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教育理念中,大家一致认为词汇量是重中之重,语法上的错误或翻译上的错误是允许存在,其实不然。本文针对在非英语语境里的英语写作问题,提出了几个经常容易进入误区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文语境 口语习惯 英语思维
在当代教育理念中,老师和家长常常把重点放在灌输单词上,因此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学生在进行这方面的写作、校对、编排时,缺少必要和有效的训练。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一些语法上的错误或者说翻译上的错误是允许存在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小小的一个错误可能会让人贻笑大方。例如,在说英语的国家里,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从不吃狗肉,英语里有很多关于狗的谚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若是有人误将上列所述的“dog”当成狗来看,那便成了一只幸运狗,每只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天,所以爱我就像爱我的狗。这无疑会让听众笑掉大牙。所以只要花功夫,总会有收获,好好练习会克服在文法和写作风格上的错误,至于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主要是中文语境下的思维定势妨碍了学生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意图。本文针对在非英语语境里的英语写作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他们自身的口语习惯,然后,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审视他们通常是怎么进行造句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这种逐步的、甚至带有实验性质的训练方法,实际上反而更直接、更有效。让学生自主地尝试创作各种造句的方法,要远远好过直接从国外期刊生搬硬套单词、组词、句式。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避免滥用书面语或传统教科书中的单词、词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创作时保持一个直接的、连贯的英语思维流程和一个纯正的英语式的逻辑。
事实上,在非英语语境中进行写作是很难的,虽然很多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说出流利的口语,并写出清楚的文章,但是要做到和英国人一样是非常难的,在传统的教育中这样的要求太高了,也是不实际的。虽然国外的杂志和出版社也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过分地要求学生去学习与模仿,这还会造成另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过度依赖外国杂志和出版物,所以他们常常写了某一个挺特别的句子,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是否正确。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写,他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说:“我是从某某期刊上看来的。”众所周知,由于缺少英语语境,所以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多看外文,并把这作为接近英语的重要方法,因此很多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把模仿样本当成了写作主要方法。而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很危险的,是很容易出错的。因为过度地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得纯正,过分地强调和依赖于从外国期刊和出版物上找相应的词组、句子结构,最终只会导致学生任意地生搬硬套,甚至剽窃。
二、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最初的想法和要强调的重点,在写每句话时,应该把这句话所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主题或分句放在最前面
很多外国编辑在看中国学生写的文章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在中国学生写的文章中,什么是中心思想,什么是第一位的重点,这句话的重点到底是此还是彼常常很不清楚。甚至给人造成了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的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往往是直接按照文中写作或说话的逻辑结构进行翻译的,并且过分依赖于传统教科书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式,这两个原因使得本应该被强调的重点反而被掩盖了,句子的意思也走向了反面。要注意,如果不是为了承接前句,那就务必把重点放在句子开头,否则不但掩盖了句子的意思,而且会把连贯的英语思维流程切断。
三、避免过多地在句子开头使用表示时间的前置词
在中文里,我们不会严格地区分过去式、将来时还是现在完成时,但在英语作文里,某句话已经包含了该句在什么时候说的,如果再加上表示时间的连词或是副词,只能说是“画蛇添足”。譬如, Now, we are talking about this hairstyle. 既然这句话已经用了现在进行时,那么再在开头强加一个“now”就完全是多余的了。
四、避免出现长句,尽量在每个句子中只表达一个观点,或用分号隔开多个观点
中国学生喜欢把句子写得很长,事实上这是很不好的,特别是对于水平一般学生来说,很难抓住中心思想,读者也会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把句子写得那么长呢?由于在中文中我们强调的是清楚、完整,要把所有意思包含在一个句子中。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学生在写序言时,往往在中心思想前加上目的、条件、地点和原因等等,作为一个详细的背景介绍。然而在每句话之前加一个起始句,很显然会使句子变得冗长。而且当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学生总是不敢把句子分成主题句和分句,因为他们担心一旦进行这种分割,读者就会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完整的想法及这些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结果呢?可想而知就使句子变得冗长而又笨拙。对待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把长句分成两个短句,并用分号分开。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首先试图把一个句子写得完整,而很少会想到运用分号。事实上,学会用分号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在平常写句子时能够合理运用分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是避免出现语法错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切忌滥用第一人称
因为使用第一人称会给人造成一种主观的、武断的、甚至带有个人偏见的感觉,而使用第三人称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使用第三人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将文章和作者本身分离,使得读者可以客观地评价文章的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英语写作时,应该从中文的语境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写作障碍,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逐步地去尝试并反思各种不同的造句方法,教师切忌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让学生意识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晏梅珍(1977-),女,汉族,江西省新余市人,江西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领域:英语教育。
