我国换股并购尚处于发展阶段。随后,运用样本数据分析换股并购与现金并购相比
该文通过对激励一般性问题的论述,提出了激励的涵义,通过制造业所处地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描述,指出解决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该文在心理学、社会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母亲在斜桥那里的一家大集体单位上班,爸爸长期在外跑船。家里因为没有男人的缘故,有时候难免还会受点欺侮。但是缺少父爱的我和姐姐,并不是很希望父亲能够回来,我们喜欢陪在母亲身边,三个人过简单的生活。  每到月底,除去必要的家用开销,母亲会带着我和姐姐去附近热闹的八仙桥夜市吃东西。那天应该是我和姐姐的节日,我们一左一右拖着母亲的手,欢快地朝八仙桥方向走去。  八仙桥是顺昌路和太仓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