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惠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苏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
其他文献
现有的艺术概念所指的艺术本身并非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是一种综合的西方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相当晚近的范畴。这一概念已经促成了许多误导性的人种志、艺术史和审美理论,并把(创造性行为和感性愉悦置于被剥削的社会大多数人的经验之外的)社会状况神秘化。在吸收更新的审美形式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将不再仅仅依据术语“表现”“情绪”和“凝神专注”来定义艺术,而是把艺术同时看作认知和行为。我们已经称为艺术的那些行为和产品,恰恰应该重新回归于劳动领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工作领域(工作就是人类的能量在事物上的运用和作为结果的
刑法规范是一个统合多元价值的调控机制。在法律规则适用过程中,案件审理结果是否以及多大程度达至公正与司法者的价值聚合权衡过程直接相关。从历史角度上而言,“五道古火会”案表征着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公共安全价值的冲突与协调难题。从裁判文书分析,“非遗”传承人在本案中被认定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主要是基于形式违法性论,将形式逻辑和法学概念片面套用于行为的结果。但公正结果只有立足实质违法性,遍历具体行为所涉及的多重法益,有效归结法律体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才能符合社会公正期待。作为结论,本案行为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的学问,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苏格拉底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辟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所谓“以问题为中心”,一是拷问世界是什么,万物的结构是什么;另一点就是认识人类本身,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是哲学家的自觉意识,其实也是民俗学者的自觉意识。
质地:铜 年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等级:二级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一道,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康宁,则以其对蜀绣技艺的突出贡献和对蜀绣技艺的无私传承,被誉为当代“蜀绣皇后”。1955年8月,康宁出生于重庆一个普通市民的家庭。两岁时一次意外,导致其耳内听骨受损,却由此因祸得福。
“宋画创作的文化原境考察”项目主持人顾平,字大平,号泣阜、于湖,安徽芜湖县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南大学太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新视觉艺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研究》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宋画创作的文化原境考察”,项目负责人:顾平,批准号:16AF004,研究周期: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