【关键词】中文语境 口语习惯 英语思维
在当代教育理念中,老师和家长常常把重点放在灌输单词上,因此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学生在进行这方面的写作、校对、编排时,缺少必要和有效的训练。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一些语法上的错误或者说翻译上的错误是允许存在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小小的一个错误可能会让人贻笑大方。例如,在说英语的国家里,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从不吃狗肉,英语里有很多关于狗的谚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若是有人误将上列所述的“dog”当成狗来看,那便成了一只幸运狗,每只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天,所以爱我就像爱我的狗。这无疑会让听众笑掉大牙。所以只要花功夫,总会有收获,好好练习会克服在文法和写作风格上的错误,至于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主要是中文语境下的思维定势妨碍了学生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意图。本文针对在非英语语境里的英语写作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他们自身的口语习惯,然后,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审视他们通常是怎么进行造句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这种逐步的、甚至带有实验性质的训练方法,实际上反而更直接、更有效。让学生自主地尝试创作各种造句的方法,要远远好过直接从国外期刊生搬硬套单词、组词、句式。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避免滥用书面语或传统教科书中的单词、词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创作时保持一个直接的、连贯的英语思维流程和一个纯正的英语式的逻辑。
事实上,在非英语语境中进行写作是很难的,虽然很多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说出流利的口语,并写出清楚的文章,但是要做到和英国人一样是非常难的,在传统的教育中这样的要求太高了,也是不实际的。虽然国外的杂志和出版社也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过分地要求学生去学习与模仿,这还会造成另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过度依赖外国杂志和出版物,所以他们常常写了某一个挺特别的句子,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是否正确。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写,他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说:“我是从某某期刊上看来的。”众所周知,由于缺少英语语境,所以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多看外文,并把这作为接近英语的重要方法,因此很多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把模仿样本当成了写作主要方法。而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很危险的,是很容易出错的。因为过度地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得纯正,过分地强调和依赖于从外国期刊和出版物上找相应的词组、句子结构,最终只会导致学生任意地生搬硬套,甚至剽窃。
二、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最初的想法和要强调的重点,在写每句话时,应该把这句话所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主题或分句放在最前面
很多外国编辑在看中国学生写的文章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在中国学生写的文章中,什么是中心思想,什么是第一位的重点,这句话的重点到底是此还是彼常常很不清楚。甚至给人造成了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的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往往是直接按照文中写作或说话的逻辑结构进行翻译的,并且过分依赖于传统教科书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式,这两个原因使得本应该被强调的重点反而被掩盖了,句子的意思也走向了反面。要注意,如果不是为了承接前句,那就务必把重点放在句子开头,否则不但掩盖了句子的意思,而且会把连贯的英语思维流程切断。
三、避免过多地在句子开头使用表示时间的前置词
在中文里,我们不会严格地区分过去式、将来时还是现在完成时,但在英语作文里,某句话已经包含了该句在什么时候说的,如果再加上表示时间的连词或是副词,只能说是“画蛇添足”。譬如, Now, we are talking about this hairstyle. 既然这句话已经用了现在进行时,那么再在开头强加一个“now”就完全是多余的了。
四、避免出现长句,尽量在每个句子中只表达一个观点,或用分号隔开多个观点
中国学生喜欢把句子写得很长,事实上这是很不好的,特别是对于水平一般学生来说,很难抓住中心思想,读者也会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把句子写得那么长呢?由于在中文中我们强调的是清楚、完整,要把所有意思包含在一个句子中。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学生在写序言时,往往在中心思想前加上目的、条件、地点和原因等等,作为一个详细的背景介绍。然而在每句话之前加一个起始句,很显然会使句子变得冗长。而且当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学生总是不敢把句子分成主题句和分句,因为他们担心一旦进行这种分割,读者就会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完整的想法及这些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结果呢?可想而知就使句子变得冗长而又笨拙。对待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把长句分成两个短句,并用分号分开。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首先试图把一个句子写得完整,而很少会想到运用分号。事实上,学会用分号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在平常写句子时能够合理运用分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是避免出现语法错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切忌滥用第一人称
因为使用第一人称会给人造成一种主观的、武断的、甚至带有个人偏见的感觉,而使用第三人称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使用第三人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将文章和作者本身分离,使得读者可以客观地评价文章的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英语写作时,应该从中文的语境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写作障碍,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逐步地去尝试并反思各种不同的造句方法,教师切忌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让学生意识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晏梅珍(1977-),女,汉族,江西省新余市人,江西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领域: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