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眼、目”上古即同义

来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上古“眼”指眼珠,“目”指眼睛,“眼”经词义的扩大,成为“目”的同义词,并在汉语史中发生了替换。我们通过穷尽性的调查先秦西汉文献发现,“目”在先秦也有“眼珠”义,而“眼”在上古只是偶尔用之,且兼有“眼睛、眼珠”义,因此,“眼、目”在上古就已是同义词,这个结论能得到历代训释资料和现代方言的佐证。
其他文献
接受修辞学认为,“接受修辞具有了受制于表达,又驱动了表达的动力学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在修辞接受中不断得到提高的。本文试图从图式、言语和角色
摘 要:本文研究了《庐山远公话》一书中的34例AA式重言词的语义功能、语法特点,考证了词的意义,说明其中的引申、假借用法,诠释了重言词基本式与重叠式的关系。  关键词:《庐山远公话》 重言词 语义功能 语法特点    重言词是汉语中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词。古人一字为一言,从字形上看,重言又称为“叠字”,汉代郭璞在注《尔雅》时,将其称作“重文”,又称“重语”。从唐代孔颖达到清代郝懿行都说重
“作为认知特殊手段之一的辞格首先投射为一定的构式,辞格构式是通过对构式的常规规则的偏离生成。”本文就这种偏离以何为度,多大程度的偏离可被接受,针对“对构式常规语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