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这是语文新课标中对现代公民应具备素质的阐述。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社会,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知识腾飞的局面,要求人们不仅要不断地去学新知识,更加要求人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通过自主的探究获得新的知识、经验。语文课程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文本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课应是活泼、自由充满了探究的乐趣,尤其是阅读教学。但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和教师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一般是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路线”一路走过来最终达到“目的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还要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在探究中积累、感悟、获得学习经验、经历学习过程。
  
  一、理论综述
  
  探究学习的心理基础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儿童在相当程度上受本能驱动,环境中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提倡儿童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首先倡导的①。在观念上注重平等、民主、开放;在过程中强调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表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在目标上追求实事求是、多元化、与时俱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
  我国已有不少人进行关于探究学习的研究,对其定义的界定也各有侧重点。课标中的探究并不是指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它遵循一定基本程序,采用一系列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表达和交流等活动来解释大自然的奥秘、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学习中的探究,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把探究学习看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也有人把探究学习看作是学习活动,即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
  开展的学习活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的教育已由传统的经典知识传授,转为能力地培养。衡量一个学生不单单只凭学生学习的分数,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纸上谈兵”型的人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探究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探究能力,众学者有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探究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人类在获取、创造知识的过程中所必须的素质。如: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探究的基础,衡量探究能力强弱的一个侧面。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利平台,在包罗万象的文本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发问,尽情的探索研究。从问题开始,带着新的思考结束。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原动力。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产生解决疑问的需要,才可能去探究。问题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言行思想都会有不同。对于同一个文本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自己的见解。当学生们在对话交流时在不同的意见中受到启发,从而引发出许多问题。对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学生从不同的对话中所获取的信息非常庞大。学生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时所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可轻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是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对话不可忽视。问题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语文教师的水平要求也更高。教师应在学生之前树立探究意识,然后通过课堂把探究意识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给学生。探究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最基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是开放的,适宜对话式教学。学生的对话能力不仅是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具有探究活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语文教学,时刻对学生的所思所想加以注意,引导学生多去问为什么,去探究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用批判的态度去对待文本的“权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是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能力,同时也是通过这个过程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科学精神。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会遇到挫折和艰辛,但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雏鹰终究会在广袤的天空中遨游!
  (河北省涞水县王村中学)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讲解导入点”,寻找最佳时机进行讲解,要使自己的讲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因事利导地收到理想的讲解效果。那么在体育教学中何处才是最佳的讲解点呢?    一、课堂教学引导点    所谓的引导点包括开课时的导入点,教学环节或教学内容转折过渡点,以及学生学习时感到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而在工作中许多出色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期刊
虽然在心里千百次地告诉自己: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不要把成绩当成评价学生的标准。可是临了,临了,我们师生都是那么的在乎考试,那么的在乎成绩,表面上互相安慰着:“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场考试嘛。”可考差了的学生还是忍不住委屈、伤心,眼泪滚滚而下,有的实在憋不住,跑来问我:“老师,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考不好?”一幅受重创的可怜样。我虽心疼,却无言以对,孩子,你确实是经过了自己的一番努力了,结果是
期刊
美术课程的正确评价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教师将评价主体局限与教师本人,评价方式方法单一,评价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更有甚者以等级制或“优”或“良”简单粗暴地给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定了性。  然而,美术教学评价,怎一个简简单单的等级“优”字了得?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把握好评价的基本理念,多渠道地获得反馈信息,灵活地选择
期刊
摘要:热点专题的来源和分类主要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等,热点专题的教学要注意热点材料的积累与使用、热点问题的设计等问题,并且要做到平时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关键词:热点专题分类 教学 材料使用 积累 问题设计    实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好几年了,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为仍然有少数教师没有及时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考试时学生当然考的差,于是有不少学生埋怨老师
期刊
提要:本文主要从“二语”习得规律,谈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并对学科教学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认识提出个人见解,进而论证学科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其次,笔者主要英语语言素养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方面入手,提出要从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英语学科 素质教育 初中 实施    素质教育是当前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
期刊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点,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教学环节简单,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整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决定了班主任要承担比一般教师更艰巨的任务。  几十张娃娃脸构成了班级,生活、
期刊
对于初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政治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政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